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事”为何总难成?

时间:2022-07-06 03:55:25

不孕不育对想做爸妈的夫妻来说,是个让人身心备受煎熬的打击。是什么原因导致不孕症的发生?被诊断为不孕症后该怎么办?

什么是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的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不孕症有原发和继发两种,我国发病率约为7%~10%。其中,女方因素占40%,男方因素占30%~40%,男女双方因素占10%~20%。

女性不孕的4大主因

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比较多且复杂,主要有:

先天性发育异常;

内分泌功能异常;

生殖器官感染;

免疫功能异常等。

前两种原因无法预防,诊断治疗必须到专科医院,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后两种原因。

1.先天性发育异常

包括:外阴、阴道发育异常;子宫发育异常;输卵管发育异常;卵巢发育异常;两性畸形。

2.内分泌功能异常

包括:排卵异常;黄体功能不足。

3.生殖器官感染

女性生殖道受病原体(原虫、真菌、细菌、衣原体或病毒等)感染,造成生殖道内环境改变,不利于生存和活动;或由于炎症造成生殖器管道狭窄或堵塞,与卵子无法相遇;或由于输卵管和周围附属器官或组织粘连,妨碍其正常蠕动功能。生殖器感染按部位分述如下:

阴道宫颈炎:阴道炎以滴虫及假丝酵母菌感染较常见,感染后改变了阴道的内环境,影响的存活和活动,同时滴虫亦可能吞噬。宫颈炎时,宫颈管内黏稠的脓性白带增多,不利于穿透宫颈管导致不孕。

输卵管炎和盆腔炎:凡女性生殖道及周围结缔组织与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统称腹膜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表现为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脓肿或盆腔结缔组织炎。

盆腔炎导致不孕的原因为:

疼痛或不适而害怕;

盆腔炎症引起生殖道炎性分泌物增多,呈脓性PH值改变,影响存活和活动;

子宫和输卵管黏膜层炎症充血,纤毛运动功能受扰或纤毛被破坏,影响和卵子运送;

输卵管管腔内炎症,粘连导致输卵管阻塞或积水;

输卵管周围粘连造成输卵管伞端闭锁或影响输卵管蠕动和拾卵功能;

卵巢功能受损产生月经失调。

生殖道结核:本病多见于20~40岁妇女,近年又有回升趋势。病原为结核菌,本病首先侵犯输卵管,且多双侧性,亦可产生子宫内膜结核和子宫颈结核。因此,一旦患病,绝大多数病人不孕,且因病变侵犯严重,纠治手术效果极差。重点是预防和早期诊治。

性传播疾病:是指以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侵犯生殖系统,导致不孕或死胎。

4.免疫功能异常

自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生殖免疫学有了新进展。研究发现,人类性腺产生的生殖细胞及分泌的激素都具有抗原作用,如免疫反应异常,可导致女性的不孕。但前提是身体内正常的环境被破坏,抗原才起反应,其中炎症的因素非常重要。

阴道宫颈因素:女性一生中生殖道接触总数可高达5000亿。尽管反复接触,但由于阴道分泌物的存在,并不发生免疫性不孕,除非生殖道有创伤才可能产生抗体。抗抗体接触后产生一系列反应,导致不孕。

子宫内膜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炎或输卵管炎,可产生抗体或直接杀死。炎症消退后,血清抗体降低。

腹膜因素:盆腔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吞噬细胞和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均增加。吞噬细胞吞噬抗原而产生免疫抗体,导致不孕。

应对4种常见生殖系统感染

生殖系统感染在女性不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生殖系统感染的预防与治疗。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1.阴道炎

阴道炎临床最常见的有滴虫性和假丝酵母菌性两种。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治疗此病需全身用药,主要治疗药物为甲硝唑及替硝唑。

在治疗中,为避免重复感染,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并应对其进行治疗。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是消除诱因,可根据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用抗真菌药物。具体情况要到专科医院诊治,但只对有症状的进行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宫颈炎

宫颈炎也是妇女常见的生殖道炎症。治疗最好要找到病原体,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对持续性宫颈炎要避免再次感染性传播疾病,同时要同时治疗。

3.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一般性治疗为:对卵巢功能良好、不孕年限不长、生育要求不迫切的年轻患者,先试行保守治疗,口服活血化瘀的中药,同时配合超短波、离子透入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的消除。当然,主要治疗手段还是运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4.性传播疾病

对这类疾病,要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预防:

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

及时治疗下生殖道炎症;

提高对生殖道感染的认识,做好预防措施,比如: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勤换内裤等等;

及时治疗盆腔炎性疾病,防止后遗症发生;

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妇科手术或检查,避免医源感染。

上一篇:全职妈咪解忧汇 下一篇:孕妈咪要读懂哪些分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