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武术课审美教育

时间:2022-08-05 07:56:09

论学校武术课审美教育

摘要: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武术以其极高的美学价值成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教学实践等方法探讨了武术运动的美学特征,以及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武术教学的审美教育作了初步尝试。

关键词:武术教学;审美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145-02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教育,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武术作为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作为健身的一种体育活动。他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基本素材编成的各种徒手和器械套路,又是一种人体艺术的具体体现。正因为它融合了运动、身体和精神等多方面的美感,使得它能够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有魅力。作为学校体育课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课程同样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为顺应和谐社会的发展,武术运动的审美教育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作用也凸显重要。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发展形象思维,陶冶情操,使武术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愉悦的形式和内容,这也正是当今武术教学的价值所在。

一、武术运动的美学特征

中华武术起源于远古,形成、发展于秦汉,完善于明清。中华武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美学特征不仅具有服饰美、礼仪美、音乐美等外在美学特征,更具有动作美、节奏美、形神美等内在美学特征。

(一)武术运动的外在美学特征

1.服饰美

武术服饰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是中国传统服饰的精髓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符合运动需要和审美观念,体现出强烈的东方服饰特征。武术服饰以宽大肥硕、威严庄重、悬垂飘逸为美,特别是太极拳的服饰更是如此。习武者穿着比体形宽大的服装,一出手,手臂就形成一个面,一行步,灯笼裤舒展飘逸,气象厚巨。这种柔美和武术精湛的攻防动作结合一起,给人以气势磅礴、威风八面的感觉。

2.礼仪美

中华民族被誉为礼仪之邦,武术礼仪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习武之人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在武术上的礼仪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抱拳礼、鞠躬礼、持械礼等。如抱拳礼,其含义是: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掌,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武术礼仪美也正是道德修养美的具体表现,因此,教育部及相关部门把武术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以此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

3.音乐美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人们根据不同类型拳种的特点所选用的音乐也不尽相同。如太极拳的配乐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为基础,用音乐营造出一个优雅恬静的环境,提升了人心神宁静的心理境界。再如对练、集体项目的配乐则以节奏感特别强烈的音乐为主,选用一些常见的影视歌曲配乐,使习练者真正感受到自己处在一种攻防格斗、技击搏杀的意境里。也使欣赏者产生一定的联想,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随着音乐的过程,引起欣赏者身体的相应变化,形成审美心理的和谐运动。

(二)武术运动的内在美学特征

1.动作美

对武术而言,就是在武术的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动作造型美。如一个“旋风脚”或者是一个“腾空摆莲”,它的美就在它的运动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干净、敏捷、协调、连贯、舒展。这些优美的动作造型不仅在客观上给观众带来美的欣赏,而且每当我们完成这样的一个动作时,内心也会产生一种美的情绪体验和享受。再如长拳的“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缓如鹰”,虎拳的“猛虎出洞”,猴拳的“出洞窥望”等仿生造型动作,从其结构、身姿、神采、意境等都给人以一种扑面清新的美感情趣,把人引入无限的遐想之中。

2.节奏美

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武术中的节奏要求“动如涛,静如岳,站如松,起如猿,落如鹊,轻如叶,重如铁……”,在动静、起落、立站、转折、轻重、缓快的矛盾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这些矛盾的对立统一在武术的表演中体现得越充分,动态的美也越诱人,也是习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3.形神美

中华武术历来强调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如八卦掌的“三形三势,三空三扣,三圆三顶,四坠四敏”;南拳中的内练“心、神、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尽管各拳种对形神兼备和谐美的提法不尽相同,但它们有个共同的根本点,即注重内外运动符合生命的和谐运动,将其内部的搏斗之“神”和外部有形的、具体的外在形体之“形”和谐统一表现出来。如太极拳的轻灵柔和,棍术的横扫千军,长枪的变幻莫测等人们通过观赏、实践武术的运动形式,从“形似”到“神似”再到“传神写意”,体验生生不息的生命运动,从而引起审美愉悦。

二、学校武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审美是一种高级情感培育过程,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修养过程。武术运动不仅是一种广泛的体育运动,也是一项丰富的审美运动。我们要利用武术运动的审美功能,启发和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对武术运动的理解力,从而鉴赏美、创造美。

(一)重视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净化、美化心灵

武术理论内容丰富,教师要重视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武术运动不仅具有服饰美、礼仪美、音乐美等外在的美,更具有动作美、节奏美、形神美等内在的美。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管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都是欣赏武术的方式。“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尚武崇德是武术精神的最大魅力。赛场上,运动员智慧、技术技能和意志品质的较量,以及表现出来的谦虚、诚实、礼貌、公平、公正的作风,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心灵得以净化和美化。

上一篇:高师中文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地方性知识视阈中的成人高等法学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