深化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分析

时间:2022-08-06 07:11:26

深化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分析

摘要】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因此,在深化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四步曲:学习、实践、反思、创新。希望能够帮助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握好自己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给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1]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因此,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下我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四步曲:学习、实践、反思、创新四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思考,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一、学习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尤其如此。要“真学”、“勤学”、“善学”。

1.学习什么内容?结合教育的需要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新课程以来,我校信息技术教师每学期研读两本教育专著或教学参考书,定期参加有关学科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研知识、政策性知识、理念性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此外,我们还定期阅读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电脑爱好者》和《电化教育研究》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2.如何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我校信息技术备课组每学期都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学参考书(如李艺教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进行集体学习、分析、讨论,把学习内容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的理念。

二、实践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实践智慧是缄默的,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更多地与个体的思想和行动过程保持着一种“共性”关系;它又是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2]我校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实践:

(1)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专业成长。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集体备课时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安排于周一下午第三、四两节课在信息技术教师办公室)、定中心发言人,以及做到“四个统一”:学进度、学目标、学重点、统一综合练习。

(2)通过听课促进专业成长。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我们的做法是每两周听一次指导老师的示范课,每两周主动请师傅听自己的课并作指导。在骨干教师的帮助下,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

(3)通过写教学论文促进专业成长。我校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和案例,有的甚至是多篇,把自己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经验体会,思维成果反映出来,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效。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发现的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升华教学理念。

(4)通过辅导学生促进专业成长。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要负责辅导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电脑作品制作比赛、科技创新大赛,这些都是开拓性的工作,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辅导学生中,学生会给我们提出很多新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从中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

三、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提炼和实践;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我校很早就倡导教师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并且把写教学反思作为学校考核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的一项基本内容,要求我们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我校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专门的学习笔记,每个星期有一次向同事学习的记录。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四、创新

在新课程环境下,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加快自身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创新。通过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个人觉得信息技术教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尤为重要。

(1)在教学方式上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教”为“学”服务,变教育教学的权威者、传授者、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激励者。

(2)在师生关系上创新。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可接受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3)在评价方式上创新。传统的评价大多是为评价而评价,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新课程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创造性的构建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新课程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万祥,万玮.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苗逢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转折期的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3]郭凤广.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J].

上一篇: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下一篇:和谐教育研究品味文本,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