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时间:2022-08-05 09:53:30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疾病,多发于20―50岁男性之间,根据其致病机理可以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本文就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知识和分型治疗进行了概述,指出慢性前列腺炎应根据相应的症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分型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0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46-01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两部分,慢性前列腺炎占了泌尿外科门诊病人1/4,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ⅢA型、ⅢB型占前列腺综合症发病率的90%[1]。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为病原体感染,以逆行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常有反复的尿路感染发作病史或前列腺按摩液中持续有致病菌存在,所以针对其治疗主要以抗菌消炎为主。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多种复杂的原因和诱因引起的炎症、免疫、神经内分泌参与的错综的病理变化,导致以尿道刺激症状和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常合并精神心理症状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所以治疗方法以物理和康复治疗为主。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医学治疗多以抗生素为主,但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而导致的菌群抗性增强,产生耐药性,产生尿路感染、肾炎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中医治疗的证型太多,分型治疗的效果显著,但是不易掌握[2]。为了避免千人一方的治疗方法去寻求治愈的几率,应该合理科学的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分型,并根据相应的情况制定治疗措施,这对于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1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

1.1 慢性细菌型前列腺炎。慢性细菌型前列腺炎是由一种或数种病原菌引起的前列腺的慢性细菌感染,在前列腺相关疾病中较少见,其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大多数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其病原体已经确认主要有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棒状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等细菌。一旦感染了之后,患者就会有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下尿路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并且反复发作。临床上通过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应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进行症状评分和“两杯法”或“四杯法”进行病原体定位试验,另外还有分析、细菌培养等进行诊断和确诊。

1.2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相对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而言的,目前的致病机理尚不清楚,学界还存在争论。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炎症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和免疫异常等共同作用结果。但是,临床症状的排尿中的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与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同,但是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见于会阴、、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因为缺乏相应的病理学特异性诊断依据,所以不能像细菌性前列腺炎那样进行诊断,临床上往往通过与可能导致骨盆区域疼痛和排尿异常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2 慢性前列腺炎分型治疗

2.1 慢性前列腺炎分型治疗系统。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治疗包括三大治疗系统,即“格赛特”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系统,“格赛特”CIS治疗系统,“格赛特”五位一体治疗系统。以上三个治疗系统分别对应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顽固性前列腺炎,相比于传统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包括杀菌更彻底、排毒更干净、治疗一次不复发等。“格赛特”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系统的治疗原理是利用高频高能聚焦电流场产生的能量,促使组织细胞内离子移动,产生生物效应,对前列腺炎有直达病灶,高效杀菌,畅通腺管,排除毒素,促进腺体功能恢复,达到消炎止痛,组织再生修复的效果,是目前细菌性前列腺炎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格赛特”CIS治疗系统是建立在前列腺炎分型基础上的,针对非细菌性前列腺引起的物理损伤修复,消除会胀痛、尿频、尿急等症状。“格赛特”五位一体治疗系统实现了与CT等系统的联用保证了顽固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

2.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虽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是由细菌病原体感染而发生,但是不足以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治疗的目标和原则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一般治疗、其他治疗。药物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是最为常见的,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但是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药敏性降低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如果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应及时更换抗生素,或者选用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等。另外,在辅以健康教育、食物疗法、体育锻炼等物理方法、前列腺按摩、中医针灸等方法来实现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的减轻。这是因为以上方法可以产生的热效应,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消炎和消除组织水肿,缓解盆底肌肉痉挛等,从而缓解症状。

2.3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针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原因,其治疗的目标主要是缓解疼痛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应该采取综合治疗。对于炎症型可先口服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其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也可选择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M-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排尿症状和疼痛。对于非炎症型采用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李军等通过对47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进行了诊断,并根据NIH分类及ⅢA型、ⅢB型诊断标准分别进行相应治疗,有效率达到了72.3%[3]。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前列腺炎应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才能提高治疗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明.慢性前列腺炎分期与治疗的初步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9:546-546

[2] 刘灿康.谈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4,3:032

[3] 李军,敖敏.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的诊断与治疗[J].四川医学,2002,10(23):1015-1015

上一篇: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与单纯无痛人工流... 下一篇: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