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流动的音魂

时间:2022-08-05 06:00:20

孤独的牧民独自站在山巅,面对着阿尔卑斯群山暮色苍茫,吹起了长长的号角,似在向大山诉说着不尽的惆怅……牧民吹响的是在阿尔卑斯山区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乐器——阿尔卑斯长号,世代生活于此的瑞士人将它视为流动在山地牧民血液中的音魂。在瑞士瓦莱州山谷步道上,像被彩衣魔笛手带走的孩子,我们被也这粗犷低沉的声音牵引进长号的国度。

与“老朋友”的对唱

瓦莱州南达镇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要举行瑞士国内最大规模的阿尔卑斯长号节。“今年有将近12万游客来到南达镇,这个数字在音乐节当天也许还会增长。”虽然忙着备置展台,旅游局负责人塞巴斯蒂安先生依然热情十足地向游客们介绍着。长号节由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区的不同山村轮流主办,“这座被选中的‘幸运’小山村,在节日期间会迎接从世界各地来此的客人。村民们会端着托盘穿梭在游人中间,再敬上一杯当地的葡萄酒……”

南达镇的乡间小路上走过了一组组从各地赶来身着民族服装的阿尔卑斯长号手们。他们有的兼具双重身份,既是音乐家,又是地道山民,面庞被山风吹拂得黑红粗犷,带着浓重的地方土语口音,同时又夹杂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但是语言并不会妨碍不同地域的号手之间交流,因为他们谈论的是陪伴牧民走过数个世纪的“老朋友”。

长号节最精彩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代表队轮流出场,吹奏起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民歌。500多名号手,时而独奏,时而合奏,时而两支长号对奏。舒缓质朴的乐音就像大自然的旷古回声,将人们带进阿尔卑斯山寂寞的牧季:牧人将牛羊赶上肥美的草场,整个放牧时节,他都要独自度过,无限的惆怅通过长号的呜咽倾诉出来。偶然,他听到了不知哪处传来另一支长号的回应。于是两个孤独的牧人就站在不可目及的山巅,隔着莽莽大山,吹响各自的长号,用旋律交流着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

高山之子吹奏心灵沉思

一位年轻的男号手头戴绣花小帽,身穿前襟绣有阿尔卑斯山花的深灰衣裤,正独自摆弄着尾端像牛角一样弯起来的长号角。阿尔卑斯长号通常体形硕大,小伙子的号角估计有4米长,看起来如一根巨大的拐杖。只见他将号角的喇叭放在专用的木架上,并在号角底部用木圈加固,然后含住号角嘴使劲地吹了一下,独特的曲调就从末端海碗大小的喇叭口中流出。他似乎并不娴熟,奏出的乐声时断时续。腼腆的小伙子告诉我们,硕大的长号内部结构其实极为简单,也正是这简单的结构大大增加了吹奏的难度。

阿尔卑斯长号是一种发自然音的乐器,没有一般吹奏乐器必需的按键与簧片,甚至在管壁上除了吹口与末端的喇叭口外没有任何能变换基音的按孔,也没有其他阀键或者附加管来改变其音调。“音乐取决于吹奏者吹出的气流长短、压力强弱,特别是吹奏者嘴唇的不同颤动方式,这对号手的经验要求可是很高的。”一位优秀的长号手吹出的气流,经过长长的木制号管的共鸣与放大,便产生悠长持续的美妙音乐,“借助山风之力,号角声可荡漾至遥远的山谷中,据说能传出10公里开外呢。”

在当地人眼中,阿尔卑斯长号是大山之子,它表现的是与其周围群山浑然一体的和谐共鸣。号手只有真正领悟了这一精神,才能赋予长号深厚的内涵。难怪有人认为,吹奏阿尔卑斯长号不是在演奏一种乐器,是号手在进行心灵的沉思。通常年轻的号手在阿尔卑斯长号比赛中很难取得名次,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其中。也许他们与这位小伙子一样,只是为了表达对这种古老乐器的敬意。

手工打磨乐之精灵

早在2000年前阿尔卑斯长号就出现了,而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足足有500多年。阿尔卑斯长号历经岁月沉浮,几度消失,走到今时实属不易。

位于哈布凯恩的长号工厂伯恩特(Bernatone),每年都会迎来许多游客,这是瑞士为数不多的专业制作长号的工厂之一。通过简单的预约,就可参观到工艺流程,甚至有机会吹奏一支新造好的阿尔卑斯长号。

坐落在伯恩高地山谷中的哈布凯恩,集聚着瑞士山村的共同特点。漫山青翠的牧场,座座夏莱老木屋,散漫吃草的牛羊,还有远方少女峰山巅终年不化的积雪……租辆单车骑行在蜿蜒的山路上,耳畔回荡起儿时的歌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翻过一处小丘陵,就看到长号厂的那几栋木房子。院子里有个大仓库兼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制作长号的木料和各种工具。几个已经完工的长号正放在架子上,兴许是等待为它们画上精致的花纹图案。一柱粗大树干,横放在工作台上,很难想象一段时间后,乐师们便可利用这块木材,吹奏出悦耳的音调。当然这个过程是十分考验工匠技艺的。

“制作阿尔卑斯号角最关键的一步,自然是要选择一根完美的杉木。”老板亨兹·切尔玛(Heinz Tschiemer)不到30岁就接管了这家近15年的长号工坊。他介绍道:“现在伯恩特使用的木料可都是来自‘家门口’。”因为哈布凯恩气候干燥,树木木质中含水量低并且生长缓慢,年轮间距很小,用这样的木料制作长号更加坚实,可以吹奏出更加美妙的音色。20世纪30年代之前,制作长号的木料都是石崖边生长的杉木,借用在山坡生长而形成的弯曲根部制成弯弯的喇叭口。“就在2012年,我从阿诺德老人手中接管了伯恩特。”一年内,亨兹引入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打破了木材的地域限制。设定好程序,电脑操控机械就可切割出长号弯曲的形状。再化整为零,将柄管、中段管、尾管和管口等分别制作,组合后弯曲成形,大大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

但是,亨兹先生说,无论哪一种办法,地道的阿尔卑斯长号不可能离开匠人之手。即使使用机械把中腔挖空,接下来杉木也要一层一层地被打磨至壁厚为3~7毫米左右的凹槽,直至达到阿尔卑斯长号的完美曲线。仅仅经过几个小时,地上就铺满了厚厚的木屑。

修整打磨,再用胶把劈开的杉木粘合起来,并用藤条、柳条等加以固定后涂漆,并在喇叭口的四周描画一朵阿尔卑斯雪绒花,或是一个长着弯角的牛头。最后,还要有一个由橄榄木或核桃木制作的号嘴。即使引入了机器生产,制作一支号角也需要70多个小时的劳作。正因为如此,一支阿尔卑斯长号的售价惊人,往往达到3000瑞士法郎以上,约合2万人民币。

一刀一刀地打磨,一丝一毫的厚薄都影响着微妙的音色变化,“只有这样,阿尔卑斯长号才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性格。”再遇到一位吹奏技艺出众的牧者,“两个灵魂就变成了一种语言,和生生世世不离的大山对话……”

上一篇:夕阳下的风车 下一篇:老工具是我一生的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