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大垄行间覆膜品种试验研究

时间:2022-08-05 03:25:56

大豆大垄行间覆膜品种试验研究

大豆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一项新技术,选择适宜的覆膜栽培品种是这项技术的关键。大豆大垄行间覆膜可使土壤温度提高3-5℃,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大豆行间覆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墒情,促使大豆早发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提高产量和增进品质,并能促早熟,免受早霜危害,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2010年各农场科技园区进行了大豆大垄行间覆膜栽培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为大豆覆膜栽培选出适宜的高产品种,使我场的大豆单产再上新的台阶,提供有利的依据。

一、试验方法及材料

1、 试验方法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秋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水份适宜进行浅翻深松整地,深度35cm以上,耙地两遍,耙深18cm。要求地表平整,土壤细碎疏松,无大土块和暗坷垃。10月15日起大垄,垄台高度20cm,台面宽90cm,台面无坷垃,无秸秆,垄距一致,垄直,百米误差不超过10cm。

5月1日开始播种,采用2BM-3型气吸式覆膜播种机搭配小型覆膜机播种。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作业,土壤保墒好。垄距135cm,地膜宽60cm,厚0.01mm,选择拉力较强的薄膜。垄上大豆苗带间距60cm,膜外精量点播,肥在膜内侧10cm,种子在膜外距膜的距离控制在3-5cm,每间隔10-20米膜上横向压土,防止大风掀膜。使膜成弓形,以利于接纳雨水,雨水流向两侧的大豆苗带。选用4个品种,以合丰50为对照,播种密度1.8万株/亩。

地膜覆盖后有增加肥料利用率的作用,施肥量总量21kg,商品量磷酸二铵12kg、尿素4kg、硫酸钾5kg。采用分段施肥法,基肥占70%,1/3肥施于种侧膜下6cm深处,2/3肥施于种侧膜下10cm深处,根际追肥占30%,在大豆初花期结合中耕进行,在根际外侧8cm、深8cm处追施。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4个,合丰55号、垦丰9号、垦农28、合丰50

2、 田间管理措施

中耕3遍,在出苗期、大豆3片复叶、大豆封垄前进行。

叶面追肥: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结合防病、防虫喷施叶面肥3遍。

化学灭草: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技术,配方96%金都尔1.5升+48%广灭灵1.0升+80%阔草清45克/公顷,药量准确,喷洒均匀。

7月5日人工揭膜,将残膜全部清理、回收干净,防止形成白色污染,影响下茬作物生长。

病虫害防治:用化学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灰斑病。

收获:成熟后采用人工收割,单收单脱、测实收产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今年的气象条件

可以看出由于前期降水量较多,土壤含水量大, 5月1日播种,播后墒情较好,气温高,出苗率好。7月份共计降雨210.7mm,比历年多85.2 mm,平均气温21.7℃,比历年高0.4℃,此时正值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良好的气候条件,促使大豆结荚部位较高,节间较长,平均株高达111.5cm左右。8月份共计降雨200.1mm,比历年多46.6mm,平均气温21.3mm,比历年高4.6℃,由于排水良好气温较高、日照充足有利于大豆鼓粒及成熟。今年有效活动积温集中在播种后至成熟期,特别是8月份气温比历年高4.6℃,生育期有效活动积温合计1193.1℃,是今年大豆成熟好、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2、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合丰55和垦农28,分枝多,达到1.1和1.4,而垦丰9和合丰50分枝少。参试的4个品种株高均超过100cm,最高达到115cm。结荚都达到10层以上,其中最多的是品种合丰55,达到16.1层,比对照增加了两层。底荚高最低的是合丰55,21.3cm;最高的是垦丰9为 30cm。在覆膜栽培方式下,品种抗倒伏能力表现好的是合丰55和垦农28。垦丰9倒伏最重。

3、产量性状调查

4个品种中单株荚数最多的是合丰55、44.6个,最少的是垦丰9为31.2个,单株粒数由多到少的排序是:合丰55>垦农28>合丰50>垦丰9,最多的是合丰55,单株粒数112.6个。产量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种是合丰55,其次是垦农28。参试的4个品种苗期长势好,出苗整齐一致,结荚层数多,茎秆粗壮,抗病能力较强。说明覆膜栽培能促进大豆的营养生长,使个体发育充分,粒鼓饱满。

三、结论

1、大豆覆膜可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肥料利用率高。垄上播种使植株分布得更加均匀,单株受光均匀,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种植的密度在19.1-22.4株/m2,有些密,明年要降低种植密度,以利于大豆植株的光合作用和植株的个体发育。

2、这次大豆覆膜试验,栽培条件良好,4个品种都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合丰55今年表现最好。采取覆膜栽培方式种植,要选择具有丰产性状好,喜肥水,植株分枝多,抗倒伏能力强,抗病的品种,这样才能发挥覆膜栽培的优势,获得较高的产量。

3、虽然大豆覆膜栽培成本增加,但是产出效益还是比较大的,增产效果明显,增收的效果也明显。

(作者单位:156202 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九0分公司)

上一篇:浅谈“利合16”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