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方式不在花样多少而在有效性

时间:2022-08-04 10:06:16

上课方式不在花样多少而在有效性

一直以来,语文课改提倡用各种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可是,好多老师只注重了电教的工具的应用,过多地注意了上课时的花样,似乎电教工具越多,花样越多就能证明这个语文课就能实现教学目标,效果就是良好的,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怎么样让课堂更有效,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粗浅看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爱读书的特性

我个人比较喜欢古诗词,讲课文时,会不时地引用一些比教著名的诗句,碰到学生学过的或听到的,他们就会不需我强调自动背诵起来。比如:教授古诗词时,我会让他们自己先读两三遍,找出不认识的、难写的字词;学生会很认真地读,很认真地找,等他们完成这个任务后,他们对这首诗或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我会抽学生读,男生女生各一个(课堂时间限制)。然后全班学生齐读,这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诗词读了五六遍了,反应快的学生基本上能了解诗词的大意了。等学生了解诗词的大意及思想感情后,请两三个学生有感情地去读诗词,最后再请其他的学生对他们的读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不仅加深了,而且基本上达到了背诵的目标。

课文中有些名篇或经典的语段经常要求学生会背诵,对这些要背诵的篇目或语段我会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效果不错。具体做法是:把语段分为几个部分,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诵。这样的语段在讲课时都会重点讲,讲课时我就会让学生读,充分利用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前排读,后排读等方式,有时会把他们读的用录音机录下来,放给他们听,让学生找出感情处理不当的地方,这些方式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会反复琢磨读的语气和感情,次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那些语段了。

二、抓住学生想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心理

在小说的教学中,小说中的人物各有其性格特点,学生对这些人物会有自己的认识。只要教师抛出一个小问题,学生就会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我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课前我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且告诉他们即将采取的上课方式,让他们把小说中的人物的言行了解清楚。等到上课时,学生会根据自己对文中人物的了解,提出问题,另外一些学生要能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个别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学生进行大讨论。

三、不失时机地抓住能够表演的文章,让学生在表演文章当中的精彩片段的体验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小说或散文的教学当中,有不少的教师运用了这种方法教学,笔者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当中人物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请学生从文章当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自己在课余时间编个小小的课本剧,然后到课堂上表演给大家看。等这些学生表演了之后,请观看的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看哪个同学演的人物最接近文章当中的描述。学生会很带劲地点评,我要求学生把表演好的地方说出来,为什么说这里表演的好,同时也要把不好的地方说出来,为什么不好也要有理有据。这样一来,学生在很快乐的状态下,就把课文要点把握住了。其实,文言文的教学中偶尔也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背诵学习、背诵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四、散文教学中妙用录音机

有一次开公开课,课文是《秋》,因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的感情很丰富,就想给学生听朗读录音,从网上找时,发现配乐的朗读吐字不太清晰,而不配乐的朗读感情又不太充分。没办法,只好去借英语老师的录音机录自己的朗读。录了三遍,前两遍都因为有人打扰或者自己的感情投入不够没有采用,第三次,好不容易录完了,回放时发现有几处处理的还是不能让自己满意。总之只能将就着用。

上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且琢磨作者的感情。几分钟后,我让学生听我的录音,请他们仔细听,在他们听的时候,我突发奇想:可以让学生对我读的课一下评价,看他们对我读的满不满意。等他们听完后,我笑着问他们能不能听出来是谁的朗读,学生愣了一下,说好象是老师的声音。我就请他们对我的录音进行评价。他们起初爱于面子,都说好。但是,我说我读的时候故意把几个地方没处理好,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然后告诉我应该怎样读。这时,学生才来劲了,纷纷举手说那里感情该上去,这里感情该下来,那里的声音该缓和,这里的声音该低点。等他们发表完见解后,我请了一位同学来读第三段。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我把这位学生读的录了下来,等她读完后,我又回放了一她读的,学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训练阅读的教学方式,都感到很好奇,积极地评价这位学生的朗读。接下来,我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琢磨读法。学生读的很起劲,我觉得这种训练朗读的方式很有效果。

散文教学很难,教师一味的讲授,很容易使散文失去美感,甚至使优美的散文变的枯燥乏味。我借用录音机这个比较老旧的教学工具,带领学生自己去体味、琢磨作者在散文中蕴含的情感,效果真的很不错。

上一篇:生物课堂中概念教学尝试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