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农机化的发展

时间:2022-08-05 03:40:10

论现代农机化的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加快农业机械化,必然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促使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特别是农机直补政策,更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继续完善扶持政策

实施多年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最有效的政策。政府将通过购机补贴政策调整农机存量结构,用选择补贴对象的方式推进农机服务专业化,用选择补贴机具种类方式促进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用调整补贴实施范围方式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加大政府行为的参与,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扶持机械化事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和强有力的支持,市场调节和农民自发力量也不能忽视。

二、不断拓宽农机服务领域

加快建设农机服务体系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流转发生重大变化,农机服务领域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林果业、畜牧养殖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大棚温室实施等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农业机械投入和引进方面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的出现,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发和拓展农机的服务领域。要通过政策扶持,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各个方面利用机械、技术、资本、服务等纽带走向联合,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以农机股份合作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协会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化服务体系,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服务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为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和农户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农机化投入机制。通过采取多层次补助,多渠道集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的经营方式来发展和壮人农业机械化事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努力开创多种所有制投入农业机械化建设的新格局。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兴办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充分保障农民群众选择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自。

三、大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专业队伍,健全完善好农机服务体系。着力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充分发挥贴近农民、靠近农田的基层农机推广职能。扶持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协会和农机作业服务队等服务合作组织,发挥广大农机经营者的作用。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农村经济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和示范区,开展试验示范、典型引路、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以点带面,提高示范效果,锻炼推广人员。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使土地向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集中,实施大户带动小户战略,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扩大推广效益,引导农民自觉进行投入,从根本上达到农机推广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要加强农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加强农机行政行为执行力度,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同时注重农机执法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做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切实树立农机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的权威和保护农机部门的合法权益。保障管理者、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之形成依法治机的良好氛围,使之适应都市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有关职能部门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市场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好包括农机操作、修理等多种适用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

四、努力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积极培养和引进农机人才,促进农机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加大农机人才培养力度,把农机化人才的培养、教育、培训列入政府人才发展规划。针对农机队伍的素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坚持采用分类别、分层次对各级农机管理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对现代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农业行政执法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从而全面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经营水平和依法行政管理能力。积极做好农机干部的继续再教育工作,针对年青、有潜力的干部,我们鼓励他们继续教育。针对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的现状,应积极引进人才,增加新生力量,保证实现农业现代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作者单位:158400 黑龙江省虎林市农机总站)

上一篇:简单炒股,简单获利 下一篇:浅谈铁力市种子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