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计量档案的规范管理

时间:2022-08-06 01:47:31

电能计量档案的规范管理

摘 要依托大数据管理技术,以国网业务管理模式为基础,介绍国网天津公司电能表状态检验功能提升与深化应用中关于档案管理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电能表状态检验 档案管理 强关联 弱关联

随着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电能表运行监测手段较之机械表有了质的飞越,远程监测电能表运行状态已成为可能。目前,国网公司营销专业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计量生产调度平台、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均部署了电能表运行相关的功能模块。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实现电能表计量电量、运行工况和事件记录等各类数据的采集监测。目前,I、II、III类大客户用电能表已基本实现了全采集、全覆盖。

计量生产调度平台(MDS)汇集了电能表供货前全性能、到货后样品比对、抽检、全检等各环节检定误差数据,各供应商中标批次、到货批次、退货批次信息及运行环节出现的故障情况。

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包含客户服务与客户关系、电费管理、电能计量及信息采集、市场与需求侧等功能。涵盖了电力用户的档案信息、电能表现场运行误差信息、用户交费信息以及信誉评价信息等。

1 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电力生产中所涉及的信息量越来越复杂,面对大量且多样的数据信息,将其按照特定规范进行整理、汇总成为了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然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局限于手工管理的单一性,无法快速汇总、提取、分析所需数据,为智能化管理带来了较大阻碍。

2015年国网天津公司开展了电能表状态检验项目研究,主要对市区的I、II、III类用户电能表开展数据清理、状态评价、现场检验计划调整等,通过系统应用减少了现有现场检验工作量。当前天津公司的关口电能表数量已达近1000只,虽然相关系统包含关口计量装置档案管理功能,但是系统数据之间交互频繁,档案管理功能并未能够完全关联所有有效数据,无法直观展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系统的相对独立,产生了大量信息孤岛,如何增强信息关联性,减少信息孤岛成为了下一部深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2 电能计量档案规范管理

2.1 物理架构

档案管理是基于国网天津公司现有系统及业务数据,对大量资产信息进行的整体化、标准化、关联化管理,具体架构如图1档案管理物理架构图。

2.2 档案管理规范内容

档案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变电站、计量点等资产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经过制定统一的规范,使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更加直观体现,同时减少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统一管理。

2.2.1 统一编码

根据国网天津公司业务实际情况,对所涉及的业务信息进行了梳理、分类,根据信息来源、信息所记录事物名称、类别、型号,所关联其它信息类别等属性对信息编码进行了规定,如编码A(01)B(01)C(01)……,A区所代表信息为来源,B区代表信息为名称,C区代表信息为类别等。所有信息根据规范进行编码后,在后续工作中,研发人员、普通员工都可以根据唯一编码迅速判断出信息所对应属性。

2.2.2 自动编码

当新增档案信息时,系统根据所设置信息自动判断属性,进行编码。当档案信息为手工录入以外的其它方式新增时,系统保留信息来源时的初始编码放入制定字段栏,在编码栏仍按照设置的编码规则进行自动编码。

2.2.3 重复项筛查

系统提供三种信息录入方式:手工录入,Excel表导入,数据同步。因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容易导致数据重复,因此系统设置了筛复项的功能,在使用以上任何方式录入数据时,系统都将对数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是否重复的筛查,当发现重复时,系统将提示“此内容已存在系统中,是否覆盖”信息。

2.2.4 作废功能

为了保证编码的一致性、连贯性及信息的可追溯性,系统中所有已保存的数据不能删除,只能作废。在数据保存时,系统自动根据相关属性生成编码,当信息录入错误时,除关键属性外均可进行调整。

3 开发工具

3.1 数据转移技术

目前的数据复制技术主要分为基予存储的数据复制技术、基于卷管理器软件的数据复制技术、基于数据库复制软件的数据复制技术。这里根据国网生产调度平台的技术需求主要介绍基于数据库复制软件的数据复制技术。

目前较为流行的数据库复制软件有Oracle的Golden Gate、DSG的RealSync、Quest的SharePlex数据复制软件大都通过分析数据库重做日志(redolog)和归档日志,形成sql队列,将数据传输致目标库后应用到目标数据库。数据复制技术需要在原库与目标库都部属配制相应的软件,但对数据库资源的占用相对较小。数据复制技术的实时性较强,数据吞吐量也较大,但不具备数据转换的功能。

3.2 缓存技术

使用频率较高但数据量较小的频繁读取操作(如编码、安全配置获取等场景),非常容易造成数据库的负荷瓶颈,需要对该部分操作进行相关的优化处理。

在应用服务器上采用缓存技术可实现上述要求,其实现原理就是获取数据时,到应用服务器的缓存里取,如果没有发现则再到数据库里获取,并把数据放入缓存,最后都返回数据。这样避免对数据库的频繁获取操作,通过牺牲应用服务器的少量内存来换取数据库的频繁I/O操作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数据更新,缓存管理器需要检测缓存数据是否有效,以便实现缓存数据与数据库的同步。触发方式有实时、定时、服务重启三种更新方式,实时更新一般采用时间戳、同步消息等方式。

3.3 开发技术

3.3.1 基于J2EE的架构设计

按照“SG186”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档案管理采用技术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的J2EE的多层技术构架,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以及并发处理能力,同时,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与企业内部业务应用系统全面集成。

3.3.2 基于SOA的设计理念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松耦合的好处有两点,一点是它的灵活性,另一点是,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它能够继续存在。

4 结论

通过对国网天津公司电能计量业务的深入研究,结合管理需要,实现了电能计量档案管理规范,解决了信息孤岛及数据分散性的问题,为工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档案规范管理实现了各个系统之间数据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有效关联,实现国网整体运行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发展要求。通过数据统一管理,建立数据规范,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进行数据整合,解决数据分散性、信息孤岛问题,通过数据关联使用户能更直观、便捷查询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程瑛颖,侯兴哲,肖冀.一种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状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3,50(572):87-92,120.

[2]程瑛颖,吴昊,杨华潇,等.电能计量装置状态模糊综合评估及检验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2,49(564):1-6.

[3]Frei M,Osorio I.Intrinsic time-scale decomposition:time-frequency-energy analysis and real-time filtering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2007,463:321-342.

作者单位

1.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 300200

2.成都思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41

上一篇: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天楼低枕水电站的应用 下一篇:防火墙技术在安全网络构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