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语义引申的方法

时间:2022-08-05 05:26:35

简述语义引申的方法

摘要:翻译时在译文中若找不到与原文完全对等的词时,译员应完全理解上下问,搞清其逻辑关系,从原文的意义出发,进行引申,在译文中找到恰当的词,绝不能死译或硬译,否则译文会显得晦涩。本文对语义引申的方法作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引申 具体化 抽象化 普通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09-01

翻译就是把源语言对等地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过程,不仅包括词义对等,还包括句子对等。奈达也说翻译的基本目的在于重现原文信息。为此,译员就需要在词汇、语法和句子等层面上做调整,尤其是词义是否恰当对应,直接影响着句意对应。

1 词义引申往往有名词词义的引申、动词词义的引申、词组词义的引申和习惯表达、习惯语的引申

如:(1) A personnel deficit has existed for years. 人员短缺的情况已经存在好多年了。

名词deficit一般指财政上的“赤字”、“亏损”,这里引申为“不足”、“短缺”。

(2)Hanoi romanced its Asian neighbors for 6 years before winning its membership in ASEAN.

河内对其邻国进行了六年的亲善努力后成为东盟的一员。

动词romance本指“向……求爱”、“追求某人”,这里引申为“以亲近的方式来改善国家间的关系”。

Only those who master the mathematical ideas and reasoning become the father of science. 只有掌握了数学概念和推理能力的人,才能在科学上有所建树。

词组the father of science本是“科学之父”的意思,这里被引申为“在科学上有所建树”。

Yesterday, he began the post-mortem on his successive exam failure. 他昨天开始仔细检讨考试连续失败的原因。

post-mortem是一个习惯搭配,其意为“对尸体进行检验,以查明死者的死因”,这里被引申为“仔细检讨”。

由上可见,在翻译中引申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

2 词义引申的方法

2.1 将词义作抽象化引申

将原文中表示属性、事物或概念的具体、形象的词汇抽象化,以使译文流畅。即将具体词义抽象化,特殊词义一般化,局部词义概括化等。

(1) We must face the roses and thorns in our life bravely. 我们必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与甜。

把roses(玫瑰)和thorns(刺)这两个有具体形象的词抽象引申为其所代表的属性:“甜”与“苦”。

He always wakes a sleeping dog and causes many trouble for his parents. 他经常惹是生非,给他父母带来很多麻烦。

把wake a sleeping dog(叫醒一条沉睡的狗)这个具体的词组抽象引申为“惹是生非”。

2.2 将词义做具体化引申

将原文中用来表示一种具体事物的词具体化,使译文更加自然。即将词义从抽象引向具体,从一般引向特殊,从概括到局部等。

According to the new traffic rules, the driver must stop for the green when he comes across the yellow. 根据新交通法的规定,遇到黄灯,司机需停下来等到绿灯才能通行。

将green(绿色)、yellow(黄色)这两个抽象名词具体引申为“绿灯”、“黄灯”,意思表达更为清楚。

If the weather is good on Sunday, we will do Musee du Louvre. 如果周日天气好的话,我们就逛卢浮宫。

将do(做,干)这个抽象动词具体引申为“逛”,和“卢浮宫”搭配更加合理。

2.3 将专有名词作普通化引申

一些专有名词本指唯一的人物、、地点、事件等,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意义被普通化。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为了能准确表述原文的意义,减轻读者的理解负担,必要时可以将原文的专有名词普通化。

Spoiled by the family, the little boy is the Czar of the family and he can do whatever he wants to. 由于家人的溺爱,这小男孩成为了这个家庭的霸主,可以为心所欲。

Czar是一个专有名词,本意为俄国的沙皇,翻译时将其意义普通化了,引申译为“霸主”,表意更明确。

2.4 将词义作逻辑引申

由于中西方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有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员需要理解上下文的内在练习,认真分析原文中词、词组乃至句子的字面意义和逻辑意义,然后用译语的习惯表达重现原文内容。

This kind of machine won’t break down before it been operated for 2 million times.这种机器要实用2百万次以后才可能被破坏。

before本意为“在……之前”,这里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将其引申译为“在……之后”,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寝室里光线不足。The light in the dormitory is poor.

“不足”本意为“not sufficient”,这里选用了poor来与上文中的light搭配,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5 将词义作修辞引申

翻译时,真实再现原文内容固然重要,同时修辞也应纳入考虑的范围,才能给译文增色。

Alone and penniless, he could do nothing but asked the police for help. 他孤苦伶仃,身无分文。他只能找警察帮忙了。

如果把alone and penniless简单译为“他一个人,也没有一分钱”,虽然也表达出了原文的内容,但显然不及译为“孤苦伶仃,身无分文”更能迎合读者的口味。

总结:在各项翻译技巧中,语词的引申比较难以掌握,这要求译者要有深厚的双语语言基础,但目前翻译学又更加注重研究文体差异,文化差异和审美感受。因此对引申翻译技巧的掌握对译员来说,是一项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川.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上一篇: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时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第九届拉古纳艺术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