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

时间:2022-08-05 10:07:42

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

[摘要]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研究中的“凝视”理论,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游客凝视”。文章认为,“旅游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而不是单向的“游客凝视”。“旅游凝视”还包括“当地人凝视”、“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性凝视”,以及各“凝视”力量之间因权力悬殊和变化而产生的互相凝视。“旅游凝视”从旅游的角度考察整个社会.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评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旅游发展趋势,重点阐述我国学者可以努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旅游凝视;多维度视角;系统解读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3-0107-06

1990年,英国社会学家厄里(Urry)借用福柯(Foucault)的“医学凝视”概念,提出了游客凝视(tourist gaze)的概念,并将之发展为旅游人类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析工具。游客凝视让我们从旅游的视角考察整个社会,通过研究“越轨行为”揭示“正常”社会中有趣而重要的方面。

本文以国内外数据库为支撑,首先系统回顾了“凝视”研究的主流,即“游客凝视”理论,接着梳理了日益涌现的“当地人凝视”研究。本文认为,旅游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并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仅仅研究游客凝视和当地人凝视无法全面揭示旅游现象,更不要说通过研究旅游现象反映社会全貌。因此,本文倡导多维度视角的“旅游凝视”系统解读。“旅游凝视”研究还应纳入“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和“隐性凝视”等内涵。在比较总结各维度“凝视”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若干研究建议。

1 游客凝视

游客凝视,国内学者译为“旅游者的凝视”或“旅游凝视”,台湾、香港学界多译为“观光者的凝视”。考虑到凝视主体的多元性和被凝视对象的主体性(将在后文中讨论),本文认为将其译为“游客凝视”更妥。

厄里的游客凝视,与福柯的医学凝视,都是社会性建构起的产物。但与严肃的医学凝视相比,游客凝视关注的是愉悦,是假日、旅游与旅行,是令人愉悦的体验。厄里认为,人们之所以不定期地离开日常生活地和工作地到异地去旅行,就是企图通过“凝视”那些与自己世俗生活完全不同的独特事物,获得愉悦、怀旧、刺激等体验,因此,旅游凝视具有“反向的生活性”。厄里同时指出,由于游客的社会构成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社会之间存在着代际、族群性、社会经济状况等分层,因此客观上决定了游客凝视具有支配性、变化性、社会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厄里的游客凝视其实是一种隐喻的说法,不仅仅指“凝视”的动作,而是将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代表着旅游者对旅游地和当地居民的作用力。厄里的凝视理论也因此成为旅游社区关系研究的理论工具,并引发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游客凝视的研究主要关注游客凝视的建构、游客凝视与权力的关系等研究。

游客凝视是基于差异的社会构建的产物。游客一直在追求日常生活之外的“超常”体验,选择那些能够提供“超常”体验的“地方”。游客对于“地方”的选择经常受电影、电视、杂志和文学作品等非旅游因素所倡导的差异影响。影视旅游研究表明,影视作品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构建起游客凝视的符号,并刺激游客前往异地去收集这些旅游符号。除了影视作品之外,旅游指南、网络信息等也对游客凝视的构建起到诱导作用。

游客凝视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其蕴含的权力关系。福柯指出,现代社会中,凝视具有普遍性,凝视象征着一种权力关系。厄里指出,旅游凝视具有不平等性。莱特(Light)以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为研究背景,考察了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游客凝视与其期望树立的新旅游形象之间进行权衡,反映了游客凝视与国家自我认同的关系。更多的研究则关注强势的游客对旅游地居民的凝视,给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地带的各种文化和经济作用力。旅游地居民在游客凝视下,有选择地改变自身行为,甚至改变族群文化,以迎合旅游凝视所折射出的偏好。国内有关游客凝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视角上。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研究关注性别权力与凝视。克莱克(Craik)、郭英等指出,游客凝视反映了男权主义。旅游目的地的女性被视为凝视的目标,目的地的宣传描述也充满女性的色彩。

2 当地人凝视

本质上,厄里的游客凝视强调游客对旅游地的文化和居民的单向凝视,同时暗指游客一直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认为当地居民总是被动地接受旅游和游客带的影响。事实上,目的地居民也在凝视游客,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与行动,特别是随着旅游目的地的不断演进,目的地居民很可能会强大起,反过对游客凝视产生重要的影响。厄里最初提出的“游客凝视”概念缺乏动态客观的解释力。

与此同时,厄里也在不断反思,并对游客凝视的概念做了相应的修正和拓展。在《游客凝视》的第2版和新近出版的第3版中,厄里增加了“全球化凝视”一章,认为一种“旅游业的反思”正在形成,以应对全球性的、针对“地方”的生产和消费现象。具体表现就是,各个地方有意识地、主动地开发自身的物质和符号性资源发展旅游业,他们不再是游客凝视的客体;相反,他们在旅游业大潮中勇于回望,并在骚动的秩序中重新定位自己。

除了厄里及其同事的自我反思,其他学者关于凝视的研究不断证实目的地居民反向地主动地凝视游客的观点。程与米勒(Cheong&Miller)将福柯的权力理论应用到旅游社区关系研究中,将目的地的利益主体分为“掮客”、居民和游客三种类型。其中“掮客”包括公共“掮客”(各类旅游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私人“掮客”(旅游私人部门的从业者)。程与米勒认为,在目的地的三元系统中,游客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目的地的旅游“掮客”和当地居民一起,通过各种方式,从旅游规划起就凝视着游客,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或限制游客的行为。

近年,国外关于目的地居民反向凝视游客的研究不断涌现。关于“当地人凝视”,英文文献中常用的表述有“当地人凝视”(local gaze)、“东道主凝视”(host gaze)和“反向凝视”(reversegaze)等。尽管表述不一,却殊途同归。社会学家茅斯(Maoz)以以色列背包客与印度旅游地居民的交往为研究背景,认为印度旅游从业者也在凝视着“一群到处乱闯的自以为是的疯子”,揣测他们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获取合适的利益,或保护自己的生活不受侵犯。人类学家吉勒斯皮(Gillespie)观察摄影者(游客)和被摄影者(印度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重点描述当地居民如何反向地凝视并影响游客的凝视行为。乔丹和艾奇逊(Jodan&Aitchison)以在意大利单独旅游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发现目的地男性大胆地凝视这些单独旅

游的女性,甚至干扰她们的旅行生活。牟法科(Moufakkir)、陈(Chan)、万瑞利(Uriley)及其同事等学者还探讨了位于历史敏感和政治敏感地段的旅游从业者对游客的凝视及相应的对策。

还有一些研究,虽然没有明确采用“凝视”的概念,但有力支持了目的地居民在东道主一游客关系中的主动姿态。厄本(Erb)记录了处于旅游业发展初期的东印度尼西亚人如何看待游客、应对旅游这一新兴事物,以确保自身获利,当地文化得到传承。奎恩(Quinn)在旅游名城威尼斯也有类似的发现。奎恩发现,威尼斯人极其适应与游客共处的情境,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游客的想法与行为的看法,很有预见性地处理各种游客引致的复杂状况。类似的研究还有:凯米歇尔等(Carmiehael,et al.)在加拿大西安大略省南部对乡村住宿业经营者的研究,宋海岩等人聚焦处于旅游业萌芽阶段的北柬埔寨村民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不管其研究背景如何,毫不例外地支持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凝视中的积极角色。

3 旅游凝视――多维度视角的系统解读

相对于旅客凝视片面强调游客的主动强势地位,当地人凝视的研究丰富和壮大了旅游凝视的研究,并更客观地展现旅游地、旅游社区关系中的力量权衡。但是,旅游目的地各利益主体关系错综复杂,旅游凝视也应该是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凝视,而不是单向的游客凝视或当地人凝视。笔者认为,旅游凝视的内涵有待丰富。具体而言,有以下4个方面:

首先,就游客凝视而言,还应考虑“游客间凝视”。旅游目的地的景观不仅包含了自然景物与/或人文景观,还包括游客对特定空间的“填充”。因此,游客凝视不仅包括有意地、主动地对目的地景观和人文的凝视,也应包括对在场的其他游客的凝视。旅游心理学家皮尔斯(Pearce)的多项实证研究发现,在旅游目的地,游客之间不断互动,存在朋友、保安、旅游背景、竞争者、打扰者等多种性质大相径庭的关系。日本学者雅吉(Yagi)通过分析旅游博客,证实游客间的互相凝视和影响。国内学者周宪也积极倡导关注游客间凝视。确实,在任何旅游场景中,游客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者,还与其他游客一起,成为旅游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在旅游凝视这个系统内,旅游“掮客”的作用不容忽视,特别是公共部门的“掮客”。这些公共部门的“掮客”,主要指各类旅游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旅游规划、营销等调控手段,不断建构可供凝视的文化符号。他们的选择性建构过程直接决定游客可以凝视什么、不可以凝视什么。本文将此类凝视定义为“专家凝视”。“专家凝视”与厄里提出的游客凝视的社会性具有一致性。确实,游客凝视是被社会性地组织和系统化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批旅游专家出现了,他们力图创造出供游客凝视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正是某些专家负责不断地生产游客凝视的新目标,进而与大众媒体、旅游书籍、新兴网络等共同定制、操纵和控制着游客凝视。英国学者揣博等(Tribe,et al.)多次强调旅游研究中的“学者凝视”我国学者成海在新近发表的文章中也倡导研究“专家凝视”。他认为不管是“游客凝视”还是“当地人凝视”,都是旅游规划者通过专业化构建的产物,是一种“被规划的凝视”,同时也是时刻在政府主管部门监控下的凝视,是“被凝视的凝视”。

再次,隐性凝视也是旅游凝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角度。麦克奈尔(MacCannell)援引拉康(Lacan)的哲学思想,指出厄里游客凝视概念的一些不足。他认为游客凝视只反映了游客凝视的一个角度,并提出“第二种凝视”(the second gaze)的概念。麦克奈尔的“第二种凝视”与厄里的“凝视”相比,显得比较隐蔽,不那么明显,本文将之命名为“隐性凝视”(implicit gaze)。麦克奈尔认为,在现实生活,人们可以选择看或不看,选择看什么直接折射出人们的欲望和缺失。换句话说,游客凝视反映出人们期望通过到别处旅行,通过消费等多种方式完善自己的欲望。然而,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永远无法弥补,凝视就起到了提醒作用,时刻提醒凝视主体的分裂与缺失,促使其在新一轮凝视中继续追求,不断完善自我。在纪录片《食人之旅》(CannibalTours)中,欧美背包客在凝视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生活方式时,发现了自身对快乐、恬淡与知足的向往。相反,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在凝视游客的时候,发现了自身对金钱、财富的渴望。同时,隐性凝视还包括因凝视他人相对原始欠发达的生活方式等而产生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或者因为他人的反向凝视而产生被发现后的不安和紧张等情绪。所有这些凝视,都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目光投射,而是隐藏在面部表情等细微之处。挖掘这些隐性凝视,对于改善游客体验、引导游客行为、促进主客良性互动、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在凝视的目光投射过程中,各凝视主客体之间互为主体与对象,凝视是双向的、互动的。早在1981年,拉康就指出,当人们在凝视他人的时候,会莫名奇妙地感觉到自己也被凝视客体所凝视,进而调整自身行为L 39 J。茅斯在观察以色列背包客和印度旅游地当地旅游从业者的互动中,提出“双向凝视”(the mutual gaze)的概念,并在政治敏感地带埃及西奈半岛上再次实证研究主客之间的双向凝视”“。茅斯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凝视的研究内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凝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主客力量的消长等多种因素而呈现不同的凝视模式。同时,相互凝视也不只限于游客与当地人之间,还应包括专家们对游客的凝视,专家们对目的地居民的凝视,以及游客与游客间的凝视。在各类专家协力规划凝视符号时,游客与目的地居民参与是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他们凭借对自身需求的了解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为旅游专家献计献策,影响具体的凝视设计。

在旅游目的地,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旅游凝视”系统可以用图1概括。在旅游地,凝视是一个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动态的、互动的过程。通过这种凝视,可以更深刻地窥视旅游业的全貌和整个社会的运行。4旅游凝视:研究评述及展望

厄里的游客凝视,为旅游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能够以比较自觉的目光重新观察熟视无睹的旅游现象。近年,厄里的研究不断受到挑战。在挑战与反思中,游客凝视的内涵得到不断的发展、创新与完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认识到当地人凝视的力量。在一个完整的旅游系统中,仅认识到游客凝视和当地人凝视还是有欠缺的。完整的“旅游凝视”,还应纳入游客间凝视、专家凝视以及隐性凝视。这些凝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见表1),相互作用(见图1)构成“旅游凝视系统”。

放眼国内外学术圈关于旅游凝视的研究,现有研究主要聚焦游客凝视。国内以中山大学为主的学者贡献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从介绍、评述国外研

究到翔实的实证研究。其他学者也不甘落后,百花齐放。胡海霞深入反思厄里的游客凝视理论,认为平等、公正、互重的主客关系应该从凝视走向对话;成海倡导多维度思考“旅游凝视”;胡泽黎、曹莉丽等将游客凝视理论运用到乡村旅游的保护与开发之中。这些研究大大丰富了我国学者对“游客凝视”的本土化理解。

在海外,聚焦当地人凝视的研究不断涌现。研究当地人凝视,目的地居民如何定义游客与旅游业,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旅游社区关系研究的起点,对可持续旅游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纵观这些当地人凝视的研究,他们往往聚焦于第三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居民如何反向凝视自发达国家的游客,鲜有反向凝视国内游客,或者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游客。亚洲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是国际旅游市场的后起之秀;同时,这些国家的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这些新兴力量如何凝视国内外目的地,以及如何被凝视的研究却难觅踪迹。这些研究将增进中国旅游学者对国际学术圈的贡献,弥补整体旅游学研究的缺憾;更可以有效地指引游客行为,树立良好的国际声誉,构建和谐的主客关系;还可以指导旅游规划更好地为当地社区服务。

此外,现有当地人凝视的研究主要关注私人部门旅游从业者对游客的凝视。然而,对大部分目的地说,大部分居民并没有直接从事旅游业。众多研究表明,经济获利或对旅游业的依赖度影响着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未研究可以加强探讨这些非旅游从业者,至少可以纳入他们的“声音”。

本文认为,除了当地人凝视之外,未研究还可关注旅游凝视中被忽视的其他几个维度,如旅游活动中游客间凝视、旅游发展各阶段的专家凝视、旅游中非常隐蔽的隐性凝视,以及各种凝视之间的互动。我国人口众多,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经济水平的改善,旅游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需求井喷,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研究游客间凝视的互动机制,有效引导游客行为,将会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特别是乡村地区和西部民族地区,各级专家学者和政府在旅游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和反思专家凝视的构建和其对凝视地方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此外,我国众多的乡村地区和民族地区,正处于旅游发展的起步或初级阶段,而在未的5~10年,这些地方很可能快速地经历发展、成熟等阶段,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为观察旅游凝视的动态演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研究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消长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文通过梳理中外旅游学术界的凝视理论研究,倡导多维度系统解读旅游凝视,纳入旅游社区关系中的多元声音,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更深入、更全面的本土研究与思考,弥补凝视理论中缺乏中国声音的遗憾。同时,深入的“旅游凝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将有效地指导我国如火如荼的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和民俗旅游的发展,促进和谐的主客关系、城乡关系和东西方关系的构建。

上一篇:孜然:古老西域的味道 下一篇:留尼旺岛,火山带给人们的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