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考场作文的素材选取

时间:2022-08-06 03:17:06

例谈考场作文的素材选取

考场作文,素材的选取应能确保言之有物,促进主题形成;又要能触发写作冲动,疏通写作障碍。

简约中求得意义丰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生活如一塘鉴,只要用心采集,用心记录,就有源头活水般的新鲜素材。提到“母爱”的话题,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纷至沓来,雨中送伞给我,自己淋着;半壁昏灯下缝补,寸草春晖……以上罗列,固然切中“话题”,但义太过俗套,缺乏“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主题的表现也大打折扣。选取,就是在被人忽视的“小”中觅“大”爱、“大”理,选简约的细节、故事或只言片语,取包孕其中的感动、智慧或生活哲学。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譬如余杰《我生命中的三个女性》:母亲最关心的电视节目,谁能猜得到呢?她最关心的是天气预报。因为我在遥远的北京,她首先关注的是北京的天气,一看到天气有变化,她赶紧给我打电话,要我晚上去图书馆上晚自习的时候多加衣服,母亲不善言谈,她的电话一般都很简单,每次总是说吃饭穿衣这些琐细的小事。读到这里,无不被这浓浓的母爱感动着,作者写母亲,没有在宏大的素材下纵情礼赞,只是撷取两点:母亲爱看天气预报,母亲的电话内容尽是吃饭穿衣。用最简约的语言、最简约的素材获取最大限度的丰厚内涵。关于母爱,没有比这更好的定义。我们的生活视野,不乏这样的“简约”:《父亲的记分册》,记录着“我”从小学到现在的每个学期的成绩,每张成绩单的下面写得密密麻麻的,宽慰、鼓励或批评的话语。“简约”就在身边,“丰厚”就在里面,关键在于采集。

抑扬中捕捉生动真实。生动真实的东西最有生活质地感,最有艺术感染力。很多考生基于“主题”而主题选材,“粘贴”和“修改”,因而,素材涂有整枝嫁接的痕迹,遑论生动真实。真实的不是“高大全”,生动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当下存在的忠实记录。人事风情,万物状态,我们无法一语盖棺,在抑扬中更能捕捉到它的真实与生动。譬如宁国涛《父亲是个“大忽悠”》,父亲决定找主任给爷爷主刀,但没关系呀!父亲只有以每晚接送主任女儿为代价,换取主任的“热心”。父亲从不说实情,还说:“好歹我也在这城市混几十年了,这点小事还能难倒我?”父亲用全部的身心呵护着这个家,承担着沉甸甸的家庭责任。用可爱的吹牛维护自尊,这是抑;父亲是个没有任何权势的普通小人物,这样的换取是在极力地让他周围的人有尊严地活着,这是扬。抑扬中这个“大忽悠”真实得让我们感动,生动得让我们流泪。倘若直陈父亲以“接送”换取主任的“热心”,抹去父亲“大忽悠”的成份,恐怕父亲的形象就平面化了,情感的表达就单调了。忠实于生活,忠实于情理。“情”的角度,应能拨动心弦;“理”的角度,应能开掘升华。

对比中寻求价值凸现。素材纵横对比,看似矛盾的呈现,实是和谐的共存,还能生成形质和谐的艺术效果。把正反对立的人、事、物、景等作对举选取,通过素材本身所含藏的正反意义的对照,更能凸现写作素材的价值,更能鲜明深刻地凸现文旨。譬如杨俏《当老师的黑板需要擦的时候》的主体部分撷取三个片断,形成对比:小学,争先恐后抢着擦;中学,值日同学轮流擦;大学,老师只好自己擦。这是篇关于教师节的作文,突破了“苦行僧”式的叙述模式,在日常的情境下开掘“擦黑板”这一细节纵比,“擦黑板”一个被忽略的细节,一个意义缺失的素材,作一对比的表述,就生发出深层的意义。教师的节日,我们送去越来越多丰盈的物质、宏大的口号,往往忽略了老师最需要的尊重,正如“擦黑板”的遗忘,素材的对比选取包括很多方面,譬如语言风貌的对比、情感跌宕的对比、细节变化的对比和论据质的对比,既有形上的审美趣味又有质上的价值呈现。

虚实中丰富话题内涵。素材选取的虚实相生,既能丰富话题内涵,又能突出文章主旨。虚实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虚因实显,实因虚彰。譬如2006年北京卷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选材时撇开容易落入俗套的实体事物,巧妙地选用“老舍与北京”这个“京味儿”特别浓厚的素材。“北京的符号”很多,既有胡同、四合院这样的历史痕迹,又有长安街、水立方这样的时代产物。倘若“虚”开一面,选取北京人艺、京剧、吆喝这些无形的符号,从最普通的事物中提炼并升华出自己独特的观念及视野,抢占素材选取的“高点”,写出的文章自然“高人一筹”。选材的虚实,一能开阔内容视野,二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2005年山西卷的“脸”、2006年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等等,就是明证。

以上所述,不是素材选取的不二法则,它仅提供了素材选取的几种思维角度,旨在引导考生在考场作文上“约取”、“探究”,写好你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中学(238000)

上一篇:发挥语文人文教育的活力 下一篇:文言文翻译要强化“踩点得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