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7:55:57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地整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一、我国目前土整项目的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的土地整改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建设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财务管理问题。例如工程款结算不及时,存在长期挂账行为,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等等。就目前的土整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而言,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对土整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和分析。 

二、土地整理项目财务管理建设的重点

(一)土地整理项目的关键工作。对于土地整理项目而言,资金调拨是其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在进行土地整理项目进展过程中,需要及时与财政部和主要部门进行沟通,将土地整理项目的进度、组织实施情况以及财务结算情况进行及时的上报,保证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调拨,确保土地整理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二)土地整理项目的资金管理。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大量的现金结算业务进行,工程部门的一些备用金要做好定期的结算,每个单位和土地整理项目的结算需以银行转账为主。在资金管理方面需要做好掌印分管工作,保证岗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银行账中存在的差错应当及时的进行查明更正,属于银行对账错误应当及时通知银行,单位错误应当及时的进行分录更正或补充入账。 (三)费用的结算管理。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保证财务部门动态的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度,并且在进行施工单位的合同签订上,要防止出现超额付款的情况,在进行结算施工费用的时候,土地整理单位一定要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发票的获取和提供,发票上的金额一定要保障与本期工程的完成量相匹配。(四)土地整理的补偿款项。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土地拆线补偿费用难免会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拆迁补偿费用的发放一定要与实际的调查统计顺序相同,而且结算时我们需要做好顺序的填表发放,根据拆迁补偿的协议书进行补偿费的发放,补偿协议书还需要做好装订,以便于查找。

三、土地整理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土地整理项目财务管理思想。我国土整项目项目的财务规划主要涉及项目资金的管理、土地整理项目建设管理等等,对于土地整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与财务会计和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相关,以准确把握土地整理项目的具体水平,特别是对与管理有关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费用、政策使用、付款程序、收款标准、付款主体、项目费用等基础内容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为土整项目项目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技能基础。(二)持续改进土地整理项目财务管理。与其他部门相比,土地整理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土地整体项目具有相应的行政职能,对资金的收支有特殊要求;二是不断加大对国家规划编制投资,土地复垦,土地资源专项资金,土地资源调查,地质灾害预防控制,如何更好地发挥本基金的功能,财务管理土整项目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加强土整项目项目的财务预算管理。如何确保有效实施土整项目项目的预算是土地资源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目前,土整项目项目的资金和材料数量大,使用政策强,收费类型较大。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预算计划和预算方案进行预算管理和预算审查,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编制有关部门预算;各业务单位也应以年度工作计划为依据,提供适当的预算申请,项目预算目标,技术标准,时间跨度,计量基础和支出标准严格限制,对非预算项目原则上不存在花费。对于那些改变工作计划或由于新的工作项目而言,有必要在预算变更报告后添加适当的预算,并在单位经过单位经理批准后才能添加适当的资本预算,最终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

对于土整项目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而言,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摸索和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本文章的研究中,笔者对土地整理的财务管理重点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措施进行论述。旨在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良好建设实现对我国土地整理的推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群.浅谈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煤矿现代化,2011,(05):78-80.

[2]历洪波.强化财务管理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实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0):107+109.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创新

论文摘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和整体价值服务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规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并进行科学创新,对财会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在跨入新世纪的今天,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改革中,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重要问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也就是必须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筹措资金、使用资金和分配收益,才能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建立企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内在需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活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主要是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中心,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实物形态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3)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企业必须建设财务管理制度

尽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已有多年,但我国大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是会计和财务不分、财务仅是作为会计的附庸而存在,其对象仅限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内容充其量也只是成本费用的控制而已。因此,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筹集资金、用好资金起积极作用。

2、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依据

企业财务、会计分别设立机构是体制创新的思路,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其科学依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管理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不同企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同,其财务管理的方式也不完全一致。只有在充分考虑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基础上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才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反映利润取得的时间,反映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反映受风险大小的影响。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方法

企业财务会计体制改革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中应当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讲求实效。要充分认清会计环境,遵循国家法令法规,体现效益原则和内部控制原则,有利于和国际企业财务制度衔接,还要考虑到改制中的便于操作。

(1)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企业的经营者及财务人员都能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结合起来。

(2)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培训

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学习班及会议等形式,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会计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财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使广大财务人员自觉重视职业道德的修养,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

(3)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促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

在现代企业中,公司的财务管理通常与公司的高层领导有关,如总裁、财务总监等,还有一些级别较低的部门主管。因此,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促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避免公司的管理出现漏洞,减少公司的经济损失。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供强有利的保障。

总之,财务管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财务决策为中心,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因此,财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合理地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抓住发展机会,规避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军.新型财会管理体制模式探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期- [2]杨银轩,张秀利.创新国企财会管理体制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2.2期-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控制;方法

[论文摘要]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在财务控制的基础上把握集团财务管理的脉络。笔者从财务控制的地位入手,提出了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方法。

一、财务控制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管理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尤其对于集团企业来讲。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技术、人事、供应、销售、财务等工作各不相同,应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内容、范围和实现的条件进行控制,而财务控制是一种价值控制,可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财务控制的综合性最终表现为其控制内容都归结在资产、利润成本这些综合价值指标上。

(二)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财务管理内容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表达。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在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理论界也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是筹措、投资与分配;有人认为是财务决策:也有人认为是财务控制。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其原因:一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多层次关系使财务管理划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多个层次。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财务管理主要属于经营者和财务经理层次。而他们的基本职责是落实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实施公司预算,所以称其为执行型,而不是决策型。二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必然会与各方发生各种经济关系,只有解决和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矛盾。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追求企业短期或长期的财务目标。所以,财务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企业集团组织规模扩大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控制,才能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若财务控制不严,资源浪费现象就会发生甚至出现败德行为,使组织目标难以实现,所以认真研究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有效的财务控制方法,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控制的方法

(一)合理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利制衡机制,有权力,就应有制衡。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在各自的一定范围内独立行使权力,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利益;同时又彼此制约,谁都没有无限的权力,从而有效保护各方权益,达到相互协调和制约的作用,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财务管理权可分为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财务决策权包括财务战略决策和财务战术决策。财务战略决策必须集中在股东会和董事会,而一般的或日常的财务决策则可授权经理层来作出。经理层在实施董事会的战略决策时必须采用职能专门化的授权实施体制。即日常的财务活动主要由职能化的财务管理部门来负责实施,并以责任中心和责任制的形式细化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财务监督权在公司内部是分散配置的,包括横向财务监督、纵向财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员工财务监督。其中,横向财务监督是在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相平行的组织机构之间进行的财务监督和约束行为,包括供、产、销部门之间的相互约束及会计部门的常规监督;纵向财务监督是公司内部上级组织或个人对下级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监督约束行为;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审计部门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及其他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员工监督是基层群众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的民主监督,是群众理财理念的具体化,有利于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但它是一种软性监督,须辅之于激励方式。

上述权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合理配置和落实,否则就会权责不清,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加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甚至使企业倒闭。在现代企业中权力的合理配置必须以合理的股权结构为基础。“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是很难建立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的。

(二)完善内部财务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要严防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制度建设须遵循相对稳定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财务制度的制订和选择过程是一个相关利益者根据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进行博弈斗争的过程。通过多次博弈之后,使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公认程度日益提高,纳什均衡点逐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最终趋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考核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5

一、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的建设及管理

1.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建设及管理的思路

一是以规范职业院校教科研活动为基础,以防控事业活动风险为主线,以实现合法、规范、有序完成预定的事业活动,提高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内部控制目标;二是以资金活动为基础, 以防控财务风险为主线,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为内部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将事业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相融合,构建职业院校教科研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2.职业院校教科研内控制度建设内容体系

(1)科研项目管理。包括在校刊、合法出版社及报纸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或专业作品,公开出版的著作、译著、教材等,科研课题项目(部级、省部级、市校级课题),市级以上获奖的各级各类成果,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处和财务处共同负责分配、管理、监督、检查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由科研处按照科研项目经费规定审核后签字,财务处再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审核支付。

(3)教学科研奖励评价。给予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系部奖励,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先进个人根据专兼(职)教师的教科研成果量化考核分值结果评选确定,先进系部根据系部科研工作组织、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评选。

二、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职业院校教科研工作管理的有效措施

1.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学校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尝试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提高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2.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职业院校教科研实施系统化管理

经调研,很多职业院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人工管理,如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处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考核、年度统计等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势必带来大量的工作量,致使工作效率较低。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特点,科研管理系统可从以下方面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1)设立人员管理功能数据库。建立科研人员数据库,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为每一位科研人员分配一个账号,用于登陆录入和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当然,也可以随时登陆更新个人资料。

(2)设立项目管理功能数据库。在项目管理中可体现项目状态,如已申报、待立项、不立项、已立项等内容。

(3)设立成果管理功能数据库。教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论文、专利、教材等方面,同时管理系统可以统计这些成果的名称、级别等等,便于学校可以按照人员、类别或时间对学校的教科研成果进行统计。

(4)设立科研考核功能数据库。每一个学校在学期结束或学年结束时都要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行考核,该系统可以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分类汇总和积分,以便计算每一位教师的教科研工作量和展示其成果,并进行汇总排序。

(5)设立经费管理功能数据库。学校可以为每一位科研人员设立专门的经费账户,账户中体现科研经费支持额度和报销后的所剩余额,这样非常便于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鸿丹.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数字化环境下科研资源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2012,(33).

[2]王世农,蔡 莉.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提升科研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7-128.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单位 财务管理 财务分析 对策

一、前言

为保护企业资产提供保障,能够加强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其目的是对各项管理措施的有力执行.能够使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扩大。施工企业要抓住机遇,树立全新理财观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资金积累.为今后施工企业扩大再生产打好基础.发挥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一种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极大的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以期达到期管理的促进作用,其目的是起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财务风险和严格财务纪律目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加强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从而推进企业更好的走向市场经济一定会起到巨大作用。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及及主要问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决摒弃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牵制.虽然在形式的表现上似乎是按规则或相关准则及规章制度来执行的但依然存在与科学和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存在十分大的差距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财务管理较混乱,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赊账过多、过滥,对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有些财务人员是领导的关系或亲属,有的未经业务培训,有的政治素质不高。

2、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企业内部控制度执行不力。有相当一部分单位认为建立各项控制制度必然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其消耗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认,因此,并对内控制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3、财务的基础工作薄弱:有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极少进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也大有人在。在企业中单位财会人员是一岗多职以及岗位之间也存在没有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作用。

4、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一是有些企业单位利用国家赋予的职权、巧立名目,对外乱收费,存放于有关科室,用于干部职工的生活补贴。

5、考核与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内部审核机构大多数与财务部门并行且依附于执行机构,独立性、权威性不够:在审计内容上对企业单位内部各个组织机构所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定涉及很少,也从根本上起不到监督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同时,企业忽视内部财会控制制度与考核相挂钩的监督保证机制.形成了重复考核而轻视内部财会制度控制的现象。

6、财务报告失真,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一是单位的财务报告本应根据总账和有关明细账中的部分数字来填制.而目前有些单位却根据不同需要和目的来填制财务报表。从而出现了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向不同的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其数据各不一样。

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是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进行依法治理和管理.并且将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制度标准以及工作程序以企业立法、建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此来作为规范企业组织行为的准则。

1、加强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各级财政管理部门要及时调整好新时期财政工管理的规章方向,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与改革种,不要时刻惦记“分钱”的怪圈,切实加大个部门预算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检查力度只有如此才能极大的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

2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制定一套适应适合本企业自身特点与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从而规范企业财务的行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3、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要结合自身定制的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始终如一地地贯彻执行。企业不仅要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必须搞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4、加强集中核算制度的力度。是将企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支付和统一开户并实行分户核算的管理的科学模式,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和强化预算约束并加强预算监督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的有力措施。在财务管理工作总是核算中心将企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财政部门将企业的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与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监督这有利于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并对加强财政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5、完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和困难,有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各业务主管单位应对企业单位进行定期财务审计。

6、全面提高企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加强企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建议主管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针对企业单位行业分散、规模较小、服务形式和会计核算各有差异的特点,对所属企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促使其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四、结语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国家投入巨资进行基本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体现政府调控市场的基本意图,但是项目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实现不了政府调控市场的意图。因此,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建立科学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前提

(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使政府在基建投资方面承担有限责任

1.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办事,就要按科学规律和国际惯例办事。目前发达国家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国际j惯例如业主负责制、资本金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这是人类几十年、几百年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是客观实际的科学反映。

2.基建项目的性质不同,政府的经济职能、责任就不同。政府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收税和就业。因为基建投资项目的性质不同,政府在基建投资与管理上的职能也不同,根据不同性质的项目而承担有限责任。

(二)改革的结果

第一,资金来源多渠道。基本建设投资由过去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投资单位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利用外资、财政拨款等多种渠道。第二,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由过去中央政府一个投资主体,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集体、个体、外商等多元化的主体。第三,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方式由过去主要由政府投资,转变为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第四,责任明晰化。包括政府在内的不同主体根据在基建项目投资和管理上介人的范围程度不同各自承担有限责任,在投资与管理上实现责权利的对等与结合原则。第五,注重内涵扩大再生产。从过去主要靠上新项目、铺新摊子转变为在新建项目的同时,开始注重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第六、项目实行招、投标。投资项目的建设实施由行政分配任务,逐步转向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办法。

二、制度建设与体制创新

(一)规范和改革基建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明确基建财务管理的任务,一是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是对基建的资金实行从预算、控制、核算到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管理;三是依法、合理、及时筹集建设资金,用好筹资的自(主要是指经营性项目);四是将管理的目标定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要明确财政部门与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一是规定哪些活动必须由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应包括项目概算、标底造价和竣工财务决算等;二是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向财政部门提交文件资料和财政部门认为需要时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的文件资料。这样规定,不仅所有的建设单位都明确哪些活动应接受财政部门的管理监督,也为财政部门加强基建财务资金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二)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

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的,满足基建财务管理的基本需要;满足宏观调控的要求,突出资金源头控制;区别经营性建设项目和非经营性建设项目,形成不同的财务体系;注重基建财务制度的系统性等原则。

(三)严格执行基建投资与管理的基本制度

1.项目资本金制

为强化投资风险责任约束,提高投资效益,国有和集体单位各种经营性基建投资项目,必须实行资本金制度。资本金是项目法人的非负债资金,由投资方按规定的占总投资(含铺底流动资金)的一定比例认缴。在基建投资项目建设和建成后经营期间,投资者认缴的资本金可依法转让其出资额,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

2.建设项目法人制和业主负责制

为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明确其责、权、利,提高投资效益,凡新开工和进行前期工作的国有单位基建项目,必须组建项目法人,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

3.招投标制

为了维护基建领域的正当竞争,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基建项目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各类基建项目均须由建设项目法人提出招标申请,在征得项目投资方同意和有关部门审批后,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包括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设备材料购置和社会中介组织选择等建设全过程。项目总经理具体组织编制和确定招标方案、标底和评价标准,评选和确定投、中标单位。实行国际招标的项目,按国家现行规定办理。

4.工程监理和否决制

基建工程建设监理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理合同等,对施工阶段工程建设投资、工期和质量进行的监督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所承担的监理任务,组建工程建设监理机构,并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中外共同投资的建设工程,应当由国内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但可根据需要引进国外有关的监督技术或接受国外监理公司的技术咨询。

(四)加强财政部门对基建项目投资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1.强化财政对基建财务管理的主体地位

财政部关于“基建财务管理若干规定”明确指出各级财政部门是主管基建财务的职能部门,对基建的财务活动实施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财政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工程概算、预算及决策的审查监督,凡有财政性资金的项目,政府要加强对立项、“三算”审查工作等方面的监督。

2.正确处理基建财务制度与“两则”、“两制”的关系

系统地规范和深化基建财务制度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贯彻“两则”、“两制”所确定的改革要求。特别是对于经营性建设项目“两则”、“两制”所确立的适合市场经济的财务会计的政策、原则和方法,不仅为经营性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确定了方向,而且直接规定了许多方面的改革内容。当前的改革,重点是结合建设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即实行资产负债考核),对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一系列重要财务处理的不同原则和方式做出更加科学和实事求是的规范。

三、坚持建立健全基建投资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所有工程都必须一手抓工程建设、一手抓廉政

目前,基建工程中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不少,有些甚至是触目惊心的。要把防腐倡廉与工程进展结合起来。要将深化基建投资体制改革与整顿工程建设市场、严肃工程建设纪律、规范工程秩序相结合,促使基建投资体制改革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必须加强基建工程的管理和审计工作

搞基建工程,必须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从立项报告到编制预算,从设计到施工,包括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工期管理、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设备的采购、运输和安装,还有竣工投产后的经营管理,这一整套都应当有科学的程序和科学的规范,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大大加强工程的审计工作。现在的工程建设浪费严重,损失惊人,甚至有不法分子从中贪污受贿。所有重点工程都要严格进行审计,不仅要搞好竣工后的决算审计,还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单项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三)加强考核,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一、国家关于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规定综述

2008年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08]232号)指出:为解决“财政支持手段不精细”等问题,对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进行改革。高校预算拨款制度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就包括“细化综合定额生均拨款标准”,如“合理确定公用经费与人员经费的构成比例和基础标准”、“按学科设置公用经费学科折算系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008年《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指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部门预算到位率”。

2009年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办[2009]37号)指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逐步实现一上预算编制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和落实到具体执行项目”。“项目支出预算至少提前一年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在一上时要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保证项目可执行”。“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继续推进按经济分类编制预算试点工作,使项目预算做到实、细、准”。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推进预算公开”。

二、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研究综述

(一)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定义 对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给出定义的最早时间是2012年,文献有4篇,作者分别是柳彦彬(2012)、郝英俊(2012)、赵洁(2012)、乔春华(2012)等人。柳彦彬(2012)认为:预算精细化管理就是预算管理工作的精密细致,包括环节精致、责任精致等,并建立相应的业务规范。郝英俊(2012)认为:精细化预算管理就是将预算的各项内容和流程做到细致入微,尽可能地增强其科学合理性。赵洁(2012)认为:高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是各个环节的“深耕细作”,要体现出精、准、细、严的特征。乔春华(2012)认为:要树立精益思想和法理观念,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科学进行预算管理。

(二)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意义 提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意义的最早时间是2008年,文献有8篇,作者分别是刘芳、向伟(2009)、孙思惟(2011)、邓建华(2011)、高静波(2011)、柳彦彬(2012)、郝英俊(2012)、褚珊与陆美娟(2012)等人。刘芳(2009)认为:以“三个”转变为核心, 有利于提升高校现代财务管理水平;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有利于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以降低成本费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向伟与刘芳的认识类同。孙思惟(2011)认为:高校财务运算精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内涵发展的需要;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的要求;增强预算执行效率和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要求;维护刚性预算和确保高校财务安全的需要。邓建华(2011)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有助于高校财务改革;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节约型、和谐型校园的建设。高静波(2011)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是高校财政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效率;有利于夯实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柳彦彬(2012)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是缓解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高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矛盾的需要;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的需要;是落实“纲要”的需要。郝英俊(2012)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增强高校预算执行效率及提高财务管理效能的实践;减少预算赤字。褚珊与陆美娟(2012)认为: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要求 褚珊与陆美娟(2012)认为:一是坚持依法理财、健全配套制度;二是注重流程设计、完善岗责体系;三是加强绩效考核、提高资金效益;四是运用科技手段、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财会队伍建设。

(四)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目标 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目标的文献只有2篇,作者分别是王巧萍(2010)与孙翠松(2011)。王巧萍(2010)认为:首先要科学定位;其次要健全内控机制;最后要战略目标。孙翠松认为不仅要编制整体的预算,而且要将各个部门的预算完善成一个体系。必须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下细分成具体而且明确的小目标。

(五)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环节 提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环节的文献只有齐红(2010)。认为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把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分析与反馈、绩效考评等“四个环节”。预算编制环节包括:釆用零基预算、经费归口管理、规范项目申报文本、资产管理与管理结合、做好专项经费申报协调。预算执行环节包括:细化项目预算指标、正确把握报账标准、定期培训。财务分析与反馈环节包括:抓好财务分析、抓好财务信息反馈、抓好财务信息建设。

(六)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制度建设 从制度建设上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文献共有12篇。最早是邱东旺(2008),认为应精细制定会计制度。刘维民与齐红(2009)认为应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申报、批准、执行、考核的工作制度。赵善庆(2010)认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建设包括:成立以财务为主,所有部门参加的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建设小组,共同制定、修订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容要细化;建立财务管理精细化内控制度;规范财务监督制度;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健全经济责任制;建设良好财务团队。赵善庆(2010)认为应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翟志华(2010)认为管理制度应精细化。邓建华(2011)认为财务制度要精细化。孙思惟(2011)认为应构建精细化管理制度。高明烨与李天明(2011)认为精细化制度包括:建立全员参与制度、建立职责分工合作制度、建立手册管理制度、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动态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建立监督和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个人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建立决策纠错制度。高静波(2011)认为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廖开锐(2011)认为应加强制度建设。黄婕与张健铭(2011)认为应制定完备的预算精细化管理制度。曹异芳(2011)认为财务规章制度应精细化。权姬淑(2012)认为高校精细化预算编制应制度化。肖薇与王义(2012)认为应使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

(七)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内容 探讨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内容文献共6篇。最早的是朱红(2009),认为应包括:目标明确、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精细化、财务制度精细化、财务执行精细化、考核量化、手段的精细化。关于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内容,邓建华(2011)认为应包括: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精细化、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经费管理精细化。董文凤(2011)认为应包括: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分配精细化、预算执行精细化、预算监督精细化。廖开锐(2011)认为应包括:财务制度精细化、预算管理精细化、财务评价精细化、经费管理精细化。曹异芳(2011)认为应包括:财务规章制度精细化、财务内部控制精细化、监督过程精细化、财务信息管理精细化。乔春华(2012)认为应包括:细化预算科目、精化定额与费用开支标准、严格执行。肖薇与王义(2012)认为应包括: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专业化与系统化。

(八)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方法 提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方法的乔春华(2012),认为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包括: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细化是指目标分解细、职责界定细、制度要求细、过程监控细、考核评估细。

(九)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信息平台 研究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信息平台的仅有刘俚伽等(2012)与权姬淑(2012)。刘俚伽(2012)等认为信息化建设是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基础条件。信息化建设目标包括:数据集中管理、分经费类型、日常申报和年度申报相结合、对项目进行跨年度滚动管理、建立信息机制、完善对外服务平台、提供领导查询和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和财政部门预算自动转换和衔接、满足非财务人员轻松编制财务预算、保障软件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前瞻性。权姬淑(2012)重点对高校精细化预算编制通用模版进行了设计,提出了设计思路、通用性模版构成。

(十)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存在的问题 认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存在问题的文献有14篇。邱东旺(2008)认为存在着预算不够科学,执行控制乏力;预算资金管理不严;缺乏问责等问题。向伟(2009)认为存在着职工参与度不高;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够;预算资金管理不严;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等问题。翟志华(2010)认为存在着预算编制过粗、预算标准难定、使用范围不明、挤占挪用屡有发生、使用结构欠佳、使用责任不明、缺乏绩效考评等问题。王巧萍(2010)认为存在着缺乏先进预算管理观念、预算管理目标不明、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预算执行刚性不足等问题。孙思惟(2011)认为存在着预算观念淡薄;预算编制粗放;缺乏定额标准体系;预算执行不到位,支出结构欠佳;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等问题。常杰(2011)认为存在着收入预算难以实现;赤字预算逐年加大;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编制内容不够完整细致;预算控制和执行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等问题。赵善庆(2011)认为存在着收入内容不全面、编制方法不科学、编制程序不规范、预算标准难确定、编制人员局限性、预算虚假平衡、预算软约束、预算管理粗放化、预算目标不连贯、忽视预算考核等问题。陆宏如(2012)认为存在着尚未建立预算模式;全员预算意识不强;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内容精细化不够;预算编制执行严肃性不够,随意性较大等问题。郝英俊(2012)认为存在着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窄口径的预算编制、仍然采用落后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预算编制缺乏定额标准、预算执行缺乏监督和考核等问题。赵洁(2012)认为存在着预算管理不到位、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监控不力、预算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刘俚伽等(2012)认为存在着校内预算与财政预算不一致;预算编制与教学管理脱节,绩效考核开展难度大等问题。易红梅(2012)认为存在着预算、执行、决算相互脱节(预算与执行的相互脱节、执行与决算的相互脱节)、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预算执行中缺乏应有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等问题。褚珊与陆美娟(2012)认为存在着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管理不重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肖薇与王义(2012)认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执行过程的约束力欠缺。

(十一)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措施 刘芳(2008)提出了科学制定定额、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依托校园一卡通、利用财务综合查询系统、建立预算分析评价考核机制等建议。刘维民与齐红(2009)提出了领导重视;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申报、批准、执行、考核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坚持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建立“钱随事走”的预算观念;实行经费归口管理,防止预算重复申报;强化专款专用,确保预算指标控制的有效性;年度预算一次分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规范项目文本的填报;预算执行情况与高校内部考核、奖惩挂钩等建议。向伟(2009)提出了树立精细化常态管理理念,把理论氛围建设做精细;夯实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把基础工作做精细;制定科学、合理的各类预算定额,把预算做精细;搭建学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把支出控制做精细;创造高效的财务信息化服务手段,把服务做精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把考评做精细等建议。邓建华(2011)提出了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财会队伍人员建设;信息化建设;健全监督机制等建议。孙思惟(2011)提出了创建精细化工作团队、构建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办法、建立监督与绩效考核机制、打造精细化的信息工作平台等建议。常杰(2011)提出了优化预算管理部门的组成、完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运用零基预算方法、建立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重视预算执行结果考核等建议。柳彦彬(2012)提出了树立精细化的预算管理观念、预算管理办法和编制流程精细化、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执行精细化、预算分析精细化等建议。陆宏如(2012)提出了建立财务预算信息平台、推进绩效预算、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和领导、细化预算指标、严格执行预算调整程序、提高预算人员的素质、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等建议。赵洁(2012)提出了建立完整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设置权责清晰的预算管理机构、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预算管理工作量化细化、严格预算执行控制等建议。易红梅(2012)提出了更新预算管理观念,建立预算审核管理流程;实施预算动态监控,实现预算、执行、决算一体化管理;细化财务核算工作,实现有效控制;建立预算绩效考核体系,完善预算管理配套措施等建议。褚珊与陆美娟(2012)提出了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建议。

三、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研究发表的期刊综述

(一)期刊级别 作者将期刊级别分为普刊、中央级、核心等三个级别。在30篇文献中,发表在普刊上的文献达14篇,几乎占发表总数的一半;发表在中央级期刊上的文献仅有3篇,分别是《光明日报》(2009年07月22日)、《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04)、《现代商业》(2011/17);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达13篇。特别是2009年前全部发表在普刊上,但从2010至2012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分别是3篇、4篇、6篇。说明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研究的质量正在不断提高。

(二)期刊类别 作者将期刊类别分为综合类、纯专业类、相关专业类、经济类、非相关专业类等五类级别。综合类指综合性报刊杂志,共3篇;纯专业类指纯财会杂志、事业财会杂志共17篇(其中1篇教育会计会议论文);经济类指一般经济杂志,共4篇;相关专业类指虽是财会杂志,但非教育行业的杂志,如《绿色财会》等共2篇;非相关专业类指上述4类外专业性特强的杂志,如《价值工程》等共4篇。这说明仍需提升在前3类杂志,尤其是前2类杂志的发表率。

四、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研究作者综述

根据笔者查询,在30组(个)作者,除1名是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处长外,另外29组(个)的作者都是高校教工。其中除1名确认未从事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1名无法确认是否从事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外,另外27组(个)的作者都在从事或曾从事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说明对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的研究仍局限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作为高校财务管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主管部门及财政主管部门缺乏必要的研究,我国经济理论界对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也缺乏关注,没有涉足研究。这必然影响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今后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柳彦彬:《浅谈高校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会计师》2012年第9期。

[2]乔春华:《论高校经费精细化管理》,《教育财会研究》2012年第2期。

[3]齐红:《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把握“四个环节”》,《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年第4期。

[4]刘芳:《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初探》,《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年第14期。

[5]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精细化建设》,《财务与金融》2010年第6期。

[6]高明烨、李天明:《从制度角度浅谈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价值工程》2011年第11期。

[7]朱红:《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刍议》,《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8]曹异芳:《高校基建财务精细化管理初探》,《当代经济》2011年第24期。

[9]肖薇、王义:《公立高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研究》,《教育财会研究》2012年第4期。

[10]刘俚伽等:《高校精细化预算编制探索——成都体育学院精细化预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践与思考》,《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

[11]邱东旺:《论精细化高校财务管理》,《教育财会研究》2008年第1期。

[12]向伟:《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浅议》,《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

[13]陆宏如:《高校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第12期。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注重体现其可计量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标准,注重对企业有形资产反映和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全速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企业各项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提升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逐渐超过了其他有形资产。可以这样说,软性资产才是企业存亡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其显著特征就是会计计量的复杂性和未来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这也是部分导致传统财务会计报表对其不予以重点分析的原因。没有注重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财务信息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务信息不能有效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和价值增长的动态过程,财务信息的短期性使其在说明企业长远价值时缺乏说服力。良好的财务指标只能说明企业过去和目前的良好的经营状况,但是不能排除企业短期的优良财务和经营状况会影响长远价值增长的可能。因此,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加入一定比重的非财务信息就显得很有必要,只有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财务会计报告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摘要作用。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受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影响较大。一方面,财务会计报告的部分内容只能进行估计,这本身就存在这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有时候为了企业或个人利益,会对财务会计报告加以一定程度的粉饰,加大了财务会计信息失准的可能。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分析加强对未来预测信息的预测和分析。历史财务信息对于企业决策制定者来说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决定企业未来前景的却是未来信息。投资者考虑投资一个企业,必然会慎重的分析这家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投资风险因素。因此,财务会计报告应该更多的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让企业自身、政府以及社会投资者更好的了解论文企业光明的发展前景,以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增强社会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从西方发达国家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实践经验来看,编制完整的财务预测报告对我国财务会计报告变革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改变我国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以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为主要内容的局面,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和内容。

未来的财务报财务会计报告的变革,要求企业财务报告在及时提供三种基本财务会计报表的同时,还需要及时披露企业经营社会边际成本。除此之外,适当增加报表附注,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表外信息,满足其对企业信息的了解和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上述举措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在进行上述内容的调整时一定要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同时也不能超出财务会计的范畴。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在保证公司财产安全与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控制风险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再加上我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开放,我国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如何分析、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加快信息化、市场化建设和管理理念创新、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做到与世界接轨,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去系统推进企业体制的深化改革。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降低财务造假机率,保证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可以发现企业现行财务制度中的缺陷。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一般不是单位的中心工作,大多把会计工作列为“后勤”,财务管理松弛,用人不当,有的单位任用不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从事重要的会计岗位,导致会计业务流程不畅,账目混乱;对会计人员没有明确的考核、奖惩制度,形成了干好干差一个样,不能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地位很低,职称聘任是个大难题,会计人员好不容易考取的专业技术职称,由于事业单位没有财会人员中级、高级指标迟迟难以聘任。

(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不明确

事业单位,有的会计人员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有的会计人员把会计和出纳的岗位职责混为一谈,不能有效地实行牵制;有的甚至把不能分割的会计业务分给两个人做,造成业务处理混乱,责任不明确。

(三)没有明确的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轮换是内部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事业单位,有的会计人员长期把守在会计岗位,没有轮岗意识,日子久了,工作拖沓,对新的专业知识和会计制度淡薄,导致会计工作滑坡。

(四)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出纳人员兼职保管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将支票和在银行的预留印鉴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只经会计人员一人之手就能把款项支付出去,这些做法都是严重错误的,不利于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

(五)没有健全的会计交接制度

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工作变换时,新任会计人员已开始了新的业务,前任会计人员对原会计工作尚未履行移交手续。这样,就会造成某些业务经济责任不明确,严重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

(六)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普遍较低

会计是一种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事业单位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很少,大多是“半路出家”,会计专业理论基础薄弱,对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不够熟悉,账务处理不够规范,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七)事业单位内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单位在存货、固定资产方面未设会计科目,有的会计科目设置了,但账目不完整,帐实不符,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财产物资的真实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没有起到财务管理的作用;有的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员,会计账目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

(八)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缺乏内部稽核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在会计机构内部设立稽核岗位,对会计工作进行复核、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偏差。事业单位配备的会计人员少,常常忽视了会计稽核工作,没有设置稽核岗位。

二、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一)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分工,领导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认真执行会计法律,督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

(二)确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是单位内部会计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定员定岗,明确分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各司其职,作为会计人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事业单位最基本的会计机构人员配备是会计主管人员和出纳人员,其岗位职责是:会计主管人员的岗位职责:熟悉财经法规,认真执行《会计法》及各项财务制度,组织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根据会计核算形式确立本单位的会计业务流程;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对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出纳人员的岗位职责:熟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各项财经法规,严格遵守、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认真审核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对违反国家规定的开支,应拒绝付款,对内容不真实、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报销凭证,不予报销。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库存现金不得超过定额,不坐支、不挪用现金。负责发放工资、各种奖金、津贴、补贴。负责保管空白支票和一枚在银行的预留印鉴,做好支票的签发工作,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妥善保管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制度,是指凡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的一种工作制度。

(四)建立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会计工作的关键环节。首先,确定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具体地说,应当明确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最高限额。

第二、确定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1、对于材料采购方面的支出

首先由仓库保管员根据经办人采购物品提供的原始凭证,按其品名、数量、金额验收入库,验收完毕,开具材料入库单并且在原始凭证上签字;其次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证明此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实用性;送会计部门进行财务审核;由单位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审批;最后交会计人员审核、处理。

2、对于差旅费方面的报销

首先由出差人员根据差旅费报销的有关规定填制差旅费报销单,然后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签字证明其业务的真实性,经会计部门

--> 进行财务审核后,由单位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审批,最后交会计人员审核、处理。

(五)确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定本单位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和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确定本单位会计凭证格式、填制要求、传递程序等;确定本单位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设置、格式、登记、对账等要求;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按月编制会计报表。

(六)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事业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实行会计轮岗制,每隔3-5年轮换一次。实行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可以使会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毕业论文 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通过岗位轮换,还可以发现各个岗位最适合的工作人选。

(七)健全会计交接制度,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变动、离职时,应当履行会计交接手续。进行会计手续移交时,必须将已受理尚未办理完毕的经济业务处理结束方可移交,对于遗留问题应写出书面说明材料;编制移交清册,按移交清册所列项目逐项移交;一般会计人员移交时由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

(八)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成立财产清查小组,每年至少清查一次。财产清查的范围主要是现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材料物资、固定资产;每年末了,财产清查小组成员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并将盘存数和会计部门提供的帐面数核对,若帐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出现财产短缺的情况,要落实责任,属于财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过失,要进行赔偿。最后将盘存结果和处理意见交单位领导审核批准后送会计部门做账务处理。

(九)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考核、奖惩和聘任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可以通过自学和培训相结合。鼓励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学历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重视在职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要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理念,对业务能力强,会计基础工作做的扎实、规范、财务管理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应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各单位所占比例很小,是一种弱势群体,他们考取的会计职称,都是有很大难度的,其技术职称已经代表了他们的业务能力,在职称聘任时应当给予鼓励、支持,和单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同等对待,让他们在希望中进取,在希望中不断提高理财能力。总之,在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只有重视会计工作,尊重会计制度,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是搞好会计工作的关键。只有在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指引下,才能规范会计行为,促使会计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只有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才能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7月第一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解》

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会计职能

大庆市民营企业大多初创于90年代末,经过10几年的发展现已基本有了雏形。民营企业经过初创期的个体经营,家庭式的管理,逐渐向现代管理模式过度,民营企业十几年度过了艰难的初创期和成长期阶段,迈向发展期阶段。这个阶段是民营企业快速成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突显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笔者从事会计及企业财会管理工作20多年,近期通过对大庆市民营企业的调研,发现制约民营企业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内控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会计职能的发挥流于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职能无法发挥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财务核算及时反应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通过财务分析报告及时分析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便于企业调整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部分民营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不重视或不懂财务管理,往往会计核算只为每月申报纳税设立,财务各岗位人员配备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会计核算不是全过程核算,全过程监管,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会计核算不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民营企业管理混乱,会计监管职能无法发挥

会计监管职能尤为重要,一个好企业会计会给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从那里获取,那就是从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监督过程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都通过会计日常核算体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该收的应收款项是否按时收回,现金支出是否合理,购买的原材料是否已入库,采购价格与历史数据相比是否有可比性,生产的产成品是否已验收入库,商品销售是否手续齐全,销售价格与历史数据相比是否合理,企业资产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建立相关资产台账,账实是否相符,财产物资是否定期盘点,对外报表是否及时上报等公司一切经营活动都需要财务通过核算进行监督。如财务核算监督职能发挥的不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会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不会太好,就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信息搜集整理利用的较差

由于民营企业会计职能发挥的较差,民营企业在销售定价、公司经营决策等环节只靠经验,没有依据科学的财务核算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经营完全靠经验管理,管理思想,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企业发展缓慢。

四、民营企业会计职能如何有效发挥

首先,民营企业老板要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营造会计发挥职能的内部管理流程、制度、内控体系。建立公司财务制度,会计核算办法,公司预算及定额管理,公司生产管理制度,公司资产管理制度,公司奖惩处罚制度,公司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加强会计的职能。

其次,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培训与指导,企业应设立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要定期对公司财务会计进行岗位培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建立企业自己的财务核算办法,企业财务制度,会计岗位核算标准及内容。通过对公司会计岗位培训规范会计行为,核算标准,监督办法,让每位会计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每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查补漏洞,及时整改。每季度财务总监组织召开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会,分析季度生产经营情况,提出问题,和整改方案,对下一季度工作进行安排。这样做不仅发挥了财务的职能,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效果十分明显。

再次,企业要充分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好的经营管理者要懂得财务核算,财务监督,更要懂得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财务工作的高级阶段,一个好的会计如果只懂得核算和监督,不懂财务管理那不叫高级会计,好的会计人员通过企业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过程,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管理,市场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制度建设,内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最后,企业要发挥财务的服务职能。企业财务的服务职能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也体现在财务对外界的沟通与协调。服务是一门科学,无论对内对外沟通体现的是团队的综合素质,对内沟通服务好了,有利于部门间的团结协作,有利于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推广,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利于企业企业长足发展。对外协调服务好,可以树立企业对外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企业对外信用等级,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影响法人和企业的声誉。同时建立良好的银企、税企、政企、企业、企业与个人间的良好沟通与往来,现在乃至于未来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财富。

民营企业财务职能的发挥关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民营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职能发挥,鼓励财务人员爱岗敬业,严明财务制度,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监督企业经营业绩,有效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支出。定期总结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断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想法和措施,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上一篇:化学教材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保障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