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十年扶持 贺庄狐狸成“金”

时间:2022-08-06 04:49:36

狐狸向来是虚伪、狡诈的象征,但在菜园集镇贺庄村村民眼中,狐狸却是他们心中的“摇钱树”。贺庄村的狐狸养殖经过多年摸索形成户户散养、集中管理、统一销售的一条龙模式,每年仅靠狐狸养殖一项便能为每家养殖户增收10多万元,这丰硕成果的背后不得不谈的是菜园集信用社和贺庄狐狸养殖合作社四年多来的紧密合作。

2000年以前,贺庄村村民一直随着务工大军打工,但一年到头来的辛勤劳作,从外地带回来的钱只能维持一年的家庭开支,发财致富的梦想一直遥遥无期,但又苦于寻不到致富的“钥匙”,村民张培顺立志留守,怀揣全村百姓“发家”的心思,尝试了多种“秘笈”,从鲁西南老黄牛、鲁西南青山羊、柴鸡等养殖业入手,但均因经验欠缺、成本高、市场价格低、潜在风险大等原因一一放弃。2002年,东明联社开始在各乡镇普及金融知识,进村入户分发大量的金融知识册,村民张培顺从报纸上浏览到狐狸养殖的致富分析与实例,如获至宝,购买了许多狐狸养殖的书籍,借鉴前几次养殖失败教训,张培顺前往 河北最大的狐狸养殖基地——磁县,以务工者的身份在养殖场打工,学习经验。2003年,张培顺开始组建自己的养殖场,由起初的10多只狐狸作为“孵化器”,逐年扩大养殖规模。2005年,仅仅两年的时间,他的养殖场已“驻守”了300多只狐狸。年底,狐狸皮市场价格开始提升,每只狐狸净利润400元,300多只狐狸为他带来了12万元的纯收益,这可是外出务工人员不敢去想的数字呀,发财的消息如冬天的一把火,温暖了全村百姓。2006年初,贺庄行政村村委在村民一致要求下,成立了狐狸养殖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成员已接纳了全村40%的农户。张培顺负责技术,村委负责销售,万事俱备,但起步资金让村民举步难坚。“鸡生蛋,蛋生鸡”,慢慢的扩大养殖规模,成了大部分村民经营模式。这样的思想会让致富路更加漫长,起初的养殖热情很快消退。村委察觉到了这一情况,热情不能降,市场不等人,必须尽快拿到资金,但又没有别的集资路,哀叹“有鱼无水养”。致富带头人张培顺一语点破,“你们忘记了我们的资金后台了”,村支书甘庆福一拍脑门“哎呀,咋忘了信用社了,可是你们刚开始时,就几家,资金需要的少呀,现在参与的多了,得需要上百万呀,谁敢给呀”。“老哥,别忘了,刚开始我们可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呀,信用社都有信心,现在成功的实例摆在这,他们不会不帮的。”张培顺自信的说。“那就试试”,合作社一行人到菜园集信用社说明了情况与困难,信用社随即拍案敲定。其实,张培顺从养殖欠债到如今年收入10多万元的致富过程,菜园集信用社一直在关注着。狐狸的养殖成本低、市场价格稳定、风险容易化解等方面,信用社人员也已掌握。经信用社实地考察各户养殖场后,2009年4月,便为合作社36名成员,办理了授信两年,总额170万元的联保体贷款;2011年,授信50多户,发放贷款230多万元。借了信用社贷款这个东风,如今,贺庄村狐狸养殖迅速成型,养殖数量快速突破4万只,养殖品种不断丰富,狐狸肉等附带产品也销往南方大、中城市,更可喜的是,在贺庄的影响下,周围村庄王寨、十里铺等村也加入了狐狸养殖行列,“农信、互助社联手、贺庄狐狸成金”在菜园集镇当地成为美谈。

上一篇:开展“金秋服务”助“三秋” 下一篇:银行自助设备安全防范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