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遭遇拐点

时间:2022-08-05 05:56:35

信托业遭遇拐点

“今年的日子确实比往年要困难。”一家国有信托公司的高管谨慎地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一季度看,他所在的公司原计划发行5只信托产品,但是最后成功的仅一只。夭折的原因,一是市场受到挤压,二是信托公司因谨慎而主动放弃了项目。

“不少客户一直提醒不希望配置太多的信托产品。”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的高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原因是从2013年底以来,信托产品频频曝出兑付危机,引发市场担心,另外信托产品的收益也越来越没有竞争优势。

从2013—2014年一季度,信托业仿佛坐了上了过山车,既体验了直上云霄的,也遭遇了高空滑落的惊魂。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一季度集合信托发行规模同比下降了近4成。

萎缩的政策红利,被挤压的渠道优势,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集中兑付的压力……众多问题一并摆在了信托业的面前。

在风险面前,监管从严业已成为大势。4月中旬,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99号文),要求股东兜底流动性,还锁定了资金池整改方案的最后期限。

有评论说,“99号文”也指明信托转型的方向。但是前述信托公司高管还是表示,转型是系统工程,既需要信托公司努力,也需要政策扶持。而现在最让他头疼的是,业务急转直下,转型也难以一蹴而就。

疲态尽显

2013年,信托行业管理资产总规模一举迈过10万亿元大关,一举超过保险业,成为中国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行业。信托行业庞大的规模,得益于过去几年经济爆发式增长,但其快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许多风险。如今,经济增长乏力,信托遭遇拐点,风险便逐渐暴露出来。

2014年初,吉林信托近10亿元信托产品逾期未兑付;华润信托稳益系列集合信托产品也出现本金大幅亏损的状况;中诚信托振富煤矿集合信托项目被曝出违约风波……虽然以上事件最终在多方斡旋下都得以解决,但是,接二连三的违约风险已让投资者风声鹤唳。

一家中型寿险公司的投资主管明确表示,今年会非常谨慎地投资信托。“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所以投资必须安全。”他还透露,对于公司此前投资的信托项目,正在加强跟踪。

一位私人银行的经理则直截了当地表示,会按照客户的要求,减少信托类产品的资产配置。至于原因,他表示,一方面是兑付危机风险,而另一方面则是信托产品收益下滑,与各种“宝”,甚至银行理财产品相比,没有太大的竞争力。所以考虑到稳健,宁可减少信托配置。

除了客户流失之外,频繁曝出的兑付危机还直接影响了信托的代销渠道。据报道,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已经停止信托代销。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其他银行虽然未明确与信托划清界限,但代销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不公开发售。银行方面解释说,这是为了为避免代销信托理财带来的客户风险和法律纠纷。

在市场需求减少的同时,以往支撑信托爆炸式增长的因素也发生了改变。信托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规模,与银信合作以及地产信托的大量发行密不可分。

2010年开始,银监会多次下文规范银信合作。此次99号文更是要求,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产品和合作业务,必须以合同形式明确项目的风险责任承担主体,提供通道的一方为项目事务风险的管理主体,厘清权利义务。

“这会直接导致银行借助信托手段的出表规模会减少。”民生证券分析师张磊认为。

“虽然此前通过银信合作,信托业的规模得到了飞速增长,但是实际上信托公司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前述国有信托公司高管也表示。他还透露,银信合作基本上是银行主导,信托做通道的产品,信托公司在其中的利润仅占15%,除去发行成本,基本就是“赚吆喝”。

地产信托也曾经是各信托公司争抢的“香饽饽”。此前,国内房地产和矿产领域发展相对较快,融资需求也较为旺盛。地产信托一度成为利润龙头。但是,今年房地产信托成立规模却在大幅缩水。

据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类信托的成立规模为506.81亿元,较2013年一季度640.7亿元的规模大减20.9%。

前述高管表示,房地产业目前受到严厉调控,部分过分依赖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公司,正在进行业务机构的调整。

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旸表示,今年信托产品从供需两方看,都处于低迷的状态。并且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这种状态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信托公司应该尽快谋求相关业务转型。

通道优势消失

在市场需求缩水的同时,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与信托公司的竞争却日益激烈。

仁和智本资产管理合伙人陈宇认为,在中国分业经营金融管制体制下,中国的信托公司成了唯一可以涉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看似信托什么都能做,但是其实什么也做不了,最后沦为通道。

在泛资产管理时代,信托的通道优势也在逐渐消失。

2013年年底,银监会批准中信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至此,银行正式提枪杀入资产管理业务的角逐。而此前,证监会、保监会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变动,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正规军”也悉数登场,中国泛资产管理的时代正式到来。

“在泛资产管理混战中,信托传统的优势正逐渐消失。因为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的理财产品也具有了类似信托产品的私募融资功能。另外,随着资管通道被打开之后,包括券商、基金均可以开展类信托的业务。”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银行界人士说。

内外交困之下,信托公司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平安、新华两家信托公司已经尝试采用事业部形式,打造财富管理品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平安信托还以向客户提供定制投资服务,获取盈利。

中融信托的报告表示,泛资产管理时代,信托公司仍有一些独有制度优势,将在家族理财、遗产传承、资产避税、股权代持等方面发挥其他机构难以企及的作用,只要策略得当,完全可在资产管理市场混战中胜出。

报告还建议,信托公司应根据实力、品牌、资源禀赋和客户积累程度,对此进行差异化选择。具有较多资源积累的大型公司,可搭建“产品销售”和“财富管理”并行的平台,以销售积累客户,以财富管理留住客户,实现转型。

但是,信托要摆脱过去做通道的影子,成为具备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能力的机构,才有存在的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讲,信托要走的路还很长。

监管趋严

在信托监管方面,99号文拟进一步规范资金池运作,建立流动性支持和资本补充机制。

一位接近银监会非银部的知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宏观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变数,信托业也出现一些风险事件。在此情况下,银监会正转变监管思路,注重信托业的风险防范与处置。99号文的下发是为了从信托业内部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也是为了从长远倒逼信托转型。

为了配套信托监管政策,记者了解到,银监会正在牵头搭建一个信托产品电子化监管平台,要求信托公司每开发一个新的信托产品,入市前都要先录入该系统,监管部门可在系统上直接审查。

此外,99号文中提到,信托公司股东应承诺或在信托公司章程中约定,当信托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时,给予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有评论认为,99号文强化了刚性兑付的可能。

前述知情人士说,这是误读。信托业要成为真正的受托理财机构,在机构尽职及完善问责的同时,兑付机制市场化不可或缺。

他还指出,刚性兑付带来风险意识淡漠,可以说是信托乱象频发的深层原因。银监会目前正在考虑参照保险保障基金,设立一个专门的信托稳定基金,以保障信托业的安全发展。该基金将在兑付风险发生时,给予投资者一定额度的损失补偿,也会对于发生风险的信托公司实施必要的救助。

记者了解到,信托稳定基金的设立,银监会还需要与央行、财政部等多部委沟通。该基金初步意向为信托公司按照风险资本余额的缴纳,但是比例多少尚未确定。

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同银行一样,信托今年的重点工作也是防不良率的高发。但是目前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表面上,信托的不良率仅反应自营资产的情况,但是实际波及面会很大,信托的不良风险是个没有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与此同时,2014年信托行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不少信托产品面临兑付压力。美银美林预测,信托违约的下一个高风险期将在2014年4—7月之间。

上一篇:香港整肃资本市场 下一篇:《六合秘籍之姬龙峰》之《英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