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05 11:06:11

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研究

摘 要:通过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多维度、多学科综合地对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旨在培养回族聚居地区师范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担当未来基础教育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现代性公民角色扮演指导义务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深化落实素质教育,为当前民族地区公民教育培养师资队伍。

关键词: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31-02

近年来,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决策者、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公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因特殊的国情而呈现中国特色。但截至目前公共教育依然停留在部分省市部分学校部分教育工作者那里,公民教育不仅没有普及,反而碎步不前,时续时断。在经济和教育都相对落后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空白。

本文以回族聚居区师范类高校——宁夏师范学院为样本,进行现代公民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也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约36%。固原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聚居程度较高的地区,有150余万人口,回族人口67万余人,占到总人口的44%左右。宁夏师范学院生源主要来自宁夏南部山区,回族学生约有23%。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不同之处,在于学校培养的都是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学生们走出校园后将肩负起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伟大使命,人的教育马虎不得,所以学生的现代公民教育尤为重要。

一、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1.问题提出

本文以回族聚居度最高的宁夏固原市为研究对象,以回族大学生占比最高的师范类高校——宁夏师范学院为研究视点,旨在通过在回族聚居地区师范类高校开展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大力培养师范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担当未来基础教育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现代性公民角色扮演指导义务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深化落实素质教育,为当前民族地区公民教育培养师资队伍,也为当前国内碎步不前的公民教育另辟新途径。我们自编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以期多维度、多学科综合地对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2.研究对象

抽取宁夏师范学院11个院系1200名学生,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09份,有效问卷1107份。其中汉族774人,回族330人,其他少数民族3人,来自城市266人,农村841人。

3.研究材料

文献:国内外民族地区现代公民教育

数据:《回族聚居区师范类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4.研究结果

5.问题诞生

调查进入2013届毕业班学生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固原市四县一区、同心、盐池、大武口、红寺堡、利通区等地为主,通过随堂听课和访谈中小学生方式,调查回族聚居区中小学现代公民教育情况。统计显示宁南回族聚居区广大中小学,均没有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主要以品德课代替,甚者学生在课堂问老师什么是人民,什么是公民的概念时,近七成的教师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二、分析与讨论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也作为十二五期间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主要内容。回族聚居区师范类高校开展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大力培养师范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担当未来基础教育的教育者,通过自身现代性公民角色扮演指导义务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深化落实素质教育,为当前民族地区公民教育培养师资队伍意义重大。

1.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有力武器

少数民族往往更易于强化民族认同、族群认同、地域认同、认同,彰显特殊性,回族亦然,尤其集中在受到高等教育的群体之中。很多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渗透,侵蚀我们的公民教育阵地。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如果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就会造成国家分裂的潜在危险。如果地域认同高于国家认同,也会影响国家内部的团结和完整,如果族群认同和地域认同超越国家认同,那么任何国家都会分裂成相互竞争的碎片。为了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必须加强国家认同,把公民教育“放在首位”,培育公民意识。国家认同必须高于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也必须高于地域认同,国家认同同样必须高于的认同。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尤其要特别指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公民内涵,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超越狭隘的地域认同,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以各种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将其转化为自觉建设法治国家、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公民教育正是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培养合格的公民,因而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我国社会现在提出的每一个口号都与公民教育有关,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都是针对需要建立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社会领域和突出问题。一个现代公民社会正向我们走来!作为教育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后改革时代树立起责任,消除那些慌乱的表情。我们能做的就是——推动公民教育!①公民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应当通过高校公民教育帮助处在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大学生达到身心发育、学业发展、人格完善,教会学生做学问更要做人,使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这是在国家、社会、公民的角色逐渐从混沌走向明晰之后的必然选择。

3.为宁夏回族地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2008年奥运会之前,公民教育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许多专家学者也呼吁利用奥运会契机提高公民素养,但此后,这种公民教育的呼声却渐渐弱了下去,2012年5月之后,香港的公民教育又成为热门话题。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是名与实不符,宁夏回族地区学生公民教育更是一片空白。目前我国尚未具备完整的适合民族地区的现代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公民教育的部分要素也只是当作思想政治课程的附属。对许多学校的领导来说,公民教育仍然是个令人心存疑虑的话题,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但还不能真正引入课堂。如何在目前的情况下,培育公民教育的土壤?笔者认为从师范类高校入手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当下中小学都以升学率和高考作为指挥棒,提出多年的素质教育从未真正实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也不会马上扭转。但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类高校没有升学压力,课堂教学环境适宜,高校教师本身对公民教育认可度高,能形成良好的公民教育团队,民族地区的民族性、地域性更能突显公民教育不同于通识教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回族聚居区师范类高校开展系统的公民教育可行性更大。这些接受公民教育的未来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必会将公民意识潜移默化到实际教学中,营造充满呵护权利、鼓励协商、充满民主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良性循环中,培育公民教育的土壤。最终能培养认同、理解、遵守与维护国家宪法,关心及参与公共事务,具有独立思考与敢于承担责任的公民,对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有归属感的现代公民,即具有权利意识、义务意识、自主意识、程序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纳税人意识、道德意识、生态意识、科学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②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程美宝.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谭莹菲,兰志伟.浅谈全民信教地区的国民教育[J].福建宗教,2007,(6).

[5]李维.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105.

[6]朱军.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9,(3).

[7]龙花.法国公民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李宝斌.学校公民教育的隐性缺位与补位对策探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1,(5).

[9]党的十报告[R]2012-11-03.

[10]刘志山.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时代背景和体系建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1).

[11]周瑾.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J].当代兵团,2011,(11).

上一篇:高等职业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土木工程绘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