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进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时间:2022-08-06 06:20:00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进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摘 要:关注个体差异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经常论谈的问题,笔者从自身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并通过教学活动去解决,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差异

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因为教育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活生生的人。人们常常把教师对学生的爱喻为母爱,不仅因为它有母爱那么真挚,那么稳定,那么崇高,还因为它同样具有“母不嫌子丑”的无私公正的美德,作为教师,怎样对待各具特点,参差不齐的学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在担任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有的对计算机已非常熟悉,而有的根本没接触过电脑;有的初中学过电脑,有的根本没有上过这门课。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验由此造成的问题:学习同一个知识,有的学生感到太难,而有的学生感到太浅;有的学生理解快而深,但有的学生理解慢而浅;有的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而有的甚至还似懂非懂或根本不懂。任何一门学科都会产生好中差的现象,这是一种必然规律,但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差异似乎更大一些,更明显一些,问题到哪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同家庭背景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是学生产生原有认知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在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接触中,了解发现那些接触过电脑并会用电脑打字、画画或游戏、上网的学生中,基本上是城市里的孩子。家里拥有电脑并装有宽带,这相对于农村家庭没有电脑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明显的差异。

2.性格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平时性格活泼、好动、大胆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的尤为活跃,他们大多悟性高,敢于操作电脑,敢于尝试,求知欲强。而那些性格内向、胆小、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面对电脑畏手畏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电脑,不敢操作。

3.兴趣态度的差异。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学习信息技术呈积极主动的态度,但有相当数量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游戏上而非学习中。也有的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另有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不喜欢信息技术课,课堂七通常是被动地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大多采用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灌输的共性,使得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日益低下。大多数教师所实施的都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使得“吃不饱”“吃不好”“吃不了”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杜绝以上现象发生,在教学中,我是这么做的,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一、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严厉而自由”,严厉仅是一种规范,自由才是学生学习思维的释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体现这种自由,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安闲,无拘无柬,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应该让“差生”敢于提问,让“优生”勇于质疑。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划一的操作布满生气。让电脑的“神秘”消除。可以采用竞赛法,作品展示法,与其他学科整合法。这种做法可以让“优生”“差生”融与课堂,不致游离于课堂,每一个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二、教学内容分层

在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生可补充-一些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促使其在知识的横向上加宽、纵向上加深;对于智力因素好,学习态度有偏差,但有潜力的学生重在调动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在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上下了夫;对于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

三、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1.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预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爱好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2.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爱好,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四、着眼针对,培优补差,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

《教育学》明确指出,“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这“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所以,在课内要注重发现问题,发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的“苗子”,那么,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五、不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植物园中不可能只有国色天香的牡丹,一定还有能结果的桃、梨,会抽絮的棉花,哪怕一株苦菜,也有清火去痰的药效。我们不能仅以花儿是不是艳丽就栽培它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存在这种偏见,高分往往成了一部分学生美丽的光环,成绩优异的学生就等于好学生,而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常常被忽略,这种偏见,第一会影响高分学生的自身发展,第二忽略了分数不高的学生的特长。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学习成绩只是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凡响,另外,教师要以过来人的经历鼓励会体学生增强求知的信心,不能让学生留下遗憾和悔恨,因此,教师要从长远着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上一篇:春天的交响 下一篇:英语学习中心理因素的积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