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时间:2022-08-05 09:06:22

论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摘要: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普遍弱化,成本控制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工程利润的高低及竞争力的大小,本文仅就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的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保证成本控制实现施工企业的最低成本,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众多施工企业共同关注和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仅就在施工过程中的四个方面进行成本控制进行阐述。

一、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一个企业中,每个个体都是成本控制的单位,直接影响到整体成本,因此要降低成本,要树立员工的自觉控制行为。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让项目中成员都认识到项目成本管理是每个成员的责任,也只有项目中每个成员共同担负起成本管理的责任,才能保证项目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在确保企业获得一定目标利润的前提下,通过市场预测和企业内部挖潜来确定目标成本,然后通过目标成本分解使之细化,实现自我控制。在目标成本分解中,由下而上逐级保证在各个部门间进行协调和合作,依靠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

二、落实动态成本管理

动态成本管理的主要思想是将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详细的比对,分析其中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得出最终结论。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由预算员在工程开工之前,结合实际的市场行情编制出该工程的总施工预算(时间不充分时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阶段性施工预算),然后对总施工预算(或阶段性施工预算)作材料分析,确定材料的定额总需要量(或阶段性需要量),其收集和整理的资料将作为实际人工价格和材料价格的有理依据。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材料的采购,还是材料的消耗,工程主要材料的最大消耗量必须控制在施工预算所分析出来的定额总需要量内。一般应将该数据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保证工程的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相一致,从而使成本预算合理性和科学性。

其次是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结合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经验、管理水平和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便合理组织施工,节约成本。

最后由财务人员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并与预算员提供的对应阶段的预算费用相对比。根据对比出来的数据,由预算员,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一起讨论分析其中的差异,是由于进度超前导致的,还是由于管理控制不到位造成的,或者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失误造成的。尤其是成本超支部分,务必要找出超支产生的原因,并切实提出改进的措施,把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三、加强工程直接成本控制

1.材料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建材在工程建设中占比重超过65%,是工程项目中最值得加强控制的部分。(1)材料的采购尽可能货比三家,尽量从厂家或商直接采购;按照工程的实际需用量,指定详细、准确的材料采购计划,最大限度的控制材料采购费用的支出;大宗材料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锁定价格,明确材料品质标准、供货时间、送货方式和交货地点;(2)在材料进场时,材料保管人员一定要认真核实实际进场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与所要采购的材料相一致,特别是大体积的灰、砂、石之类的材料,质量和数量均不易核准,这就要求材料进场时保管人员认真点验。(3)对于零星用料,坚持用多少购多少的原则,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4)建立健全材料台账,加强材料的动态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收发料制度。发料时必须由审批人审批,领料人和仓库保管员签字,要严格按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的理论用量发放,特别是钢材、水泥等重要材料要实行限额发料。(5)加强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如加强对模板等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这些周转性材料不但购置价格比较高,而且在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使用频率较高,如果管理不善不仅较容易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工程的工期与进度。(6)还要严格坚持余料回收这一工作,余料回收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

2.人工费控制。人工费用占到全工程费用的百分之十左右,因为其占有的比例较大,所以应严格控制。操作层配备要择优筛选技术素质高的劳务队伍和人员,劳务价格适中,实行动态管理。合理安排好作业面,鼓励工人用足工时,多完成作业任务,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定额任务单考核计量和结算,实行多劳多得。施工中,做好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衔接。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减少人工费,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机械费控制。(1)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进行配置,尽量避免设备资源闲置。(2)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首要条件就是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为了缩短工期,机械设备往往是超负荷运作,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机械要保持良好的运作,保养是关键的部分,要找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并监督,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3)在机械台班定额的标准上,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择优选择。根据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的缩短机械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的使用率,防止机械闲置或机械工作任务不饱满,降低机械租赁的成本支出。(4)保管、维护好租赁来的机械,防止损毁,避免赔偿。

四、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项目部在施工中一定要与建设单位、监理充分沟通,严格按照合同、施工图纸要求、施工组织程序完成施工工序,坚持 “以质取胜”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

1.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对所有材料进场时,项目部材料部、质量员等根据有关技术指标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与材料设备相符合的标牌、质量检验报告、厂家批号等。按规定应进行抽样复验的材料,严格按规定比例、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项目部验收合格后,及时连同合格证等技术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进行材料验收。杜绝不合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进场设备开箱前,包装必须完好。除了应持有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外,酌情应有随机附件、保修卡或安装、使用说明书等。设备开箱,应有开箱记录。无生产厂名和厂址或牌证不符的设备,不用于本工程。进场设备到达施工现场后应保持其原有的外观、内在质量和性能,在运输和中转过程中发生外观质量和性能损坏的设备不用于工程。对材料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以便慎用选择使用材料。凡是用于重要结构、部位的材料,使用时必须仔细核对、认证其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性能有无错误,是否适合工程特点和满足设计要求。

2.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施工生产要从计划指导生产,施工全过程合理安排,科学流水作业,缩短施工周期,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等一系列举措来挖潜降低成本;技术、质量、安全管理要从技术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用和质量一次成优以及安全高效等一系列举措来提高科技含量和挖掘潜力,确保成本降低。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未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总之,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各个企业、各个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管理制度,建立适合本企业及工程项目本身特点的成本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办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用各种科学的成本预算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分析的方法,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桂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7(6).

[2]张力云,尹淑琴.浅议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中州建设,2007-10.

[3]李冰心,姜永.建筑企业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l2-5(下).

[4]艾尔肯.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农村科技,2010(9).

[5]陈霞,张慧.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J].建筑施工,2011(2).

作者简介:吕延荣,硕士研究生,江苏宏泰创展建设有限公司会计师,从事工程管理及成本控制方向的研究。

上一篇:浅议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 下一篇:基于战略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