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8-06 03:37:23

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患者常见的静脉输液反应及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的小儿静脉输液反应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除一般护理外,还针对患儿情况,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看护指导。记录小儿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寒战持续时间、体温上升最高温度、体温下降时间及患儿康复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寒战持续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及患儿康复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体温上升最高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反应的预后。

【关键词】 小儿;静脉输液反应;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的小儿静脉输液反应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共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0~1岁之间者12例,1~3岁之间者10例,3~6岁之间者8例,大于6岁者6例。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支气管肺炎5例,急性腹泻6例,其他疾病4例。观察组共有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0~1岁之间者14例,1~3岁之间者11例,3~6岁之间者8例,大于6岁者7例。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者22例,支气管肺炎6例,急性腹泻4例,咽炎扁桃体炎3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症状的轻重情况将静脉输液反应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突然发冷、寒战、体温在38℃左右。中度:突然发冷、寒战、体温在39~40℃,皮肤花斑,口唇发绀,烦躁,头痛。重度:突发严重寒战,皮肤花斑,体温在40℃以上,四肢冰凉、口唇发绀、大汗、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甚至出现惊厥、休克等症状。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除一般护理外,还针对患儿情况,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看护指导。记录小儿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寒战持续时间、体温上升最高温度、体温下降时间及患儿康复平均时间。

13 治疗措施 患儿一旦出现输液反应要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和液体,但要注意保留静脉通道以便于抢救,同时留存液体,必要时送检。症状轻微者给予患儿对症处理。寒战期给予地塞米松02~03 mg/kg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异丙嗪1 mg/kg。高热者给予冰袋、酒精擦澡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可服用退热药。发绀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若患儿出现休克表现,应立即抢救,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01~003 mg/(kg·次),每隔20 min给药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寒战持续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及患儿康复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体温上升最高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小儿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2]。①患儿体质因素: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或过敏体质都会导致患儿对细菌内毒素的敏感性增高,输液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另外不同的体质对不同的药物的耐受情况也有不同。②输液环境因素:气温炎热,空气湿度较高时,药物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从而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增高。而气温较低时,由于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较大,也容易刺激血管产生输液反应。③液体因素:为较常见的输液反应发生原因。药品纯度不够、药物浓度过高、无菌操作不严格、药物之间配伍产生药理变化等均可导致输液反应。④输液速度: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内的内毒素含量过高,超过小儿的个体耐受域就会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体质较弱和敏感体质的患儿表现最为明显。

输液反应一旦发生会对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加重病情,影响患儿的预后,同时会增加家长的不安,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当患儿出现输液反应时,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轻患儿的症状,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和看护指导[3]。本院对采用一般护理和积极护理处理患儿的输液反应进行了对比,发现积极护理组患儿的寒战持续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及患儿康复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一般护理组,体温上升最高温度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此项研究说明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小儿患者静脉输液反应的预后。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输液反应的发生重在预防[4]。在首次用药前要了解患儿的用药史和过敏史;药物配伍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了解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配伍引起毒性反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液前要注意检查输液瓶口有无松动,液体内有无悬浮物等;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参 考 文 献

[1] 周正雄护理程序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3233.

[2] 王文雪,周军,徐华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医药导报,2000,19(5):502.

[3] 马静小儿静脉输液常见问题与护理方法研究.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3):5455.

[4] 王丽,姬广翠,金小梅小儿输液反应的急救与护理.中国医药论坛,2005,12(3):21.

上一篇:胃窦部异位胰腺误诊胃肿瘤1例分析 下一篇:儿童眼外伤300例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