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英语课堂趣味性初探

时间:2022-08-05 09:16:58

增强大学英语课堂趣味性初探

摘 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提高大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正是实现英语学习目标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提出实现教师的“从旁指导”、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外在和内在动机及丰富课堂设计三种方法,以增强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 从旁指导 动机 趣味性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大学本科教育过程中无疑是一门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目的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认为大学英语学习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机械记忆和操练上。学生则认为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各类考试,尤其是四、六级考试。因此,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对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成为一件费时低效的苦差事,久而久之,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英语的第一位老师,教师在教授英语学习者获得英语语言知识和增强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而要实现英语教学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就要增强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二、教师的地位转变

语言学家埃克斯利说:“语言教师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错误就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妨碍了学生的学习。”传统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认为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一堂课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个人储备和自我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变得被动消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要放弃过去的“主导地位”从而“从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从旁指导”,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大胆说英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操练机会,使学生用英语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听说法”,教师是主导,是操练的指挥官,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指示、命令,是被训练者。在“交际法”的原则下,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从旁指导”的作用,安排、组织活动,分析学生需要,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成为主要活动者,他们之间有时合作,有时又是竞争对象。英语教师应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学生服务,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教师积极地调整课堂地位有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地学习英语。

三、激发英语学习的外在和内在动机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都扮演着辅助教学的角色。其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更应该强调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才能才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动机问题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动机的定义,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观点。文秋芳认为:“学习动机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1996:174)何兆熊和梅德明把语言学习的动机定义为:“学习者总得目标或方向(the learner’s overall gaol or orientation)。”(1999:28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又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所谓外语学习的外在动机,是指学习外语的原因存在于学习活动本身之外,是为了得到奖金、获得老师表扬等为了避免老师家长的批评惩罚等。例如: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主要可以通过课堂奖励实现。外语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外语学习本身能激发兴趣和愉悦,同时能提高学习者本人的能力和独立性。所以外语学习者持这种动机时,就可以不受外界的刺激和干扰,长时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内在动机主要存在两点:一是学习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例如英语中得幽默故事词语典故等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学生的态度。如果学生把学习英语看做是自己能力、地位的提高,他就会不断自发努力学习。然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其根本都是为有效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服务的,而学生只有保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掌握英语技能和文化知识。

四、丰富的课堂设计

培养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的课堂设计有助于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交际活动过程。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经久不衰。例如插入一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英文诗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同时避免学生在开课前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

巧妙的视频导入是非常直接又不乏趣味性的一种导入方式,可以使教学材料由抽象化为具体、形象,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扫清了学习障碍,另一方面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新知识。生动的知识讲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如果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就能够结合文化讲解,一定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用心设计知识讲解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五、结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在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的过程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具有深远意义。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地辅助学生,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其次,通过奖励和引导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内在动机,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应当通过丰富的课堂设计,使大学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吸引更多学生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贾霞.浅论英语愉快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2]余红静.浅谈英语教师的“从旁指导”[J].中国教师,2008(1).

[3]郭晶英.论课堂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2006(9).

[4]华维芬.试论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自主[J].外语研究,2009(1).

[5]王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嘉兴学院学报,2009(2).

[6]熊萌,余珊林.如何是大学课堂更有吸引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7]刘红梅.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考试周刊,2007(23).

上一篇:以学生为中心激活中职语文课堂 下一篇:影响中学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