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工业园区的“经济环保双优化”之路

时间:2022-08-05 03:01:41

常平工业园区的“经济环保双优化”之路

作为总面积20平方公里,拥有冶金、建材、化工、煤气发电、农业综合开发等30余家企业,年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连续5年跻身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千强行列,山西常平经济开发区在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坚持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环境生态也不断优化,探索出一条工业园区实现“经济环保双优化”的道路。

走出“重化工业必污染”的怪圈,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不断提升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常平集团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确立了“煤、焦、电、铁、钢、材”的主导产业链思路,积极推行产业升级,完善产品配套,进一步形成了产品梯次延伸、深度开发的产业结构,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常平集团充分利用开发区优良的地域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实施“产业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洁净化、园区生态化”的经营方针,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积极优化资源配置,使常平现有的生产能力和在建的项目潜力合理配套、充分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今年常平集团工业园上马建设炼钢厂65吨转炉、10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一期工程、5万立方米的煤气储藏柜、110千伏变电站、450立方米高炉、煤烧石灰厂等重点工程,这些项目投产后将使集团的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他们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坚持环境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原则,围绕“产品相互配套,产业互为依托”的思路,确立了“上下两头延伸产业链(上头新建原煤、铁矿粉基地,下头延伸板材终端产品);企业内外拓展产业区(对内扩大规模,抓园区建设,对外瞄准项目,向全市、全省扩展);强强联合做大产业群(与首钢等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奋斗目标。

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能源转换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环保双优化

近年来,常平集团科学决策,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加强生态园建设。由传统、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步向高科技、高品位、高效益的方向提升和发展。随着各个配套厂的建成投产,常平现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矿渣供应水泥厂使用,成为制造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对高炉、水泥厂、发电机组、风机和水泵冷却塔产生的废气、噪声、粉尘均采取消声、减振、除尘、阻尼等措施,保证了达标排放。他们还修建了12个蓄水池,新建了地理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工业用水实行闭路循环,做到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再生资源“榨干吃净”。两年前,常平年产60万吨焦化厂,配套的煤气净化、化产回收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去年年底投产的两台大型烧结机工程,彻底解决了高炉“土烧结”环保不达标问题。通过工艺设备改革,经济效益也逐步显现出来,去年两吨煤出一吨焦,现在1.3吨出一吨焦。仅这一项公司每年就增加效益近千万元。

通过环保治理,常平开发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提高,主要指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国家一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达国家三级标准。他们又与首钢环保技术开发推广中心合作,为现有的66-Ⅲ机焦炉加装了除尘设备,堵住装煤、出焦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保证焦炉排放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区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现阶段,他们不断发展园林、绿化、林果等环保产业,每年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他们在路旁、厂区、空地共栽种乔木5000余株,灌木、花卉18万株、建草坪30万平方米。安排了100多名清洁工,每天把厂区、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花园式工厂。为保持生态平衡,从2000年开始,他们利用本村的山、坡、沟地开发千亩农业观光园区。经过几年建设,如今满山种植了油松、松柏,宾馆、别墅群、人工湖、音乐喷泉、果园区、花卉区、养殖区、加工区、度假区等多处景点建成,初步形成了一个休闲、观光、疗养的旅游景区。

上一篇:踏入监视时代的都市 下一篇:高唱绿色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