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学校体育训练中存在的矛盾及处理意见

时间:2022-08-05 04:17:58

如何解决学校体育训练中存在的矛盾及处理意见

摘 要:近年来我市各项体育赛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各个中小学都加大体育训练力度,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特长或爱好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我就训练过程中训练队不能很好训练的现状进行阐述。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协调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让学生能在体育训练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余训练 运动员 现状 对策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1、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2、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

通过调查总结,队员不能很好的训练,主要原因是家长的反对和班主任的不支持。虽然校领导一直对训练很支持,但老师家长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让文化课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而这恰恰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通过长期业余训练和实践,课余训练的现状是:

1、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矛盾

协调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安排,学生文化课学习和训练是对立统一的。从时间上来讲,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是对立的,训练时间不能学习,学习时间不能训练。所以协调学习和训练的安排是训练队的关键点。很多队员只重视训练而忽略学习,就会造成训练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差,比赛意识弱。

2、家长给训练带来的阻力

(1)多数家长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他们认为孩子所有的精力都应该放在学习上,运动训练必然要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担心孩子的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家长反对学生参与运动训练。

(2)担心训练造成伤病。运动训练对身体要求非常高,也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家长不愿意看到学生出现伤病情况,因此,他们反对学生参与运动训练。

(3)运动训练成才率低。大量的运动员从事训练,都是为了能在运动竞赛中夺的冠军,但是冠军只有一个,绝大多数的运动员都面临着被淘汰,或者转行的命运。而且,孩子从事体育事业,将来就业的面比较狭窄,就业困难。这使得家长不支持孩子从事运动训练。

(4)训练太苦,怕孩子受不了。独生子女是家里所有人关心的对象。他们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独立的意识不强,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

3、体育教师本身的问题

体育教师在课余训练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造成了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拨苗助长现象的滋长;训练盲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计划;重短期体育成绩的提高,忽视技术动作规范性的训练。

4、班主任反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

班主任对学生课余训练有重要影响,班主任组织和管理着几十名学生,对班里的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中有很大的号召力。有些班主任为了升学率,怕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会影响学习,从而影响了班级整体的升学率,阻止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同样,班主任对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班主任支持学生的训练,那么他就会努力为学生扫除障碍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学习,说服家长支持学生参加训练,并随时与教练员保持联系,共同保证课余训练的正常进行。反之,如果班主任不支持训练,那么学生的课余训练将会受到阻碍,学生训练的积极性降低,运动成绩很难提高。

二、如何解决体育训练种存在的矛盾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1、有效的安排训练时间

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学习和训练都很重要。教练员结合运动项目和运动员实际情况,采用恰当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时间。 充分利用早晨、下午放学后以及节假日的时间进行训练,坚持每天训练,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可在临近比赛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增加运动训练时间,适当减少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不同时间要对训练和学习进行区别对待,并作适当地协调。

2、妥善处理学生家长给运动员训练带来的阻力

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体育教师应统一思想,把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作为目标,努力协调好学校与训练的矛盾,让队员两方面都有收获,并把队员的进步反馈给学生家长,让他们了解队员的进步。学校领导制定有利于队员学习和训练的方案,为他们能安心学习和训练奠定基础;班主任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只要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就不会耽误文化课的学习,而且参加运动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任课教师消除对队员的偏见,用心去帮助他们,想方设法,调动队员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队员学习上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树立他们在学习上自信心;

3、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的提高

教练员应自觉、积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科学研究,这样才能将实践中的问题上升的理论的高度,并反过来指导实践。

4、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改变班主任的思想认识,支持课余训练,改变班主任唯分数第一的思想,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放在首位;教练员应随时与班主任保持沟通、交流,了解队员学习和训练中的有关情况,及时配合班主任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有问题及时解决,共同保证队员学习和训练的正常进行;班主任在组织课内外体育活动、参加校运会时,通过树立体育榜样等手段体现队员的运动才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

[2] 王琪,张学中.甘肃省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调查[J].福建体育科技,2004.4.62.

[3] 《中小学体育教师200问》

[4] 《学校体育理论》

上一篇:21世纪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一篇:体育教师个性特征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