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讨

时间:2022-08-05 05:52:29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探讨

小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中高年级每学期的数学教本中都设有“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该部分内容凸显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和教学,有着比较强的针对性、概括性和总结性。在教学中,由于每学期本部分内容安排的课时不是很多,一般2-3课时,因此,如何抓住这仅有的课时数把教学任务和目标达成,需要教师精心的课堂设计,准确的目标定位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等环节。因此,如何把这部分内容上好,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细致的研读教材

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数学课本上在每一学期都开设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课时都不长,一般都在两到三课时。我们在研读教材的时候,也很快就能把教材读完。但是我从内心感觉到这里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都比较高。这些内容都是用相应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计算与复杂的数量关系。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形成数学意识。这部分的内容所采用的教学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甚至动手能力。

二、“赶”着走不如“引”着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呈现出问题情境时,如果时机不成熟,或者说导入不够,学生从初步接触到逐渐深入可能会感到难度的跨度比较大,更有部分学生会有非常困难的感觉,然后在具体应用策略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困难,甚至无从下手,最后不但没有尝到学习的乐趣,反而成了负担。这样最后就会变成赶着学生学习。因此,学生在参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主动的接受状态,让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参与之中。这样真正去掌握这一课所蕴含的教学思想,这样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引的作用,引得好才能扎的准。

三、思考学习之后的些许体会

(一)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小学高年级,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数学问题呈现方式的丰富多样,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传统应用题教学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而相对轻视了相关信息的整理,这在新教材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部分学生偏好辅助手段,认为直观、简洁,有助于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是一些信息比较杂乱的题目,更能凸显其优越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直接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而不喜欢辅助手段,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整理信息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策略。对于学生呈现的多种策略教师要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注重调动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沈重予老师指出,给学生解答的数学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学过且记住的题,学生一看即知道怎样解答;另一种是从未见过的陌生题,学生暂时不知道可以怎样解答。《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练习显然属于后一种情况。学生需要通过“探索研究――创新性地运用已有经验――重新的认识”。这样的练习应注意三点:

1.充分凸显例题的作用,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研究一个问题,就要让学生学得透彻,不仅知道解答方法,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策略意识,习得策略技能。我们在教学“替换”策略的时候,在教材中呈现的是倍数关系的替换,而在习题中又出现了差数的替换,有的老师喜欢把这两种替换的方式提炼出来,作为两个大的例题去讲解,这样教师做的过细,学生反而发挥主动性较少,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

2.教师讲解为辅,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在讲解中将问题的难点分解以后,问题本身也就失去了其思考的价值,应该坚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尝试,互相甄别对错,进而形成正确的理解并解决问题。这样的处理或许花时间较多,学生也会错误百出,但毕竟是学生真实思维水平的反映,这样几经打磨,学生的思维水平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学习的兴趣也会长盛不衰的。

3.形式要多样化,富有挑战性。难度大且形式单一,学生难免会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合理取舍并进行有效地整合、恰当地改造,力图使学生的探索动力源源不竭。练习设计体现梯度。大部分学生有挑战难题的愿望,意味着我们的练习设计应体现一定的梯度,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尝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总之,课堂上要既让学生愉快,又让学生有刻苦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刻骨铭心的体验中会寻找到一份成功的欢悦,在潜心钻研的过程中能开启智慧的大门。

(三)理解教材的高度问题

仔细阅读、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题和练习,我们会发现:问题变化多于重现。题目千变万化,但有一点不变,这些题都可以用同样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些题目的处理原则应该是《教材分析》中指出的:以不变应多变的原则。教学中如何实现这种高屋建瓴,以简御繁的学习理解,我认为最主要是:应以策略为抓手,以理解为线索,在实践中学习技能,以不变涵盖多变,实现策略意识的形成,策略技能的掌握。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感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上一篇:近点,再近点! 下一篇: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自我修正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