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初探

时间:2022-08-06 12:35:24

营造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初探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39-01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等多方面的发展,过多地强调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机械、沉闷。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如何让美术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呢?

一、游戏激趣,点燃学习热情

美术课绘画创作,不仅可以开启学生自由表达思想体验和情感的大门,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游戏,把游戏带入到美术课堂中来,在游戏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长对事物的了解;在游戏中开拓思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而不是把美术当作一门临摹课,不要把画画看成一种负担,一种技能的训练。

例如教学《原色和间色》这一课,对原色和间色学生很难理解,老师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我把游戏引进课堂,看看间色是怎么“变”出来的。我先把水粉颜料红、黄、蓝分别盛放在试管中,先让同学们认识三原色,然后再讲解演示间色及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同学们发现老师像变戏法一样――颜色变了,他们有的感到惊讶,有的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我让学生们亲动手玩一玩。经过他们动手,在游戏中明白了三原色和三间色,也了解了千百种色彩源于红、黄、蓝三原色。课上,学生们的兴趣很浓,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乐此不疲,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学会了三原色、三间色,也学会了如何调色。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创设情境,张扬学生个性

美术创作本身十分关注强调个性,个性是创造的第一生命力。在美术课堂中,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鼓励和激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师不以自己的个人主观意愿去制约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个性表现,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得到展现。例如教学《泡泡乐》一课,我在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全班同学和我一起吹泡泡,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欢乐,顿时教室里成了泡泡的世界。我说:“孩子们,你用什么方法把美丽的泡泡留在你的纸上呢?”孩子们有的说:“我用彩笔把它画下来。”有的说:“我用彩纸把它剪下来。”也有的说:“我用彩色毛线绕出来。”孩子们竞相选择自己喜欢爱的方法表现泡泡。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我发现一个孩子用泡泡连成一只蠕动的毛毛虫,还给它添上一些毛,十分逼真。我马上赞叹道:“你真了不起,你一定还会拼出更有趣的图案。”……我不住地为孩子的独到的表现手法喝彩,我想,只要我们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并创造个性发展的条件,美术教学就会充满生机和乐趣。

三、运用多媒体,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态演示,以直观形象呈现感性材料,更以鲜明的色彩、丰富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美术课中,一些能够在多媒体上再现其生动的外形或揭示其微观变化的实物,均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教学画直观的静态实物。如蜻蜓、蝴蝶、蜜蜂、树叶等,,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或可将实物或标本放置于投影仪上投出其外形的剪影,并让学生分析其形状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描述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又如教学画动态的实物,如鱼、虾、蝌蚪等。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其外形和活动情景。如教学《蝌蚪》一课,用水墨画出蝌蚪容易,但要画出其动态是难点。我通过多媒体展现了小蝌蚪在水中欢快游动的动态,以及小蝌蚪浑身黝黑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动态及其形状特征。然后待学生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后,我再讲解用墨和构图的方法,这时学生很轻松地画出小蝌蚪了。另外在教学中适当地播放一些音乐,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想象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教学《动物世界》一课,我播放了笛子独奏曲《百鸟朝凤》。学生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叫声,很容易联想到:茂密的大森林里,一群群小鸟相聚在一起,欢快地歌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巧用“纠错比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学科。传统的美术教学常常以教师示范,让学生葫芦画瓢地进行“复制”,这种“框架式”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儿童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学生长期处于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妨碍审美的发展,阻碍思维和想象的发散,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中寻求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中国画《猫》这节课上一开始我说:“老师能够在几秒钟时间里画出一只小猫!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看着手表为老师计时当裁判。”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两眼紧盯着黑板看老师作画。随着“小裁判”的一声“开始”,教师当即在黑板上以极短的时间,画了一只小猫。这是一只形状基本像猫,嘴和尾巴像老鼠的一个“怪物”。总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用真诚的心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让课堂流淌生命活力!

上一篇: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下一篇:怎样提高高中生物课堂达标训练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