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实际问题的错解辨析与题源探究

时间:2022-08-05 08:42:46

“二次”实际问题的错解辨析与题源探究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知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因而备受中考命题者的青睐。本文将以近年来中考试卷中涉及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为例,分类剖析错解形成原因,并追本溯源,探求这些试题与教材习题的关联。

一、不能正确提取数量关系

真正弄懂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迅速、准确地将文字语言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实际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但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不能认真审题,抓不住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提取等量关系。在建立数学模型时,经常张冠李戴,眼睁睁地把数字、字母或运算符号看错或漏掉,导致解题失误。

例1 (2014・天津)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设比赛组织者应邀请x个队参赛,则x满足的关系式为( )

A。12x(x+1)=28

B。12x(x-1)=28

C。x(x+1)=28

D。x(x-1)=28

错解:D。

错因辨析:没有注意每两个参赛队之间只有一场比赛,由x(x-1)得到的比赛场数中恰有半数重复计算,应除以2。

解:B。

评注:本例由人教版初中数学九(上)(以下简称教材)第2页的问题2略加改动而成,教材第4页第6题,第17页第9,12题,第22页第6题以及第25页第7题等,都可以看作问题2的“姊妹题”。如果以其中的参赛队数x为自变量,比赛的场次数y为因变量,就可以得到形如教材第28页问题1的“单循环赛制”二次函数关系。受到这些启发,我们还可以编拟如下的题目:

1。某一线段上若干个点两两连接,共连成15条线段,求该线段上点的个数。

2。圆周上的若干个点两两连接,共连成21条线段,求点的个数。

3。若干个人互通电话,每两人之间都要通一次电话,共通了28次电话,共有多少人参与通话?

4。同学聚会,每两个同学之间都要互相交换名片,共交换了72张名片,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聚会?

一般来说,甲、乙二人互通电话、相互握手、一起照相等行为,是两人之间共同发生、不分先后顺序的一个动作;而甲、乙互送名片,发、受主体不同,因此是不同的两个动作。请大家注意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以上4个题目留给同学们自行解决,答案依次是:6,7,8,9。

二、忽视实际问题的条件

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学符号大都被赋予一定的实际意义,具有特定的取值范围。在解题过程中,不但应使其所构成的式子有意义,而且还需符合题目的条件和要求。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出现漏解、多解或错解。

例2 (2013・珠海)某渔船出海捕鱼,2010年平均每次捕鱼量为10吨,2012年平均每次捕鱼量为8。1吨,求2010年~2012年每年平均每次捕鱼量的年平均下降率。

错解:设2010年~2012年捕鱼量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依题意列方程,得10(1-x)2=8。1,解得x1=0。1=10[WTB3]%,x2=1。9=190[WTB3]%。答(略)。

错因辨析:捕鱼量的下降率最大降到100[WTB3]%,不可能超过100[WTB3]%,x2=1。9应舍去。

解:(略)。

评注:变化(增长或降低)率问题是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第19页的探究2,第22页第7题,第26页第9,10题等,都可以看作例2的原型。中考试卷中涉及变化率的题目居多,难度一般都不大。如2014年昆明卷第6题,南京卷第22题等。求解变化率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若原来为a,增长率为b[WTB3]%,则结果为a(1+b[WTB3]%),而不是a+b[WTB3]%。另外,增长率是否保持不变,给出的是两个单位时间(年、月等)后产生的数量(产量、价格等)或为该阶段的活动总量,这些都是正确求解务必留心的关键点。一般地,如果以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x为自变量,两个单位时间后产生的数量y为因变量,就可以得到形如教材第28页的问题2,第41页第2题,第56页第2题等的“变化率”二次函数关系。

例3 (2014・新疆)如图1,要利用一面墙(墙长为25米)建羊圈,用100米的围栏围成总面积为400平方米的三个大小相同的矩形羊圈,求羊圈的边长AB,BC各为多少米?

错解1:设AB的长度为x米,则BC的长度为100-2x2=(50-x)米。由题意,得(50-x)x=400,…。

J]

错解2:设AB的长度为x米,则BC的长度为100-4x2=(50-2x)米。由题意,得(50-2x)x=400,…。

错解3:设AB的长度为x米,则BC的长度为(100-4x)米。由题意,得(100-4x)x=400,解得x1=20,x2=5。100-4x=20或100-4x=80。答:羊圈的边长AB,BC分别是20米,20米或5米,80米。

错因辨析:错解1和错解2没有结合图形、理解“利用一面墙”“用100米的围栏围成三个矩形羊圈”等关键词语的含义;错解3忽略了“墙长为25米”的条件,没有对求出的两个x值是否都符合题意进行检验。

解:设元,列式,求解,分别得到x,100-4x的两组值,同错解3。80>25,x2=5舍去。即AB=20,BC=20。答:羊圈的边长AB,BC均为20米。

评注:此题的原型是教材25页的第8题。本题的变式很多,“靠墙”“不靠墙”的问题,围成图形的形状为矩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如教材第4页第4,5题,第17页第11题,第21页第3题等,但万变不离其宗,不变的是边长、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如果以围成图形的长(或宽或半径等)x为自变量,面积y为因变量,就可以得到形如教材第57页第7题的“面积型”二次函数关系,进而去探求周长是定值的条件,一边长为何值时,构成图形的面积最大问题。类似的题目还有第49页的探究1,第52页的第4~7题,第9题等,都是中考的重要“题眼”。

例4 (2014・长沙模拟)某服装公司试销一种成本为每件50元的T恤衫,规定试销时的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价,又不高于每件70元,试销中销量y(件)与销售价x(元)的关系近似地看作一次函数如图2。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设公司获得的总利润(总利润=总销售额-总成本)为p元,求p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题意判断,当x取何值时,p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错解:(1)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函数过点(60,400),(70,300),400=60k+b,

300=70k+b,解得k=-10,

b=1 000。故函数关系式为y=-10x+1 000。

(2)由题意,得p=(x-50)(-10x+1 000),即p=-10x2+1 500x-50 000。a=-10

错因辨析:在(2)的求解中,受思维定式影响,认为二次函数的最值一定在顶点处取到,没有考虑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题目限定50≤x≤70,而x=75并不在这个范围内。

解:(1)同上。

(2)由题意,得p=(x-50)(-10x+1 000),即p=-10x2+1 500x-50 000。a=-10

三、缺乏数学活动经验

大多数学生对商品打折销售、银行存款利息、购房分期付款、出租车计价等“生活中的数学”很少有机会经历和体验,思维滞留于教科书和练习册的固定题型上,一旦遇到“原生态”的实际问题,迷茫、出错就在所难免了。

例5 (2014・巴中改编)某商店准备进一批季节性小家电,单价40元。经市场预测,销售定价为52元时,可售出180个,定价每增加1元,销售量将减少10个;定价每减少1元,销售量将增加10个。商店若准备获利2 000元,则应进货多少个?定价为多少元?

错解:设定价为(52+x)元,则每销售一个获利(52+x-40)元,共销售(180-10x)个,由题意,得(52+x-40)(180-10x)=2 000,整理,得x2-6x-16=0,解得x1=8,x2=-2(不符合题意,舍去),当x=8时,52+x=52+8=60(元),180-10x=180-10×8=100(个)。答:(略)。

错因辨析:认为提价不能为负,将x2=-2舍去,导致错误。

解:前面的解题过程参照错解。当x=-2时,52+x=50(元),180-10x=200(个)也符合题意。答:(略)。

评注:例4,例5同属价格调整问题,原型是教材50页的探究2,和它相类似的还有教材第51页第2题,第52页第8题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经营者为追求合法利益的最大化,适时适度地涨价和降价是常有的事,因而也日益成为中考考查二次函数应用的重要素材。如上所述,忽略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商品销售中诸如进价、定价、销售数量、利润等数量关系缺乏全面的认识,都是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错误。

四、缺乏分类讨论意识

当问题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时,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把问题分为若干类,然后逐类讨论,梳理汇总,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是分类讨论。忽视分类、不知道如何分类、分类不科学是学生解题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

例6 (2014・扬州改编)某店因为经营不善欠下38 400元的无息贷款的债务,想转行经营服装专卖店又缺少资金。“中国梦想秀”栏目组决定借给该店30 000元资金,并约定利用经营的利润偿还债务(所有债务均不计利息)。已知该店的品牌服装的进价为每件40元,该品牌服装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关系可用图3中的一条折线(实线)来表示。该店应支付员工的工资为每人每天82元,每天还应支付其他费用为106元(不包含债务)。

(1)求当40≤x≤58时,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该店暂不考虑偿还债务,当某天的销售价为48元/件时,当天正好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求该店员工的人数;

(3)若该店只有2名员工,则该店最早需要多少天能还清所有债务,此时每件服装的价格应定为多少元?

错解:(1)运用待定系数法,易得当40≤x≤58时,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40(40≤x≤58)。

(2)设人数为a,当x=48时,y=-2×48+140=44,

(48-40)×44=106+82a,

解得a=3。

(3)设需要b天,该店还清所有债务,则b\[(x-40)・y-82×2-106\]≥68 400,

b≥68 400(x-40)y-82×2-106

=68 400(x-40)(-2x+140)-82×2-106

=68 400-2x2+220x-5 870。

当x=55时,-2x2+220x-5 870取最大值180,b≥68 400180=380,即该店最早需要380天能还清所有债务,此时每件服装的价格应定为55元。

错因辨析:第(1)问和第(2)问求解过程无误,第(3)问的结论正确,但没有分类讨论。

解:(1),(2)同上。

(3)设需要b天,该店还清所有债务,则

b\[(x-40)・y-82×2-106\]≥68 400,

b≥68 400(x-40)y-82×2-106。

当40≤x≤58时,

b≥[SX(]68 400[](x-40)(-2x+140)-82×2-106[SX)]

=68 400-2x2+220x-5 870,

当x=55时,-2x2+220x-5 870取最大值180,b≥68 400180=380。

当58

则b≥68 400(x-40)(-x+82)-270

=68 400-x2+122x-3 550,

当x=61时,-x2+122x-3 550取最大值171,b≥68 400171=400。

综上可得b≥380,即该店最早需要380天能还清所有债务,此时每件服装的价格应定为55元。

评注:此题属方案设计型问题。方案设计型问题通常是指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构造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或者针对给出的若干种解决方法,通过计算、证明或动手操作,比较其优劣得失,确定最佳方案的一类问题。由于它具有联系实际、取材广泛、解法灵活等显著特点,因而成为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载体,频繁出现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对此大家应用心去体会和把握。

上一篇: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 下一篇:体表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