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

时间:2022-10-13 10:49:19

浅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

摘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第一要选好材,第二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选好材是先决条件,而进行科学的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进行对比发现,国外短跑运动员比国内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符合短跑运动员的身体标准,因此在成绩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本人就如何针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提出了要求,并制定训练设想。为今后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身高 体重 选材 训练

田径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也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体育强国都是田径强国。虽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奖牌总数居世界第二,但田径项目仅获2枚金牌。其中短跑是一个典型的速度项目,其水平高低对田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人尤塞恩博尔特以9.69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专家认为:造成短跑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步长与步频技术动作质量的差异,步长与步频是决定短跑速度的直接因素。身高、体重与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密切相关[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参阅和搜索了河西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有关中、外男子短跑优秀运动员资料参考文献多篇,图书馆报刊、杂志,并利用Internet广泛收集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观看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并统计和分析相关全程跑的技术参数,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②对比分析法。运用所查资料对国内外运动员的身体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2 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对比分析

2.1 步长、步频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 从表1 可以看出国外运动员的步频与国内运动员的步频大小差距并不是很大,更甚至超过了国外运动员。

从表1可以看出,博尔特跑完100m全程步数仅用了41.247步,比鲍威尔少了3.242步。在整个队伍中亦以“超大步伐”处于首位。而博尔特的平均步频只有4.257步/s,在整个队伍中是最慢的。博尔特的平均步长达到了2.424米,而国内只有陈家全达到2.18米。但是陈家全的步频要比博尔特的步频快0.309步/s,从而更加进一步说明了步长、步频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2.2 身高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体育专家认为:身高与短跑运动员的步频、步幅成正比,身高高的短跑运动员特点是:步频慢、步幅大;身高低的短跑运动员的特点是:步频快、步幅小,那么是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短跑运动吗[2]?从表2、3中发现,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平均身高是1.82米,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是1.74米,相差了0.08米。而从步频反面来看,双方的步频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步长差距却较为明显。从表1中,伯纳尔只有1.78m的身高,也能跑出略低于博尔特的步长。可见,身高与短跑有着一定的潜在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

专家们认为,身材高的运动员其灵活性、协调性相对要比矮个运动员差些,因而,步频能力并不十分突出[3]。从表1中可以看出,国内优秀男子100米跑的步频已经超过了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频,只是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与身高的差别相对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比较大。

2.3 身体形态的差异性分析 身体形态是人体结构的外部表现。包括身高、体重以及四肢的长度和比例等。短跑运动员的体能能力的高低,集中表现于身体形态、身体技能和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最佳组合,而身体形态又是其运动素质水平的物质基础条件。[1]

3 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基本要求

3.1 身体形态 ①身高。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方面,首先,要考虑短跑运动员的身高。以优秀短跑运动员身高、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为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表1中,博尔特的身高1.96米,体重88公斤,本身就具备躯干短、下肢较长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他跑时的超大步幅。②下肢。下肢长直接影响步长和步频。所以要求在一定的身高条件下,下肢较长,尤其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练短跑更为理想。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3.2 遗传 遗传因素一直以来是运动选材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进行短跑运动员选材时要看:第一,父母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健康情况;第二,母亲孕育时的年龄及健康情况;第三,兄弟姐妹及家族情况。

3.3 身体素质 ①速度:主要测试30m-60m跑的能力。②速度力量:短跑运动员除要求腿部具有快速力量之外,还要求上肢也要具有良好的快速力量素质。③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3.4 跑步的技术动作 跑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结合的周期动力。周期性技术不仅表现在动作结构方面,还表现在节奏方面。由于技术结构的逐步完善与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成正比。

3.5 心理素质 运动员在进行竞技体育运动时,既是身体运动(生理运动),又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可以控制和调节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1]选短跑运动员一般选外向性、活泼性和心理平衡、稳定性好的;以及自控能力、竞争意识强的短跑运动员。

4 短跑训练方法的设想

4.1 步频与步幅 步频和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并对立统一。改善步频和步幅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其练习方法主要有:原地快慢交替摆臂;高抬腿跑、后蹬跑;快速小步跑和跑台阶练习等。

4.2 力量练习 力量是短跑运动员最典型、最重要的力量。爆发力是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力量训练的核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短跑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3 全身性训练 ①以提高步长为突破口,加强步长能力训练。②加强上肢、腰腹肌力量训练,重视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水平的提高。③正确处理好步长、步频能力的发展关系,优化训练效果,促进步长、步频能力的协同发展。④在神经支配下,发展快速力量的训练,即爆发力。

4.4 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前提,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短跑获胜的关键。放松技术对短跑运动员的作用:一是减轻神经系统的负担,加快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有利于提高步频;二是增强神经对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增加主动肌的收缩力量,减小对抗肌的阻力;三是增大肌肉、关节的运动幅度,有效地提高步幅;四是增强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减小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能量消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体形态是客观存在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短跑运动成绩。步长和步频始终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根据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精挑细选;对运动员的训练要做到科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制定出科学有效地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田径短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辉.对我国100m跑成绩滞后的主因透视与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2):146-150.

[2]谭明义,伊军,李立群.中、外男子短跑运动员训练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2):12-13.

[3]尤书合.对影响跑速的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93-94.

上一篇:中职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牢记文化建设使命 铸就学校发展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