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语言学谈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的心理因素

时间:2022-08-06 04:08:32

从心理语言学谈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的心理因素

摘 要: 听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对于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似乎成了学习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词汇量不够、训练量过少之外,学生在听力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略。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听力训练中存在的影响听力效果的相关心理因素,即学生的情绪、注意力、信心及其他客观因素,探索克服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如减轻学生焦虑情绪,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听的能力。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英语听力 心理因素应对措施

一、引言

听力是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原因是他们平时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词汇、阅读、翻译上,而忽略了听力训练。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听力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五个方面:听、说、读、写、译,听被放在了首位。我长期从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的教学,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心理因素是制约和影响听力的重要原因。

二、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们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中使语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1]。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问题包括语言的知觉和理解,语言的产生,语言的获得,以及言语和情绪、个性的关系等。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简单反映,它涉及许多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比如,有的人因为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心绪不好,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的话[2]。因此,科学地调整好心理因素,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听力过程中,同样受到种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降低听的效果。

三、影响听力效果的心理因素

1.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务的态度体验。作为人对客观世界的特殊反映形式,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活动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积极情绪可以缩小听与说之间的速度差,增大新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注意和记忆广度,取得更好的听力效果。

2.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对提高听力固然起到重要作用,但过度集中,就是有意识地注意听的过程本身,正如“过分注意写作和说话地过程会阻碍正常地表达”一样,过分注意听的过程打乱了“已经习得的活动和行为习惯”[3],造成心理紊乱,从而分散了注意力。有时学生感到“越是特别注意地听,越是听不好”,正是这个道理。

3.信心。

学生往往对听力既有一定的心理期望,又有一定的心理恐惧,这是由于听力难度大、挑战性强的特点。但是,自信心有助于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生以良好、稳定的心态适应听力过程,最大程度上获取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4.影响听力心理的客观因素。

心理因素会影响听力,而心理因素又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天气不好使人无精打采;上课时间不适合,如下午一、二节课,使人昏昏欲睡;听力内容过难、过易或枯燥,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教师的情绪好坏也会感染学生。

四、听力教学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增强记忆力。教师应该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如BBC,VOA的新闻、名人的演讲、外国电视台的talk show、天气预报,甚至可以插放经典英文歌曲、精彩电影的对白片断。

2.减轻学生焦虑情绪,促使学生“轻装上阵”。

听力训练是一种强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太久,则会产生疲劳。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科学的控制时间,在训练的间隙尽量插入一些轻松、美妙的音乐,或简短、幽默的笑话作为调剂品,帮助学生获得暂时的放松,有效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训练。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加学生训练的欲望。

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听力训练不多,进入大学开始接触听力课时,自然会感到不知所措。由于听懂的内容很少,便会产生紧张、急躁的情绪,但越紧张就越听不懂。所以,教师首先应向学生阐明听力学习的特点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听力学习的艰巨性和渐进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选择教材时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深,使学生失去兴趣;又不能太浅,使其丧失自信心。教师要减少、消除学生的挫折感、焦虑、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使其以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佳境。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耐心地指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取得成绩,教师要适时地表扬和肯定。总之,要使“自卑型”学生减轻压力,恢复自信,使“沉默型”学生受到感染,增进兴致。

4.注意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师生心理调节,提高听力效果。

英语听力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4]。情感是教学中的心理条件之一,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且是伴随着感情的交流。由于听力课难度大、节奏快,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和紧张的情绪,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保持饱满的情绪,另一方面要以情动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从而加速双边活动的进程,提到听力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5.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降低学生听力训练中的心理压力。

听力和其他基础学科是紧密联系的,应使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听力与语音的联系。

掌握正确的发音是学好听力的基础。许多学生由于脑子里形成了错误的听觉形象,以至于一些一看就懂的句子,听起来却不懂。因此,解决语音问题是练习听力的第一步。学生对于必要的语音知识应该掌握,如重音、连续、不完全爆破、意群、语调等。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知识后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朗读,可以先跟着磁带读,注意模仿语音、语调,把握节奏,然后脱离磁带,试着将课文背下来。

(2)听力和精读的联系。

精读是综合训练学生英语能力、强化学生英语基础的课程,本身囊括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而学生主要通过精读可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和增强语感。这些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有时清晰听到地单词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者似曾相识却一时反应不过来。这就是词汇量的局限对听力理解的制约。

(3)听力和阅读的联系。

听力和阅读一样,是一种领会式言语活动,其过程都分为感知和理解两个阶段,其效率都包括理解程度和理解速度两个要素。两者实际上都是一种有速度、记忆、判断和概括与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基本是一致的。阅读水平的提高是解决听力词汇的另一个有效途径,阅读本身就可以扩大词汇量,甚至是某些专业词汇;阅读中对生词的处理方式有: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和忽略不影响理解的词义,在听力理解中同样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5.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首先是预期的习惯,即听者根据已知的语言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学生听前可浏览一下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并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材料作出预测。其次,要注重培养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习惯。在快速语流中,听者不可能也不必要听清并记住每个词,而是要有选择地去听,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如开头或结尾处的主题句,who,where,when,what,why(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起因)等五个问题。最后,养成随手笔录的习惯,对重点信息借助语言标记记录下来,以帮助记忆,避免前听后忘。

五、结语

听力水平低下是困扰很多英语学习者的苦恼之一,而英语听力其实并非难不可及,只要认真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听力过程中的心理暗示和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听力理解水平是可以得到提高的,希望能以次此抛砖引玉,同时求教于专家。

参考文献:

[1]Aitchison,J.The Articulate Mammal: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3rd ed.)[M].London:Hutchinson, 1992.

[2]Chrroll,D.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 ed.)[M].Pacific Grove: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9.

[3]爱德华・霍尔著.侯勇译.无声的语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5.

[4][加]江加伦.教与学的心理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5]陈琪,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张大均.教学心理学研究[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任顺元.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上一篇:网络多媒体技术模式下对高职公共英语听力能力... 下一篇:我国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