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施肥技术

时间:2022-08-05 11:16:35

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施肥技术

摘要: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对肥料的施用是十分关键的一环,掌握施肥的时机,并且有针对性的施肥,才能保证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的需求,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增加收入。

关键词:轮作;直根系;根瘤菌固氮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89—1

1 大豆的生长特点

1.1 大豆的根系特点

(1)大豆的根系属于直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和根廇组成。约78%的根系集中在深0~20cm及植株四周0~5cm的范围内。

(2)苗期,根系生长中心,绝对量增加缓慢分枝期开始,根系的生长加速,鼓粒期达到高峰,属直线增长阶段。

(3)鼓粒期至叶片发黄,根系增长很少,最后停止增长,属于减缓至停止增长期。

(4)叶片发黄以后,根系衰老,属有效根的下降期。

1.2 大豆的分枝特点

主茎的每个节上均着生有一个腋芽,下部的发育成分枝,中上部的发育成花序。分枝的发生与与出叶间存在n~4的规律。

(1)主茎型大豆:主茎发达,不分枝或少分枝,分枝数一般不超过2个,以主茎结荚为主。

(2)中间型大豆:主茎较坚韧,一般有3~4个分枝,豆荚在主茎和分枝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3)分枝型大豆:主茎坚韧,分枝力强,分枝上的荚数占主茎荚数的比例大。

1.3 大豆的单叶特点

子叶节上部节产生,由一个短叶柄、二枚托叶和一个近卵圆形的叶片组成,单叶对生复叶:单叶节以上所有节长出的叶均为复叶,是典型的完全叶,由两枚托叶,一个叶柄和三个卵形小叶片组成。先出叶:发生在每个侧枝基部,也是成对着生的单叶,无叶柄、无叶枕,1mm左右。

1.4 大豆的生长发育特点

大豆在花芽分化时期,分枝也生长,此期也称为分枝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茎叶生长加快,花芽分化迅速。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部分,主根长为株高的5~7倍。固氮能力增加,约有半数供植株利用。轮作连作重茬减产20%~30%。

2 大豆的种植技术

2.1 轮作增产

大豆轮作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调节土壤养分。轮作年限一般为1~2年。可与水稻、小麦等作物轮作。间作大豆的耐阴性较强,适宜于与其他作物间作;与高秆作物玉米、高粱等间作;与矮秆作物小麦、马铃薯等间作;大豆与玉米的间作占 95%。

2.2 选用良种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用早熟、高产、适宜性强、抗性强的品种。机械收获的,应注意结荚部位高于8cm,分枝收敛,不炸荚。

2.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春大豆:影响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当土温大于12度时,即可播种。

夏大豆:影响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前作。一般情况下,应抢墒尽早播种。

秋大豆:应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霜期的早迟而定,力求早播。粒茎比与合理密植的关系粒茎比是指籽粒产量与茎秆干重(不包括子叶节以下茎秆和豆荚)之比。通常情况下,粒茎比为2,并随茎重增加而减少。当粒茎比下降速度比茎重上升小时,茎重越高,产量越高。而当粒茎比下降比茎重上升大时,即为合理密植的界限。

2.4 大豆施肥施

大豆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磷的吸收量不同。从出苗到初花期,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15%左右;开花至结荚期占65%;结荚至鼓粒期占20%左右;鼓粒至成熟对磷吸收很少。

肥效应苗期:这时期主要是促进根、叶生长,大豆生育前期,吸磷不多,但对磷素敏感。此期缺磷,营养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化,并延迟生殖生长,开花期花量减少,即使后期得到补给,也很难恢复,直接影响产量。

分枝期:这时期肥料充足可以促进茎枝生长,分枝数增加,花芽分化数。

初花期:在花期,磷、氮配合施用也可以磷来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加花量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开花数、结荚数增加苗肥:一般在第一片复叶时施用,以速效P、K肥为主,以促进根系和腋芽发育。

花芽分化肥:在花芽分化初期施用,数量不宜过多,在基肥足、植株生长正常的情况下,可不施。所施肥料为速效P、K肥,P 促进花芽分化和根系的进一步发育,K促进茎秆生长和防止倒伏。开花结荚肥:开花结荚期是大豆需肥最多时期,一般在开花前5~7天施用(NH4)2SO4:15~20斤,可配合施用P、K肥。

鼓粒肥:鼓粒期可喷施叶面肥,防植株早衰。

钾肥施用:大豆植株含钾量很高。大豆对钾的吸收主要在幼苗期至开花结荚期,生长后期植株茎叶的钾则迅速向荚、粒中转移。钾在大豆的幼苗期可加速营养生长。苗期,大豆吸钾量多于氮、磷量;开花结荚期吸钾速度加快,结荚后期达到顶峰;鼓粒期吸收速度降低。钙在大豆植株中含量较多,是常量元素和灰分元素。钙主要存在于老龄叶片之中。但是过多的钙会影响钾和镁的吸收比例。在酸性土壤中,钙可调节土壤酸碱度,以利于大豆生长和根瘤菌的繁殖。

2.5 水分管理

苗期:一般不进行灌溉,以促进根系深扎,但十分干旱时,采用沟灌方法少量灌溉。

分枝期:分枝发生与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土壤湿润状态则可以不灌溉,土壤干旱时必须灌溉。

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灌溉能能提高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一般表现为增产。因此,开花结荚期一般灌水1~2 次。

2.6 摘心增产技术

当大豆植株徒长时,植株高大,容易倒伏。另一方面,通风透光条件变差,下部花荚严重脱落,造成减产和品质降低。如果摘心,则能降低植株高度,同时促进植株多分枝和着生较多的花荚,增加有效荚数,籽粒饱满,产量和品质提高。

作者简介:路声良(1973—),男,本科学历,汉族,就职于辉南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从事教师工作。

上一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亟需改善 下一篇:优质低水分玉米综合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