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对外经济发展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06 01:24:02

市委对外经济发展工作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的意见》和全省对外贸易发展大会精神,促进全市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现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扩大对外贸易是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城市目标的现实需要,对于实现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随着“开放兴市”战略的稳步推进,全市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73亿美元,年均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6247.71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318.47亿元,分别较“十五”期间增长36.8%和592.3%,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对外贸易发展还存在基础薄弱、总量少、规模小、外向度低、发展不平衡、人才缺乏的突出问题,扩大对外贸易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积累经济总量,完善基础设施,把握优惠政策,立足壮大产业,挖掘市场潜力,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良好空间。压力与动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各级各部门要以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奋力拼搏,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措施,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努力推动我市对外贸易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坚定信心,进一步明确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比“十一五”未翻一番,其中自营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非自营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力争突破1亿美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62%以上。引进省外国内投资到位资金36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各县区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均实现零的突破,全市外贸依存度和经济外向度在陕南居领先地位。

主要任务:坚持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并重、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并举的工作方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大总量,提升水平,在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市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对外贸易提质增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引进境内外先进生产要素,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强化综合保障措施,优化对外贸易发展环境。

三、强化措施,促进全市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一)壮大对外贸易主体。实施外贸孵化成长工程,建立外贸企业孵化中心和对外贸易服务平台,积极提供业务能力培训、专业人才引进、优化业务流程等服务,推动开放型经济滞后的县区突破发展,引导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外贸经营主体增量,对新兴产业、重点龙头企业采取“一业一策”扶持措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到“十二五”末,力争培育进出口企业突破100家,其中年进出口总值过亿美元的大型企业4家;过千万美元的骨干企业10家;过百万美元的新兴企业80家。

1.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依托陕飞公司,加快建设航空工业园,打造以飞机及其零部件为主的航空产业制造基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持汉川集团、汉江机床、汉江工具、陕硬公司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全国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工中心、数控镗铣床、磨床生产基地和复杂刀具生产基地。利用矿产资源优势,以汉钢公司、略钢公司为龙头,建设钢铁生产基地。支持锌业、镍业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金属电解冶炼及回收,构建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2.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突出资源优势和地理特色,实施出口基地建设工程,加快以茶叶、魔芋、生猪、柑橘、中药材等五大农产品为主的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国家或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支持特色农产品争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鼓励企业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使用,做大做强产业,变品牌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出口,实现外贸突破发展。

3.培育扶持新兴产业。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物联网等产业为主,积极引进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内外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加快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巩固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利用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扩大对东盟的出口。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利用西部国际博览会、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交流平台,积极开拓中亚市场。积极鼓励支持我市企业与港澳台企业开展全方位经贸交流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鼓励和支持中省驻汉企业和我市有实力的企业到东南亚、欧美、澳洲和非洲等地投资办厂、承包境外工程和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带动成套设备、原材料、生活物资和劳务出口,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1-2家企业赴境外投资。培育和鼓励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带动我市农副产品出口。鼓励外贸企业积极参与省上设立的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拓宽覆盖主要贸易伙伴的境外销售网络,推动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以理工学院、商校等大中专院校为依托,培育、建立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推动全市服务外包业发展。加快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专业技能和适应性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

(三)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紧紧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大好机遇,努力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力争总量有新的突破,质量有大的提高,到“十二五”末,力争外商投资企业达50个,引进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0个。完善项目推进落实、考核奖惩、工作保障三项机制,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区域分工的发展趋势,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以欧美、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澳台等地区为重点,突出招强引优,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项目,形成产业集群。突出“循环”和“聚集”两大主题,把产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明确定位,体现特色,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部级经济开发区,鼓励支持航空工业园、褒河物流园及各县区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发挥整体功能效益。充分发挥贸促会在招商引资中的助推器作用,鼓励企业参加境内外品牌会议、推介会、展博会、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促进国际民间联络,拓展交流平台,支持龙头企业与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合作。

(四)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向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及港澳台地区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联系,搭建招商平台,拓宽合作领域,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向北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强产业配套。向南对接成渝经济圈,开展多层次经贸交流合作。深化与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巩固、发展与国内友好城市间的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支持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西交会”、“西洽会”“厦洽会”、“兰洽会”等大型经贸投资洽谈活动和油菜花节、茶叶节、樱桃节、柑橘节等特色节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五)推进海关和口岸建设。积极争取海关总署、省政府的支持,加快海关和口岸建设步伐,建成电子口岸,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口岸的交流合作,支持建设口岸物流园区,实现对外贸易“大通关”,形成“服务、链接关中、辐射周边”的口岸服务体系,为外贸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服务,把我市建设成陕甘川毗邻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心城市。

四、加强领导,推进全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扩大对外贸易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突破口,围绕加快对外贸易突破发展这一中心,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机构,理顺关系,强力推进。建立加快对外贸易突破发展联动合作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共同推动工作开展。市、县区、经济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是外贸、外资、外经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成立专门科室,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努力形成上下对应、协调一致、高效通畅的促进对外贸易加快发展领导体制。

(二)加大政策支持。用足用活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中省各项优惠措施,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制度,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加强人才培训、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积极争取中、省外经贸发展促进专项资金项目,扶持企业发展。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培育出口产品,扩大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医药化工、优质农产品等的出口。对年度外贸进出口、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和企业给予奖励。对落户我市的龙头企业和重大招商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特殊优惠,在用地、用水、用电、运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优先保障。加强对外贸易促进体系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出口信用担保、汇率风险等问题,加强我市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保护机制建设,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指导和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和处置突发事件,切实保障“走出去”健康有序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在内、外商投资项目审批中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实行审批限期制和承诺办结制。属于市级审批的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并进入产业聚集区的鼓励类投资项目环评等,规范和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即报即审。属于省级和部级审批的项目,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并主动协调。不得对鼓励类、允许类外来投资项目进行咨询评估,不得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制资质提出要求,不得擅自增加报送条件,对要件齐全,符合要求的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准。进一步优化财税环境,对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认真梳理,抓好贯彻落实,简化出口退税手续,切实清理和精减收费项目,减轻外贸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加大对我市外贸服务环境、重要业务政策、工作先进经验、业务推进成果等的宣传力度,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关心、支持外贸稳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加快人才培养。大力引进和培养通晓外语、精通国际规则、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加大对外贸易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外贸管理人员水平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鼓励和吸引人才以专利、技术入股、投资等形式来创办、联办高新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实体。积极研究落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妥善解决引进人才在居住、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用人环境。

(五)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和目标任务,实行“月汇总、季通报、半年观摩、年终奖惩”,落实工作责任,兑现激励措施,推动对外贸易加快发展。

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上一篇:城区校园攻坚项目建设方案 下一篇:市委财源制度优化建设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