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品印象:连锁平台梦

时间:2022-08-05 03:20:23

餐饮行业由来已久,想要创新非常困难,而心品印象却希望将创新进行到底

印象中,美国人对吃从来不太讲究,反观中国,各大菜系名目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然而,与之并不对称的是:美国有60余家餐饮上市企业,而中国只有五六家。

“中国人对吃这么讲究,为什么才只有五六家企业能上市?”多年来,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童士豪一直在思考的这一问题,直到近年才找到答案:“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执行问题。”

平台梦初长成

“如果有餐饮品牌在国外做得不错,想进入中国;或者如果有中国企业家从事餐饮行业10年,想找个职业经理人,将企业做到下一个层面,对启明来说都是机会。”童士豪与同事,正是遵循上述原则,开始寻找项目。然而,在餐饮行业内摸爬滚打了两三年,一无所获。

通过与众多餐饮企业的接触,童士豪发现,“中国餐饮企业存在的共同问题是:管理不够现代化,很多是靠漏税盈利,而一些纯服务的餐饮企业基本上依靠大厨,成长的速度受限。”此时,他也欣喜地发现,一批餐饮连锁企业有突破瓶颈的冲动,比如乡村基、味千拉面等。

郑志晖的出现,让童眼前一亮。这位此前在餐饮行业名不见经传的新加坡人,在大学毕业后,已进行过两次创业。尽管这两次创业都是以被收购告终,但却为郑积累了创业经验。

2002年,郑志晖辗转来到上海寻找商机,这次却没有创业,而选择做职业经理人――进入一家餐饮咨询公司,开始了第一份打工生涯。过程中,郑主导了吉野家的新品牌建立及推广。这连同后来在伊利、顶新等知名食品、餐饮企业的经历被童视为宝贵的创业财富。

童士豪找到郑志晖时,郑正好刚刚离开顶新。“一个午餐吃下来,看这位老兄对餐饮连锁行业蛮了解的。”通过对比已投资公司(如凡客、一嗨租车、开心网、小米科技等)创始人的气质,童士豪果断得出结论,郑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顺理成章。2010年,心品印象在上海创立。与风投一贯的风格不同,这次启明是从零开始。而童不希望从零开始创建一个新品牌,因此在公司成立后,他们需要引进品牌。

而通过对业态的观察,郑志晖认为,“这个品牌,需要能符合大众口味,价格不能太高,老百姓更容易接受,这样才能够快速复制。台湾小吃“吞云小莳”正中二人下怀。

郑志晖说,心品印象希望打造成一个休闲餐饮的大平台。“这样能够与现有的品牌做到很好的搭配,我们也好跟业主谈租赁事宜,对于位置、价格等都有优势。品牌之间还能形成互补,类似每家吉野家门店,旁边都会有一个DQ。因为吉野家不做甜点,毕竟氛围不同。”

天图创投合伙人王岑指出,“单品牌的好处是,文化更集中,切入市场力度较强,定位较清晰也方便管理,但问题是,不能适应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而心品印象做平台,引进不同品牌,这样就等于把产品线丰富了,能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化解经营风险。”

创新“快餐带服务”

餐饮行业由来已久,想要创新非常困难,而郑志晖愣是希望将创新进行到底。为此,他还专门进行了试验――同时租来180平方米和100平方米的物业用房来开店,以证明公司的模式无论在大小门店都行得通。

心品印象的创新模式被郑总结为“快餐带服务”。郑认为,这与其他快餐连锁有本质的区别。“快餐是指那些在柜台结完帐,还要顾客自己把饭端到座位上的,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真功夫等,它们本质上没有什么服务。而心品印象与一茶一坐等餐饮连锁企业类似,除了快,顾客还能享受到一定的服务。”他说。

供应链的成熟和完善是“快”的前提。据了解,心品印象只将煮米饭、做汤等一些简单的烹饪放在门店,其他菜品都是通过将配方送到供应商手中,后者生产出半成品或成品,经物流送到门店,员工通过简单的加工加热,5~6步骤就能做出来。

与其他快餐企业设立中央厨房不同,心品印象是将产品交给供应链。童士豪指出,“原来,工厂的生产能力不够强,需要中央厨房。现在,工厂做出来的产品,成本比厨房更低,在味道上比厨房也差别不大。”心品印象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专属工厂,也节约了成本。

据了解,连锁餐饮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建中央厨房,二是将制造环节外包。“心品印象的模式相当于资产轻,管理上也省却了一个环节,节省资金、精力,而风险在于对品质的掌控没那么强。因此,这决定了其产品的定位,只能是小吃等中低端产品,不会有很多品种,他们更多是在卖服务。如果是真正做品牌、做品质,还是要靠自己。当然,在公司发展初期,为求快速扩张,这也未尝不可。”王岑告诉记者。

破解扩张难题

去年12月8日,心品印象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周浦万达开业。对于当时的情形,郑志晖至今记忆犹新。“很紧张,有品牌知名度的担心。我们是新品牌,竞争力肯定没那么强。”他告诉记者。现在,心品印象已开始开拓北京市场,他同样有这方面的担忧。

郑志晖的担忧来自于其“店中店”模式(将门店开在商场里)。他希望,心品印象能够以更优惠的租金,租下更优越的位置。而物业则对其品牌、经营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然,物业的挑剔并不能阻碍心品印象的扩张步伐。随着融资消息的,心品印象的品牌知名度问题渐渐变成次要矛盾。据了解,在其融资消息后,来访的媒体接踵而至、踏破门槛,确实让郑体会了一把明星企业家的感觉。这无意从侧面推广了心品印象的品牌。

如此,公司成立仅一年,已经在上海开出9家门店,距离今年开出14家店(其中上海12家,北京2家)的目标,仅一步之遥。“我们明年要开出42家店。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希望能在2014年上市。”郑说。

解决选址、物业租赁只是心品印象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财务问题则是又一道槛。对此,投资人则可谓不遗余力。启明创投甚至派出副总加入心品印象出任CFO。

在郑志晖看来,除了物业、财务,产品与服务更对管理造成考验。“管理不容易,要降低风险,降低成本。为方便管理,心品印象甚至在新开门店的选址时就考虑到,门店到总部的距离控制在5个小时车程以内。”他说。

在产品方面,心品印象尽可能将菜单的数据库放大,并通过工业化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确保反应速度。据了解,在心品印象还没有进入北京市场前,公司就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调研,随时调节产品口味,而这样的调研每月进行一次。通过调研,心品印象得出结论:餐饮习惯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等密切相关。

郑志晖不希望只靠比行业高出10%~15%的薪资优势来维持服务优势。他希望,能够对员工有更多关怀,让员工感到公平。将员工放在第一位,员工才能将好的情绪传达给顾客。

为此,心品印象通过流程优化,缩短员工接触脏活、苦活的流程。“如果仅仅依靠培训,他们就可能像机器人,这与环境、企业文化相关。身处服务行业,我们永远在优化服务。”郑说这番话时,心品印象已在总结海底捞的模式。

上一篇:碧水源“膜生态” 下一篇:业界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