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实验教学为初中物理课程扬帆起航

时间:2022-08-05 02:21:27

如何让实验教学为初中物理课程扬帆起航

在学校教育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有效支撑的基础性学科.尤其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实验教学不仅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是初学者通向快乐学习殿堂的敲门砖和金钥匙.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感观资料;同时在认真配合与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记忆;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又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本文就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过程性做法和相关措施等方面谈谈笔者的观点.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是以物质内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科学地验证相关原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进一步掌握教材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配合教师并积极参与实验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他们的认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并从根本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讨论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主要作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初中学生正处于情趣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实验教学可谓是情有独钟、百做不厌.中学物理尤其初中物理实验,它是教材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物理实验课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认真观察能力、手脑联动能力、数据记录与整理能力、问题解析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比如,磁场和磁感线知识比较抽象而且难以理解.如果缺乏实验教学的有效支撑,学生听起来既显得枯燥无味,思维理解也远不如实验活动效果那么好.与此相应的是,教师如果利用投影仪,直观演示“铁屑在磁铁玻璃板上规则排列”的现象,同时演示各类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则能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之下快速有效地接受磁场的客观存在以及磁感线的分布图景形象.此外,学生有了实验教学的基础和能力,就会在条件允许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与合作学习.这样,就会更好地促进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培养良好习惯和学习品质,为促进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

2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1以情趣教学为抓手,重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情趣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这种由情趣转化而来的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动力性、指向性和强化功能,完全符合并能充分促进人的学习心理和行为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重视实验课教学活动,并以此为有效抓手,把学生逐步引向“善教乐学”的良性发展之路.每当接触新的物理概念之前,笔者总要通过相应实验活动来努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心态和探究行为,从中攫取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比热”前实验如下:取出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的液体(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用两盏同样的酒精灯给它们同时加热,让学生注意观察两种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适时提问“如何才能让水温与煤油的温度相同呢?”接着通过实验提出“若要把它们升为同样的温度,哪种吸收热量更多一些?”这样一来,既把“比热”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概念变得容易多了,又把学生情趣真正地激活了起来.

2.2以提升质效为追求,重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当今世界教育领域流行如下说法:“我听了也就会忘了,我看了也就记住,我做了也就懂了.”这与“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践表明:对于物理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其最大因素并非在于智力,正是因为他们缺乏认真观察的学习品质和丰富多元的感性经验.而这些品质和经验恰恰就是物理思维的基础.也就是说,要想切实提高物理学习的质效,必须真正地重视实验课教学,从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不断增强其丰富的感性经验,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基铺路.“没有实验的物理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教学.”德国物理教育界的这一说法所表达的正是此意.比如“物体沉浮实验”:把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接着缓缓地倒入一些清水并加以搅拌,随着盐水的逐步稀释,鸡蛋所排开液体的体积随之增大,并且它由原来的漂浮状态慢慢地变成了悬浮状态,时间稍长些终于沉入到了水底.经过细心观察和物理性思维,学生们很快地明白――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状态,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光靠教师的口头讲述能有如此之效吗?

2.3以培养能力为目标,重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能力与素养既是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元素,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就初中物理来说,无论演示实验还是自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都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对而言,自主实验活动更加重视并强调对于学生手脑联动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既可实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目标,又能从中获取“实践出真知”的效应.自主实验就是以多人实验小组为单元,在教师的有效主导和帮助下,学生真正地进入主体角色并且有目标性地进行学习探究活动.比如“电路的连接方法”,笔者把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首先,让学生分组自由连接,许多小组经过摸索后把现有器材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电路――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了.然后,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似电路并组织学生比较讨论和归纳,得出了“串联”法.接着,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开启一种完全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在学生小组完成后,师生比较归纳为“并联”法.最后,教师提出“在两种连接法中分别取走其中一只灯泡,另一只还会发光吗?”各小组再次实验和比较,完全搞懂了两种连接法的特点.

2.4以课堂延伸为平台,重视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主实验,由于受时间、场所和器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的次数和频率还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初中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在确保安全因素前提下,努力把学生自主实验从课堂教学引向课外拓展,从教材内部引向社会生活中去,积极推促并有效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勤于实验、乐于实验、善于实验的良好习惯、学习品质和实践创新精神.比如“压强实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课后或回家拿出一只鸡蛋,单手握着并使劲挤压,结果无论怎么用力都难以破碎;而只要把它在碗边上轻轻地一敲即破.从中得知――压强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又与受力面积有关.其实教材中的许多小实验和小制作,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以及“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等,既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又非常生活化.这些都是延伸实验的良好素材.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既是物理课程体系中的有机部分,又是一项无可代替的重要内容.实验在培养学生德育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教育价值逐渐彰显出来,在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领域的教育功能也逐渐得到了体现,教师若能把其中的实验教学真正地重视起来并付诸实际行动的话,定能营造出一种善教乐学和事半功倍的良好环境.

上一篇:中电信“天翼大数据”品牌 运营商能否做好数据... 下一篇:浅析经验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教学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