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促进贵州新型工业化

时间:2022-08-05 02:58:10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促进贵州新型工业化

为落实省委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实地了解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6月24日至25日,我在六盘水进行了为期2天的调研。结合调研的情况,这里谈几点思考。

六盘水要充分发挥

能源资源优势

六盘水的基本市情是:一个显著特征、两个突出矛盾。一个显著特征:小城市、大农村,全市城镇化率为 31%,也就是全市300万人中有200多万在农村。两个突出矛盾:一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差别大,城市居民与农民收入的比例是4.5∶1,发展不协调。二是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资源型产业、产品比重大。

面对这样的显著特征和突出矛盾,要坚定把六盘水建设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目标不动摇。为什么要坚定这个目标呢?主要是“四有”:一是国家有规划。早在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把六盘水建设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因此,这个目标符合国家的产业方向和产业布局,这对六盘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二是自身有优势。六盘水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优势,资源优势中最突出的又是能源优势。三是工作有基础。这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六盘水通过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能源、原材料工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四是发展有机遇。目前,资源、能源类产品短缺,价格持续上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紧缺就意味着有市场,有市场就意味着能发展,这对六盘水这样的能源、资源型城市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机遇。所有这些,都为加快把六盘水建成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加快工业化势在必行

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六盘水应着重做好的两篇文章。实现把六盘水建成南方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目标,最根本的途径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六盘水存在的两个突出矛盾,实质上,一个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一个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是要靠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目前,全省正在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确定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全省各地的发展基础不一样、自然条件不一样、发展方向和重点就不一样。优化布局也是发展生产力。六盘水是适合发展工业的地方,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承担着发展工业的重大责任。六盘水加快工业化步伐,不仅是六盘水加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省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全省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在抓好工业化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总体上讲,我省农村自然条件差,土地的承载能力很弱,加上70%以上的人仍然集中在农村,其结果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慢,农民脱贫致富难。贵州贫穷表现在农村,但根子在城市,城市的经济实力弱,功能不全,当然辐射带动力就非常小。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发展,要重视农业就必须发展工业,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必然的规律。

探索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我省工业结构的显著特征是资源型产业、产品比重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发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就是要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更加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双赢,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提高技术含量、执行行业准入标准、抓好节能减排放在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着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要把循环经济模式融入工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循环经济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把循环经济模式融入工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就是要尽可能少使用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并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反复利用,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对于促进企业由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我省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要大力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我省提出的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等路子和方向是对的,问题是没走好,推进的力度不够。我们必须加大工业结构的转型力度,花大气力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

重点项目建设不理想

成为贵州发展掣肘

贵州经济总量小,说到底就是项目少,特别是大项目少。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有项目才有资金流、有项目才有就业、有项目才有财源,经济发展关键要靠项目带动,没有项目一切无从谈起。可以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跨越。我省固定资产投入总量太小,去年一年才1400个亿。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有大投入才能大发展,这是基本道理。全国要防止“三过”,但贵州除了物价上涨过快以外,固定资产投资不是过大而是过小,经济增长不是过快而是过慢。

造成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不理想是重要原因。1~5月重点项目投资仅完成年计划的32%,形势严峻。什么原因造成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慢呢?一是建设资金不足。由于今年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受贷款总量限制,项目融资困难。加之今年以来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明显加快,工程造价有所提高,重点项目资金缺口进一步增大。二是建设步伐缓慢。三是项目审批、核准慢。部分项目由于前期工作不扎实等原因,规划、土地、环评、林木砍伐、水保等审批手续办理慢,制约了项目建设进度,有的项目长期不能开工建设。土地瓶颈以及相关手续的影响,这是每年都在讲的问题,但是每年都没有解决好。四是征地拆迁慢。部分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慢,有的遇到违法阻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五是受年初严重雪凝灾害影响大。

重点项目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发展大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现阶段我省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投资拉动型,如果重点项目不建设好,不仅会影响今年发展速度,而且还会影响发展后劲,影响财源,这是个大问题。

千方百计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打破常规强力推进,能快则快,争取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和银行在重点项目建设领域的合作,按照“确保收尾项目,满足在建项目,兼顾新开工项目”的要求安排好地方配套资金,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并鼓励项目业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二是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切实做好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帮助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征地拆迁、用水用电、交通运输、设备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和协调,严肃处理违法阻工。三是对重点项目要严格实行招投标管理,坚决杜绝层层转包,切实加强工程监理。

抓紧启动一批新上项目。凡是已经研究确定新上的项目,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千方百计尽快启动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进一步加快土地、环评、水保等相关审批手续办理进度,要在依法、依规、按程序办事的基础上,坚持从快原则,在省的权限范围内,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需要报国家审批的,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积极帮助有关市、州、地和项目业主完善资料,并落实专人,提前沟通衔接,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

积极申报和储备一批项目。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走势。抓紧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建好用好项目库、客商库和招商网,做到谋划一批、争取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我作为分管的副省长,首先要当一个“项目省长”,千方百计搞项目,这是我的基本职责。发展改革部门管的事很多,工作很繁忙,但最根本的任务是抓项目,只有抓到项目、建好项目,这才是硬任务、硬道理,这是检验发改部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硬标准。

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一方面,要搞好协调服务。另一方面,要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工作任务,明确每个重点项目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上一篇:安全发展就是生产力 下一篇:铜仁“金滩号商业航母”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