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时间:2022-08-05 04:18:59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摘 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医药在糖尿病足临床及实验研究上的研究现状,旨在总结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综合治疗中的经验,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药;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355-01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指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出现溃疡、骨及关节病变及其所引起的坏疽,通常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外伤并发感染所致。中医药在糖尿病足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分析如下

1 糖尿病足的中医病机分析

糖尿病足属中医“消渴病”继发的“血痹”、“脱疽”、“筋疽”、“足疽”、“阴疽”等范畴。糖尿病足在中医古籍中已对消渴并发的足部病变有了一定的认识[1],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发满气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详细记载了糖尿病脱疽的临床症状,指出“脱疽生于足指之间,……甚则攻于脚面,痛如汤泼火燃”。尹德海[2]认为消渴病之脱疽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初发之时气阴亏虚夹有血瘀,脉络失和,中期瘀久化热生毒,或染毒,湿热瘀毒内蕴,热毒炽盛,以邪实为主;晚期正气亏虚,余邪稽留,以虚为主。

总之,糖尿病足中医基本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血脉瘀滞,不通不荣,肢端肌肤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复感外邪,而成脉痹、脱疽。故消渴病足是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不足,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本,以气血瘀滞、络脉瘀阻、湿热火毒炽盛为标,以络脉瘀阻、血行不畅为病机关键。病位在血、脉、筋

2 糖尿病足中医临床研究

目前临床上采取的中医药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中药内服;二是中药外用

2.1 内服中药研究

2.11 单味中药研究

胡华娟等[3]总结糖尿病足处方用药中,所用中药达144种,应用最多的就是黄芪、当归,治法以益气补血扶正为主。其次是金银花、赤芍、丹参,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增加疗效。在处方用药比例中补益药占38%,清热解毒药占26%,活血化瘀药占22%,说明用药基本切合糖尿病足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

2.12中药方剂研究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补益气血滋阴、清热解毒活血的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四妙勇安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六味地黄汤等[3]。在方剂的应用上仍保持中医药学整体观念的特色,主张辨证分型论治:如尹德海[2]将消渴脱疽分为六型:①血瘀阻络型,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味;②阳虚阴寒型,治以温阳汤;③瘀毒阻络型,治以四妙活血汤加减;④湿热阻滞型,治以三妙散加减;⑤热毒炽盛型,治以五味消毒汤加味;⑥气血不足,余邪未清型,治以托里消毒汤或十全大补丸加减。中药煎剂的药理作用[4]有以下作用:①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②清除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抑制自导的神经细胞调亡;③改善微循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而改善神经营养

2.13中药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有丹红注射液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如全身及局部使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循环,提高疗效[5]

2.2中药外用研究

中医外敷疗法,“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为有力”。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在全身整体辨证的基础上,重视局部辨证。目前临床常用熏洗浴足、外敷、按摩、物理疗法等综合应用。外治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温通经脉益气活血等法则,所用剂型有外洗剂、湿敷剂、散剂、膏剂、擦剂、锭剂等

中药熏洗具有热浴和药浴双重作用。热浴能松弛肌肉筋骨,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物在热能的作用下通过皮肤毛孔等直接吸收进入血脉、经络而发挥药效,可促进血液循环,血管扩张,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从而改善或修复足部血管、神经及创面,达到治疗糖尿病足的目的[6]

中药浴足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仍可辨证分型,分别选用不同的中药浴足方。又可分为单纯的中药外用,以及联合物理疗法,以提高疗效。如谢敏崇[7]将糖尿病足分为3型:①湿热蕴毒型:四妙勇安汤;②寒凝阻络型:阳和汤;③气阴两虚型:顾步汤。联合中药外敷:感染重给予生肌玉红膏(紫草、当归、白芷、血竭、乳香、没药等组成)外敷,创面周围红肿局部皮肤敷以如意金黄散或金黄膏(金黄散、香油、黄蜡等组成),有新鲜肉芽生长后给予生肌象皮膏(生地、龟板、象皮、石膏、炉甘石、血余、香油,黄蜡等组成)外敷。王长路等[8]认为糖尿病足局部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湿热和瘀血是贯穿糖尿病足始终的主要病理改变,并将糖尿病足坏疽分为四型:①湿热蕴结、热盛肉腐的阳证,治以溃疡油、祛腐膏;②阳虚寒凝、经络阻隔的阴证,治以参茸回阳膏、蚓黄散;③气滞血瘀、余毒未脱的瘀证,治以溃疡油、活血生肌膏;④气虚血瘀、湿毒未尽的虚证,治以养阴生肌散、青黛膏。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药外用联合物理疗法也为临床所常用,如张勤等[9]用清热利湿解毒方(桂枝、荆芥、细辛、红花、葛根、鸡血藤、丹参、白术、土茯苓、没药、石榴皮、川牛膝)足浴,联合足部穴位按摩可减慢糖尿病足病变进展,减少溃疡和坏疽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其有效率(96.7%)。安苏芳等[10]用黄芪、赤芍各25g红花10g乳香、桂枝、透骨草各30g没药、牛膝各15g,共研细粉,加凡士林自制成外用软膏,分别敷于下肢溃疡处,联合臭氧浴20分钟每天一次,2周1疗程,可显著提高溃疡愈合。陈玉翠[11]观察溃疡洗药(金银花30g黄柏30g苦参20g蒲公英20g大黄15g紫花地丁15g乳香15g没药15g当归30g川芎20g赤芍20g牛膝15g连翘15g生地黄15g桃仁15g红花15g甘草10g苍术15g)熏洗30分钟每天2次,联合红外线照射20分钟每天2次,15天1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疗效,结果显示可显著提高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3 糖尿病足中医实验研究

目前对于糖尿病足的中医药相关实验研究较少。张东萍等[12]研究发现陈兰花冲剂可降低糖尿病足大鼠血清中CRP、IL-6、TNF-α的水平,说明陈兰花冲剂可能通过减少糖尿病足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控制炎性反应治疗糖尿病足。周倩等[13]进行体外研究显示一定浓度(10~160ug/mL)黄芪多糖(AP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增加胶原合成,且在该剂量范围内呈量效、时效依赖关系,从而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4 总结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以临床研究为主,从中药、方剂、辨证、分型、外治等方面研究较多,积累的丰富的经验,但临床样本量较小,且缺乏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疗效评价标准。对于糖尿病足尚未形成统一的辨证论治分型,且外用中药无一定的制剂。中医药在糖尿病足治疗的控制糖尿病、防治感染、改善循环、减轻疼痛和局部处理等综合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为发挥中医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下一步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金喜.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及其实践,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67-68.

[2] 尹德海.糖尿病足及其消渴兼证“脱疽”及其中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6,34(6).

[3] 胡华娟,詹锐文,詹昊冰.100条糖尿病足处方用药规律分析,现代医院,2009,(9):149-150.

[4] 李先锋,常先荣.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3例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299-300.

[5] 黄志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分析.中外医疗,2011,23:19-20.

[6] 王焕利,陈磊鑫,韩迎.糖尿病足辩证施护观察.山西中医,2011,27(8):54-55.

[7] 谢敏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级的临床分析.现代医院,2011,11(9):51-52.

[8] 王长路,杨博华.中医外治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现状.北京中医药,2008,27(3):226-228.

[9] 张勤,杨芳,徐辉.清热利湿解毒方足疗对早期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作用.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8):689-690.

[10] 安苏芳,孙蓉媚.中药外敷加臭氧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11.46,(7):505.

[11] 陈玉翠.中药熏洗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与护理.光明中医,2011,2(6):1256-1257.

[12] 张东萍.曹建春.奚九一/陈兰花冲剂对糖尿病足大鼠血清中CRP、IL-6、TNF-α的影响.医学研究杂志,2011,4(8):114-118.

[13] 周倩.王艳.肖正华等/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足溃疡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解剖学研究.2011.33(2):135-137.

上一篇: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下斜疝修补术手术护理 下一篇: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