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的应然特性分析

时间:2022-08-05 11:23:4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的应然特性分析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要求系统内各因子间和谐共生、动态平衡。教师通过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如迁移与潜移、平衡与失衡、竞争与协同规律,能够形成师生双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实效。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生态规律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说过: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不管是高校的领导还是普通的老师,对意识形态的教育都不可掉以轻心。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国内仍有部分人反对或曲解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西方国家也用多种途径干扰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传播。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事关中国道路的拓展延伸、中国力量的积聚勃发、中国气派的凝结彰显。

基于以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与现状,我们有必要借鉴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的知识,从社会发展、学生思想素质现状出发,遵循生态学基本规律,按照迁移与潜移特征,注重灌输教学与默会影响;按照平衡与失衡规律,允许课堂观点交锋与重视教学引导;借鉴竞争与协同规律,做到有序竞争和协调共生,形成师生双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

一、遵循迁移与潜移规律,注重灌输教学与默会影响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始人之一张耀灿教授认为: “理论教育法以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当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人才、知识、观念、思想甚至是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流动都变得近乎同步,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因此,必须对灌输理论进行创造性坚持与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只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个体一定要融入生态系统中,向系统吸取、供给养分,才能达到与其他生物个体的和谐共生,要同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能维持着自己的特定功能和演替发展”①。生态学理论提醒我们要利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信息技术改善教学环境,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形成更有价值的知识模块。教师把教学内容讲深讲透,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获取、交换、使用和再生,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在知识消费中实现个人成长和增值。

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风清气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理力量与价值力量的输出场域,用强烈的自信征服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还必须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学者杰克逊在《教育生活》中提出:学生在正式课堂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说明学校教育的结果,除了这些之外,学生还从学校生活的教育中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观和其他心理的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环境的建设,“高尚的大学精神、优秀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够透射出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召唤师生,浸润师生的心灵,成为师生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②。

教育作为一种长期性和继承性的事业,不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我们当前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与传统优秀文化是一致的。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从当前和长远看,理论灌输和潜移默化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隐性和显性两种教育手段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实践中,不能割裂二者关系,更不能片面化和绝对化,同时要注重隐性教育的负面影响,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按照平衡与失衡规律、允许课堂观点交锋与重视教学引导

当前,破坏生态失衡的因素主要有三:物种改变;环境因子改变;信息系统改变。具体到教育教学当中,包括学生的自身阅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的变迁,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正是教育的平衡―失衡―平衡,类似哲学中的肯定―否定―肯定规律,不断推进教育的革新与进步。课堂教学中重新回归教育教学的本真,重新发现生命的价值,着力提高思维的品质,不断形成教师、学生各自发展与互动发展的生态场。

由于以上提到破坏生态失衡的因素,如学生本身、环境本身、信息化时代本身的变化,会带来人们现有观念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情况。如当前市场经济时代,部分学生以金钱衡量人的成功,并以金钱作为自己的最终追求,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在课堂学习中也会大谈个别人的成功之道,强化自己的非主流观点。

对此,教师没必要大动肝火,学生的观点有其认知偏差,且真理是越辩越明。以我们课题组为例,我们收集了当前学生中呈现的错误观点编成案例,有针对性地运用到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当中。通常以学生的悖论为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活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课堂是老师“独角戏”的尴尬。教师在课堂上能放得开,不拘泥于原有课堂设计。做到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和独立人格,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能圆融共生,师生精神生态的情感体验得以丰富、有效思维得以提升。当然,放得开还得收得拢,案例分析是手段,理论入脑入心才是教学目的。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大学生培养目标来解读,使大学生明确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任务。其内容的讲解,可将当前社会的不良社会风气作为案例导入,具体落脚在规范性、实践性上,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恢复教育生态平衡或建立新的教育生态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上教育的效果滞后,有些平衡失调在一段时间内呈隐性,一时难于反馈、显示出来,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平衡原理及科学的检测方法,主动观察、分析,采取超前对策,能动地加以调节,否则,将付出昂贵代价。

三、借鉴竞争与协同规律,形成师生双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课堂生态

无论是国家与国家、学校与学校,还是人才之间,从教育生态系统到群体、个体,竞争都是长久存在并导致优胜劣汰。竞争的积极意义众所周知,竞争对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可以产生推动力,竞争可以促进整体教育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从相互竞争到协同进化,这是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共同愿望。尽管有时不适当的竞争可能导致相反结果,但对教育生态系统而言,协同进化将永远是主流。

适当的竞争是激发努力和抱负的强烈动机,是产生自信和自尊的根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本课题组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拍微视频等活动,并根据小组的完成情况相应计入期末成绩。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要努力寻找独特的视角来展现自己,并避免与他人重复,小组间的意见如何协调,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入脑入心,为人处世的素质也得以提升。2015年,本课题组所在单位喜获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和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这也反映了我们的研究取得的进步。

如果把竞争行为理解为相互排斥,在力图使自己名列前茅的同时,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纷扰和阻止别人取胜,这就成了一种非理智的竞争、失当的竞争,其后果是消极的,极易形成课堂群体生态失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目的不是让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要让学生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一旦竞争形成,教师引导不可缺少,必须将学生内部的积极性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不是行为上的互相攻击和人格上的互相贬低。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没有竞争、没有分歧如同一潭死水,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生态信息流整合,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学生的信息同样会激荡教师的内心。师生间心灵多次互相碰撞后,真理会呼之欲出,师生间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也有会有质的飞跃。

注释:

①曹剑辉.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82-84.

②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104-108.

参考文献:

[1]曹剑辉.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2]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3]卢景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课堂的形成[J].教育评论,2013(2).

[4]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曹凑贵,等.生态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生态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14B28)。

上一篇:练适合学校生长的阳光文化 下一篇:初中地理翻转课堂模式建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