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君所短 为词人所长

时间:2022-08-05 04:03:57

【摘要】王国维认为李煜“为人君所短,为词人所长”,可以说对后主的评价符合艺术的辩证法。李煜由于生性恬淡,生活奢华,崇尚神佛,喜欢书画,最终使得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正是由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才促使李煜后期词一改花间词的作风,眼界始大,随性神秀,以悲为美,被称为词中之帝。可以说是成也帝王,败也帝王。

【关键词】李煜;薄命君王;词中之帝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总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短处,亦即为词人长处。”此中的词人和后主都是指李煜,认为李煜兼有亡国之君和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

一、为人君所短——薄命君王

李煜出生的时代,正逢中国政治大混乱的局面,历史上称它为五代十国。李煜天资敏慧,容貌出众,“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据说,帝舜是重瞳,因此,后人每以重瞳的人为帝王之相。 可是他却没有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趁势而起。可以说是文士气有余而帝王气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性恬淡。李煜曾经给自己起“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等别号。同时,由于身为皇太子的李弘冀为人多疑、待人苛刻,当时还是安定公的李煜害怕被他猜忌,一直不敢参与政事,寄情于读书写词。南唐旧臣徐铉曾说:“煜常从容与近臣曰,卿辈从公之暇,莫若为学而文,为学而文,莫若讨论六籍,游先王之道义,不成,不失为古儒也。”后来,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时,钟谟就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就认为李煜为人懦弱,缺乏霸气,不是君王的合适人选,而他的弟弟李从善性格果敢稳重,适合继承皇位。

(二)生活奢侈。据《五国故事》、《清异录》等记载,李煜的宫中的确是装饰得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如以销金红罗壁罩,以绿钿刷饰窗棂,以宝珠悬于空中照明,红烛高烧、嫔妃鱼贯的场景更是时时随处可见。由于过于宠信周娥皇,李煜在宫中还为她专设司香宫女一班,她所使用的焚香具都以金银玉精制而成,其中光是有名目的器皿就多达数十件。

(三)信佛佞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可以说李煜的信佛佞佛,贯穿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为了提倡佛教,在南唐风雨飘摇、国库空虚之际,大力重修佛寺,广度僧侣,不遗余力地从事扶持佛家的事业。

(四)能书善画。受到其父李璟的影响,后主也博通众艺:一方面自创了摄襟书、金错刀、拨镫书三体;另一方面擅长画山水、翎毛、墨竹等;同时,精通音律,不仅自创《念家山曲破》等乐曲,还和周后一起审订《霓裳羽衣曲》的残谱。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然而,现实是如此残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不仅原先奢华享受的生活已经成为历史,想做政治虏臣的他最终也难逃被宋太祖毒死的命运。 难怪诗人郭麟为之叹息:“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渔隐丛话前集·西清诗话》中宋太祖也说:“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

二、为词人所长——词中之帝

后主词大体可以以975年南唐被灭亡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风绮丽婉转,技巧高超。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宫廷纸醉金迷的生活和痴男怨女的柔情蜜意。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虽写纵情声色的生活断面,但刻画精细,歌女的舞姿醉态形象鲜明,画面多姿多彩,富有立体感。未脱花间窠臼,但是笔下的女性形象却自然率真。《菩萨蛮》里“花明月黯笼轻雾,……教君恣意怜。”情窦初开的少女夜半与心上人幽会,一系列的描写,将少女因热恋而情至之极而不复检束的心理活动表露无遗。李煜为小周后所作,在不经意的调笑之中,蕴藏了深深的爱意,并且与“蓬莱院闭天台女”、“铜簧韵脆锵寒竹”两篇合为联章,已是突破了传统的抒情小词的境界了。另一类是受制于强宋、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功业无奈的哀愁。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整体上看,李煜前期的词虽有所突破,但仍然不脱花间词的范畴。

后期——词风凄凉悲壮,意境深远。李煜从贵为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亡国奴,这种天翻地覆的转变也意味着一位千古词坛的“南面王”的出现。古往今来,对李煜词作的高度评价主要集中在他亡国后的作品,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一)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词为士大夫之词。”他认为词发展到李煜,题材内容扩大了、词的意韵加深了。这“眼界始大”专指李煜降宋后的词作。这些作品一改前期绮丽柔糜、幽雅浪漫、柔媚婉约的风格,而变得沉厚豪放、悲壮苍凉。亡国之后,李煜的风格发生了巨变,生活的天壤之别,让他从醉生梦死的君王生活中清醒过来。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他把这种难言的苦楚倾泻在后期的作品中。后期的词往往借助梦境,将往昔贵为九五之尊时的尊贵奢华的生活和如今身为阶下囚的苦愁凄凉的境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既哀婉凄厉又旷阔深邃。

(二)清新自然,随性神秀。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周济认为李煜在词句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以他们三人的作品来看,李煜确实不爱刻意修辞,他更加倾向于天然的词藻,作品融情于景,浑然天成,不拘于描写事物,抒情洋洋洒洒,他任用笔下的意象,随着心情的起伏而随意成文,意味悠长而回味无穷。这也正是王国维所说的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神秀”是一种艺术精神,读李煜的词,固然可以品尝其中灵秀的句子,更重要的却是领略其间幽雅的意境,它是一种艺术态度,是人性自在的光华。

(三)高度概括,以悲为美。降宋后的李煜词不仅以沉痛的心情抒发自己的悲慨,更难得的是他将个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上升对人类共有情感本质的探索,从而使这种情感具有深广的包容性,他用他带着苦难气息的作品为世人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气氛。中国人至古而来“尚悲”,李煜“以悲为美”构成了他后期词作审美意识的关键,提高了他词的审美意义的同时也获得了后世无数人的共鸣。

从上可知,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的一生无疑是失败的,他既不能任用贤能,又不能整军纪武,最后当了亡国俘虏。可以说,就如同“穷而后工”的道理一样,李煜正是经历了“薄命君王”的坎坷遭遇,才成为风流一代的“词中之帝”,短暂的一生才有在艺术上取得大成功,真是“成也帝王,败也帝王”。这正如清人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尽沧桑句便工。”艺术的辩证法原来如此。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谢世涯.南唐后主词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

[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卜务正.试论李煜词的审美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3.

[5]张岚,张宏敏.试论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色[J].临沂师专学报.1998:4.

[6]颜莉莉.薄命君王绝代词:李煜词“情境”之浅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院.2001:1.

作者简介:陈力夫(1980- ),男,安徽省马鞍山市人,现任职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星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上一篇:让孩子在纠错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下一篇:认识整时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