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对解决招工难及就业难矛盾的意义

时间:2022-08-05 01:51:50

浅析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对解决招工难及就业难矛盾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2-000-02

摘 要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成为目前各城市的主要就业矛盾之一,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本文将从金州新区的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出发,分析这一矛盾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就业难 招工难 城市化 工业化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对促进就业具有重要的拉动效应。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大连市政府2011年为民办实事的第一项。金州新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产业区,大连新市区的主要功能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优先战略为总揽,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确保了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仍存在着劳动力供需缺口大、企业招工难与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的矛盾,本文以金州新区为例,试从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方面分析其对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意义。

一、金州新区基本就业形势

2011年,金州新区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整合各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确保了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提前超额完成了大连市政府下达的就业任务。截至2011年11月末,实现实名制就业30649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1.4%,稳定就业14310人,完成计划104%,城镇失业登记率在2.6%。

二、金州新区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上述各项指标看,金州新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实现充分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一)就业总量压力大

金州新区总人口80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0万人,再加上每年接收的1500余名高校毕业生,以及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化,复退转军人的安置、失地失海人员等问题的存在,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也大。2011年,全区街道社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5场次,提供岗位15670个,求职人员45000人次,求职人次约为岗位的三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1.“初级工”难招。这里所说的“初级工”指的是不太需要学历和技术的从事最简单流程式工作的普通工人。根据2011年对新区企业的调研,制造业、纺织业和服务业招工不足现象最为严重。2011年,全区街道社区组织的招聘会提供了15670个岗位,实际只招到了6200人,不足招聘岗位的二分之一。

2.技术工人短缺。随着产业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一些制造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迫切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术水平的技工来推进企业技术革新,而通过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很多企业难以招到具有真本事的技术工人,“有事无人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人才产出与市场需求和岗位数量产生结构性失衡,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低现象突显。

三、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经济向好,企业订单增多,有更多的岗位需求。这些岗位需要的农民工年龄主要在25―35岁之间,而农民工的年龄分布范围则要大得多,企业需要的年龄段的农民工与正在待业的农民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这些年轻化的农民工群体,对工作岗位与条件有更多的要求,更看重能否学到技能和是否有发展前景,而目前新区企业所提供的普通工人岗位,待遇低,工作条件较差,主要从事流水线式的操作性工作,影响了企业招工和农民工就业。

(二)体制矛盾影响了农民工就业。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发展使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健全,面临周期性失业风险,农民工工资被恶意拖欠,使农民工受到实际收入极度降低的严重损害,这些农民工被边缘化,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群体,大多数农民工难以在城市扎根,安心稳定就业,不得不返回到农村。

(三)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和对工作的期许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从就业地域来看,更多的大学生希望到省会城市或副省级城市工作,不愿意回到区县工作。从职业选择来看,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愿意去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同样,对民营企业来讲,认为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部分企业认为自身能给予的条件不够好,吸引不了大学生,还有将近40%的企业认为大学生的能力不够高,不符合企业的标准,企业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够满意,认为在这个方面离企业标准有一定差距,另外有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工作具有频跳槽现象,因此招大学生时有所顾虑。

(四)产业结构的低端化、不合理影响了就业。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经济继续发展,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区的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但由于我区目前产业结构总体仍处于低端水平,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支撑的企业,生产资料和重工业生产总值占经济总量的80%,受本身利润空间所限,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和促进职工发展的空间有限,如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仍然存在招工难问题。

四、城市化对就业工作的意义

城市化的过程是由于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人们离开农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它引起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一系列变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虽然城市化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化发展初期会加剧城市的就业压力,但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和成熟,有利于解决体制矛盾和促进拉动就业的服务业发展。

(一)城市化有利于解决制约就业的体制矛盾

城市化的首要发展含义是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在城乡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基础上,人们通过自由选择而普遍追求发展机会和幸福生活的自愿流动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会相应的废除隔离式的户籍制度安排,农民工在就业机会、福利待遇、支付承诺、发展领域将享受市民待遇。城市化发展将通过制度创新自由权利人口流动人口发展社会发展的依次启动,保证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发展,提高劳动力就业数量和就业水平,从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城市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这里说的服务业等同于第三产业)具有行业多、门类广、服务要求强、劳动密集等特点,是吸纳劳动力最强的产业,对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年金州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4.6%,明显低于大连市服务业42%的比重,与北京服务业比重超过70%,上海服务业比重达到60%发达城市相比,新区服务业比重太低,吸纳就业人数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远远低于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70%的比例,这说明我区的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五、工业化对就业工作的意义

工业是金州新区的优势产业,2010年,工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5%,工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4%。加速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增加的基础。但是,加速工业化发展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方面加速工业化发展,会使资本更加密集,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必然会挤出一部分低素质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达到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率使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集群,加速工业化发展,增加内生就业机会,以实现充分就业。

(一)通过产业融合增加劳动力就业

产业融合是通过将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植入工业化进程,对原有技术和产业全面再造,形成新兴产业。目前,金州新区新兴产业产值仅占经济总量的三成,对就业的贡献率也较低, 因此需要推动产业融合,主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给传统工业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此拉动就业。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融合,带动新兴产业的兴起,如为主导产业进行模块化生产的一些新兴产业和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服务功能的产业,这些产业对资金要求不大,对人力资本要求较高,很适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进入,而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正是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可有效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通过产业集群带动就业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金州新区石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集群效应,集群中规模以上企业共有526户,这些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已形成了带动本产业发展中坚力量,广泛地与中小企业实行社会化分工与协作,这种分工对劳动力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如初级加工可对应普通初级劳动力;规模生产可对应熟练劳动力;而市场营销则对应高级经济营销人才。这样对各个层次的劳动力都有一定的吸纳能力。另外产业集群会拉长相关产业链条,会带动与之相配套的生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

上一篇:新能源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研究 下一篇: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方式的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