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8-06 06:25:42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 要]分析浙江省对外贸易和就业现状,并采用浙江省1990—2010年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浙江省进口能拉动就业增长,但是影响微小;出口抑制就业增长,这表明浙江省对外贸易出口政策可能不利于浙江省城镇就业均衡目标的实现。浙江省对外出口贸易不仅没有促进城镇就业增长,反而增加失业人数。因此,在今后制定贸易政策时,必须考虑浙江省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浙江省;对外贸易;就业;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72-03

一、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就业现状

(一)浙江省对外贸易基本情况

1.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

浙江省出口在全国的排名由1980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4位,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从1980年开放口岸,到1997年出口额突破100亿美元,共用了18年时间;从2001年出口额突破200亿美元,再到2006年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5年时间。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浙江省外贸总额仍然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跃至2000亿美元,外贸总额为2111.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19.4%。2009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欧日经济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全年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5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据宁波海关统计,2011年浙江省外贸出口额为3090亿美元,同比增长22%。

2.主要进出口市场情况

目前,浙江省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欧盟,2010年,浙江省对欧盟贸易总额为577.1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占同期浙江省进出口总额的22.8%,其余四大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东盟和台湾地区。贸易额增幅较大的是印度、中国香港、俄罗斯和巴西,进出口额分别达到75.9亿美元、67亿美元、63.3亿美元和61.3亿美元,对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出口额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分别为365.7亿美元、205.5亿美元和108.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2.3%和15.9%,增幅相对较小。

(二)浙江省就业情况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企业用工减少,关停(减)产、休假和裁员现象普遍。目前浙江省面临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农村向城镇转移劳动力的问题,还面临城镇化建设而被征地的农民的就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浙江省就业滞后与就业结构不合理有关。从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看,1985—2009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虽由54.9%下降到18.32%;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由31.7%和13.4%增加到48.05%和33.63%,二者之和已于1995年超过了第一产业,但是浙江省就业结构仍不合理。从劳动力配置的动态调整结果看,浙江省仍存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过慢的现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省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大力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全省城乡就业规模迅速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浙江省的就业状况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同时由于劳动力配置体制及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劳动力转型未能跟上产业转型的步伐,出现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时期少有的较高水平失业和就业不足共同存在的现象。产业结构与就业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度,从而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结构性失业者。

(三)对外贸易与就业的关系  

作为经济外向度高,出口居全国前列的浙江省,不仅经济发展与外贸出口形势息息相关,而且居民的就业水平也与外贸出口有着紧密的联系。据调查,浙江省出口重要城市宁波市1/3以上的就业人口与外贸直接相关。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根据浙江省就业人口与出口额的线性分析,每出口1亿美元就可以提供8000多个就业岗位。由此可以测算出1996年外贸出口提供就业岗位82.1万个,占全省就业人口的3.1%。2003年提供就业岗位365.1万个,占全省就业人口的12.5%。2006年浙江省外贸出口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万个,占全省就业人口的28%左右。外贸出口对浙江省就业的贡献日益显著,对外贸易发展为浙江省城乡居民安居乐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浙江省对外贸易与就业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用

本文运用Eviews5.0来协助研究分析浙江省对外贸易对就业水平影响。

首先,本文选取1990—2010年浙江省实际进出口额和城镇就业人数作为时间序列数据,这些数据是对浙江省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整理而得,样本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其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构建

以浙江省城镇从业人数P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方程:P=β1M+β2X+C

由上述回归分析可得出结果:P=1.459M-0.324X+572.8111

R2=0.960827 F=220.7500 D.W.=1.035221

回归结果显示,R2作为可决系数,数值达到了0.960827,接近于1,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反映变量间呈高度线性,方程回归效果显著。证明浙江省城镇就业人员与进口额和出口额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D.W.统计量数值为1.035221,不能判定序列是否存在相关性。运用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可判定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三)实证结果分析

利用1990—2010年的年度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Eviews5.0对浙江省进出口贸易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的进出口与就业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第一,计算期内,浙江省进口促进了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年进口额每增加1个亿,就业就增加1.459万人。第二,计算期内,浙江省出口抑制了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出口额每增加1个亿,就业人数就减少0.3244万人。

因此得出结论:浙江省进口能拉动就业增长,但是影响是微小的;出口抑制就业增长,表明浙江省出口促进政策可能不利于浙江省城镇就业均衡目标的实现。

(四)出口对就业具负效应的原因

前人的研究结论为两者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是负相关。造成负相关的原因是:

1.城镇从业人员没有包括部分农民工,浙江省农民工就业人口流动性大,可能造成城镇就业人数的数据失真。

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由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向技术密集型商品转变。早期,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3.外商投资增加,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工人,对一般劳动力需求较小。另外,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会逐渐代替劳动,产生要素替代效应,也不利于扩大就业。

三、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促进就业的对策建议

浙江省出口增长不利于促进城镇就业增长,这说明,虽然出口拉动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但是失业增加的负效应将极大地抵消局部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促进浙江省就业均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仔细权衡各种利弊的基础上进行政策选择。

第一,优化贸易结构和商品结构,继续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比如纺织行业是浙江省的地方产业,不但解决了大批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稳定发展传统的地方产业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在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从业人数多、经济效益高的双赢局面。

第二,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增值较大的环节上,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量,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促进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对占浙江省90%以上的中小企业而言,实施科技创新具有相当的难度。对此,浙江省应制定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扶持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启动资金支持,鼓励大专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研发创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支持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大型龙头企业,打破企业间无序竞争的局面,提高高新技术成果的转换率。同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展出口业务,改变外资企业独占出口主体的局面,在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同时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要素的全球配置。政府应积极设立保税区和保税仓库,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平台。

第四,单纯依靠数量规模和价格优势的出口增长方式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要尽快改变长期以来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土地、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低的优势进行生产扩张的竞争模式。应重点发展服务贸易,对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际旅游和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要继续提供支持和鼓励;同时重点支持金融、保险、特许专利、教育、电影音像和广告宣传等行业;以信息技术外包和服务流程外包为主的服务外包增值迅猛,发展前景好,应作为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熊伟.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的相互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1999(3).

[2]沙虎居.浙江的就业趋势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5(3).

[3]陈诗达,陆海深.2009年浙江就业市场分析[J].浙江统计,2009(1).

[4]梁平,梁彭勇,黄金.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8(1).

[5]万燕飞,蒲勇健.中国对外贸易的劳动就业效应:贸易结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9(3).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Zhejiang Province’s foreign trade and employment statu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then use annual data from 1990 to 2011,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the empirical Zhejiang Province’s study of foreign tra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employment,foreign trade employment.Research shows that imports can stimulate job growth,but the effect is small;export employment growth inhibition,indicating that Zhejiang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 policies may not be conducive to a balanced urban employment of Zhejiang’s goals.Zhejiang’s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 not only failed to promote urban employment growth,bu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unemployed have a greater impact.Therefore,we must consider the ground in Zhejiang Province’s trade policy in the future,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Zhejiang;foreign trade;employment;empirical analysis

上一篇:我国地勘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 下一篇:基于区位熵的上海市物流产业集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