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高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8-05 09:39:28

论构建高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路径选择

摘要:实行民主决策、科学治校是促进高等学校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应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建立有效的分工负责制和书记、校长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权威决策咨询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关键词:高校;民主决策;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实行民主决策,是由高校领导体制和深化高教改革的要求所决定的。高校的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对学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党委支持校长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是“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简单相加,而是内在的辩证统一,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得到体现。党委是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去实施领导,校长是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行使权力,二者统一在学校各项决策和实施的过程中。对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党委书记和校长要主动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增强理解。只有实行民主决策,执行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正确、科学,也只有通过校长负责制才能职责明确,将党委的决策落到实处,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党委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最高决策机构。为了更好地坚持好党委总揽全局、谋划大事的原则,分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正常运行,避免以党代政和以政代党的现象,应明确区分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党委不仅要统一领导学校工作,而且要支持校长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校长主要通过召开校长办公会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校长办公会由校长或校长委托的副校长召集并主持。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到会参加。出席会议的人员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校党委指定的党委副书记,校办主任列席会议。主持人可要求与议题相关的有关人员在会议讨论该议题时列席会议。校长办公会原则上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因工作需要经校长同意可以临时召开。会议对议题逐项讨论决定,在与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后,由主持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做出最后决定。同时,在议事的程序和规则上,校长办公会严格按照会前调研、会前协调、会议准备、讨论、记录、执行六项必经程序进行。

二、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科学决策以民主集中制为决策原则,既是决策组织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内在要求,又是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运作机制的。现代科学决策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征,决策所面临的问题趋向大型化、综合化和突发化。单个决策主体的认识能力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于决策所有方面问题,这就要求决策层交往思想和意见。可见,科学决策机制的正常发挥作用离不开民主集中制,而民主集中制的运作机制是科学决策机制的重要保证。

高校应把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作为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核心任务来抓紧抓好。应制定或修改党委会会议事规则,保证重大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制定或修改党委会会议事规则应把握了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准确界定常委会的议事范围。要结合学校的职责、权限,对涉及项目、人、财、物问题,涉及师生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量化,有实质性内容。二是严格议事程序。在程序的制定上,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严格规定会议按程序进行。三是建立健全与该文件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为确保党委议事规则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顺利推行,还应制定校长办公会议有关制度,以加强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保证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三、建立有效的分工负责制和书记、校长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分工负责制和书记、校长沟通机制是加强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途径。党委工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照党委工作需要,建立党代会、全体委员会议(简称“全委会”)、各领导工作小组(委员会)会议和书记办公会议制度。党代会每五年召开1次,讨论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议党委和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会和纪委会。全委会是学校党代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政治核心。由党委书记或党委书记委托常务副书记主持,一般每学年召开1-2次,听取常委会工作报告,研究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讨论决定与教职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等。常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行使全委会的职权,对全委会负责。由党委书记或党委书记委托常务副书记主持。原则上每两周召开1次。党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各领导小组(委员会)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任)主持,视工作需要召开,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根据党委授权做出相关决定,会议情况报党委。书记办公会议由书记、副书记根据工作需要召集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举行,研究处理具体工作。

同时,应坚持有效的书记、校长沟通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做到每周召开一次校领导碰头会研究本周学校重要工作,每次党委会召开前也召开校领导碰头会,研究确定党委会议题。校领导碰头会参加人员包括党委书记、校长、党委常务副书记、副书记,必要时请分管校领导参加,对需要做出决策的重大问题事先沟通一致后再提交党委会讨论决定,特别是行政议题充分尊重校长意见,未经校长同意的不提交党委会讨论。从而既坚持了党委的统一领导,又保证了校长在党委领导下主持学校的行政工作。

四、建立健全学校权威决策咨询机制

权威独立的参谋咨询机构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保障。高校应在其内部治理结构中科学划分权力界限,既重视发挥行政权力的作用,又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高校要克服大学过于行政化的倾向,探索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均衡,充满生机活力的权威决策咨询机制。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明确学术委员会的职能,完善学术委员会的体制。学术委员会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设置等学术事务进行研究论证和审议,并向决策层提供决策方案。完善决策程序,保障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权利。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和重要规章制度、改革方案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等重大问题,应在决策前将方案提交给教代会及职代会讨论,广泛听取和吸纳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上一篇:如何学好初中地理课程 下一篇:运用知情互动教学模式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