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礼范文

时间:2023-10-20 09:37:45

上课礼

上课礼篇1

同学们,当你们走进十二小的大门,是不是发现和上幼儿园的你们不一样了,不仅个子长高了,而且学校里的要求也和幼儿园不一样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是小学生了,是大兴区第十二小学健康、文明的一年级小学生了。

说到文明,有的同学会问:“文明是什么?”老师告诉你们:其实,文明很简单,它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当你有困难时同学对你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亲人时一句真诚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时的一句“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手之劳……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上课,比如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美术课、体育课等等,你们知道吗?好好上课也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今天,我要和各位同学说一说关于“上课礼仪”的要求。

首先,说一说上课前的礼仪

第一,要上课了,我们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应该在上课前一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文具等,书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左上角,端正地做好等待老师的到来,这不仅是文明的表现,更是对老师的尊敬。

第二,上课铃响了,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的上课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名曲《致爱丽丝》中的一段——是优美舒缓的音乐,第二部分是一段节奏紧张的上课铃声,当第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时,同学们要认真聆听、欣赏音乐,安静下来,当第二段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要端端正正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等待老师上课。不能下座位,不能说话,也不能乱动了,因为,不光你一个人,你的同学、你的老师都要准备上课了。认真坐好既是尊重老师,也是尊重整个集体的表现。

接下来,说一说上课的礼仪。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就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同学们,什么是专心听讲呢?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专心听讲就是要做到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和同学说话,然后头脑里思考着问题的答案,不随便说话和下座位,要做到像你们看电视和看书的时候那样。如果上课时你能做到专心听讲,那你就是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第二,举手发言就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表现。同学们,举手发言应该怎样做呢?今天老师也告诉你们:当老师提问时,如果你想回答,首先要举手,要在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才能站起来回答。而不能坐在座位上,想说就说,举手发言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听清楚自己说的内容,不随便说话才能听清楚老师和同学说了什么。所以,如果上课时你能做到举手发言,那你就是一个值得老师和同学们尊敬的人。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我们拭目以待,比一比,谁才是真正能够说到做到的文明的小学生,同学们,加油吧!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上课礼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高职英语

课 题:本文为2015-xd-018《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实践》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中国人民对外合作交流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英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英语学习者也必须在交流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知识。然而现今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们在谈到一些西方节日和风土人情的时候滔滔不绝,但当被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时,中国学生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如果学了外语就丢了母语,那外语学习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地方,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如何、品性如何、能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工作重点所在。“有才无德”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是不会受到企业重用,也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和各科教学之中,紧紧围绕着“树人”这个核心展开。

对于高职教师而言,无论从事什么学科,德育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和德育教育合为一体。德育教育在各个学龄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高职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1998年以来,高校开始扩招,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2000年以后,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开始逐年上升,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使命。这是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氛围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势在必行。

技能再专业、水平再高端,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在高职院校强化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

2.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构成复杂,在年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中存在一部分整体素质偏低的“后进生”。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很复杂,行为会经常出现偏颇。比如自制力差,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也不愿意接受老师的管制。如果受到批评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沮丧、暴怒的情绪。部分学生还存在放纵、焦虑、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加以引导、排解,不仅会对学习专业课带来障碍,还会影响学生的毕业、就业,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行德育教育的开展是必然的,更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这门重要的交际语言显得日趋重要。在高职教学中,英语作为所有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既是学院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又是教师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以知识为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的爱国主义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使思想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有道德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三、“信、礼、孝”三德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诚为本、信立身

诚信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具有引导、激励和凝聚作用的社会力量。一个人无信不立,一个企业无信不长,一个国家无信不治。然而由于受到基础文化、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测评、考核、实践、论文答辩、简历制作等诸多方面存在弄虚作假的不遵守诚信道德标准要求的情况。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缺失造成的,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

在英语中,诚信多被译为“honesty”和“integrity”。“honesty”是指一个人诚实的品质。“integrity”是一系列道德标准的集合,包括不说谎、诚实和公正。诚信在西方国家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概念,它已经坚实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态度等每一个方面。守诚信、重承诺不是简单的教育,而是身体力行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企会对中国员工用同一种理由解释迟到感到无语,对中国式善意的谎言感到不解。对于这样的德育教育的差距,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对学生加以灌输和引导,根据课文内容的设置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能更贴切地感受诚信对生活和工作以及人生带来的好处。

2.有“礼”走遍天下

中华民族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讲文明、知礼仪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位中国人从小就开始接受的重要德育教育。然而,近几年却频频出现因国人不讲规矩、不懂礼貌而引发的问题和矛盾,比如不遵守秩序、不讲卫生、损害公物等。甚至某些中国人遭到了被驱逐出境的窘迫待遇。由此可见,在高校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传统礼仪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比中西方在礼仪中的差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礼教的博大精深,也能对西方文明下演化发展的礼数有所了解,为以后在生活或工作中接触外国友人时,能正确地沟通和宣扬我们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高职学生可以用英文表达我们传承千年的文明礼仪,对于重塑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3.中西贯通,以孝当先

中国文化对“孝道”是极为看重的,儒家孝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基础,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伦理原则和治世之道。对比中国孝道文化的悠久,西方则相对薄弱,主要是从古希腊、犹太和古罗马文明的融合中发展而来。除《圣经》外,西方对孝理论的系统描述很少,这与我国反差很大。所以,在赡养父母、处理子女关系等方面,中西文化中的孝道就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中国人普遍注重亲情和孝道,但拘泥于血缘关系,西方人则受到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不拘泥于家庭、血缘,但又很注重和强调个性发展和自我差异。可以说,二者各有千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二者不断地影响对方并丰富各自的孝文化。

如此,英语作为将二者融会贯通在一起的桥梁,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所以,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上进行孝道的德育教育需要且应该大力提倡。

四、小结

德国作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光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及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英语作为主要的沟通语言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教育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接受了品德教育,无疑是未来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是老师应该为之钻研、探索、努力的方向。

上课礼篇3

关键词:学习需求;礼仪课程;改革

礼仪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优秀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大学生学礼、知礼、懂礼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越来越多的大学增设礼仪课程,名称不同,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公共礼仪、大学生礼仪等等,本质都是相同的,通过礼仪的学习,让学生提高文明修养,帮助大学生学会建立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规范和知识,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然而,开设课程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并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也没有履行。如何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礼仪课的讲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礼仪课程现状

1、学生自身兴趣不浓

礼仪课程在很多学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是选修课,不如专业课重要,只是上课应付,有的到课率非常低,玩手机,听歌,根本不抬头不听教师讲课。教师让练习的动作不感兴趣,也不配合。有的学生认为礼仪课内容简单,一看就会,没必要听。有的认为讲的内容离自己比较远,用不上。

2、教师教学模式陈旧

许多礼仪课程的开始,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满堂讲,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只关注自己一个人讲,不注重学生听的效果和互动,学生也就养成了习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重理论轻实践

礼仪课程有别于其它课程,实践性比较强。许多教师上课时,注重讲解理论,对实践部分讲解、练习过少,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教学方法很单一,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希望礼仪课程能丰富多样化,多展示图片和视频。而有的礼仪课程教师没有使用多媒体,讲的枯燥,有的使用多媒体,做了课件,但是课件以文字居多,只是把书本上条条罗列到课件上。

4、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高校开设有礼仪课程,但是专业师资缺乏,很多礼仪课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课转过来,借着兴趣爱好,自学成才,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校也不重视礼仪师资的培养。

二、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学习需求分析

通过近些年来的礼仪课教学和的对学生接触,了解到学生希望开设的礼仪课程里,能学到关于社交方面的礼仪、面试求职礼仪、商务交往礼仪这三大方面礼仪。而对专业所需岗位礼仪及国外和国内的传统礼仪兴趣不大,对礼仪理论和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急功近利思想,希望学了就能立刻用上,只学习和自己相关的,他们希望培养自己良好的交际能力,获得更多的朋友,有好的人缘,在交往中能语言得体、举止优雅。在礼仪教材的选择上,学生希望教材不太难也不太简单,知识点涉及面要广泛。因而礼仪课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难度适宜、知识面广泛的教材。在上课的方式上,学生希望课程多采取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多实践等方式。不喜欢只对着课本讲。因而,我们发现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下,大学生更青睐于形象、生动、直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这些需求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礼仪课程内容。

三、高职高专学生礼仪课程改革建议

1、在学校各专业广泛开设礼仪课

鉴于目前大学生礼仪的缺失,传承中国优秀礼仪文化。学校可以在各个专业增设礼仪课程。根据学校各个专业特点不同,进行不同设置。可以将礼仪课分以下几类:(1)专业必修课。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高铁运输、文秘等这些专业礼仪课设为专业必修课。(2)专业选修课。学电子商务、经济、营销等专业开设专业 选修课。(3)公共选修课。理科、工科等学生可以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宜早不宜晚,在开学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比较好,让学生刚入学就接受礼仪教育,养成一个好的礼仪习惯。

2、校内编写礼仪教材

很多学校的礼仪教材是征订的,但很多教材大同小异,你抄我的我抄你的,不实用,不能结合学生实习需求编写。有的专业是选修课,没有教材。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礼仪课教师分工编写,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确定编写大纲,统筹兼顾,系统全面的编写学生所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3、加强师资的培养

教师的缺乏将直接影响礼仪课的教学效果。很多学校的教师没有进行过专门礼仪研究和培训,礼仪课是兼带的课程。因而,学校要加强对礼仪课师资力量的培养,对从事礼仪课的老师进行筛选,选择水平高的送出去学习,或参加一些教学研讨会、交流会。教师自己也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教师除了上课讲解,平时也应做好表率,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行举止,创造好的礼仪环境氛围。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礼仪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多了解学生需求,结合学生需要,精心挑选上课的内容,认真备课,广泛收集礼仪相关资料,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课,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除了采取讲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析等多种方法。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找相关的礼仪视频进行观看。同时也可以采取现在流行的微课模式,将知识点细分,下达任务,做成 小视频等。

5、改革考核模式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掌握一门课程的检验。礼仪课程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记住礼仪的理论而是重在平时的运用,不能采取传统的笔试方式,而且礼仪课笔试的成绩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礼仪素质。因而,需要改革现有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面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讨论表现及平时 作业完成情况、日常生活与老师同学相处的表现情况、日常礼貌礼节等多方面考虑。期末可以采取面试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礼仪的实践,注重自己平时礼仪的表现,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文荣,张翠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实践的4D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3.

[2]陈华.试论社交礼仪教学改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上课礼篇4

关键词:商务礼仪 汽车销售 教学方法

《商务礼仪》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通俗易懂,理论说教偏多,在教学中易形成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气氛沉闷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进《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车营销中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笔者结合汽车企业现状及自身教学过程对该课程教学提出思考。

1 商务礼仪在汽车销售中的重要性

1.1 商务礼仪是促进汽车营销的重要手段

礼仪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有增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素养、调节自身行为、改善人际交往之功能。商务礼仪作为一种营销沟通的实用艺术和交际手段,不仅具有现代礼仪的情感沟通功能,更注重营销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信息交流[1]。在汽车营销过程中,商务礼仪不仅仅是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更是4S店乃至整个汽车品牌的企业行为。可以汽车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竞争附加值,直接给汽车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商务礼仪是促进汽车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

1.2 商务礼仪是塑造汽车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

专业稳重的外在形象,得体大方的仪态举止,彬彬有礼的待人处世,既可以在从事销售活动和维护客户关系方面塑造营销人员自身形象,又可以从营销人员个体行为中折射企业文化和企业导向,从而在客户中逐渐形成良好企业形象和公众口碑[1]。因此,商务礼仪的运用,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汽车4S店销售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更能塑造良好的汽车企业形象。

2 汽车销售服务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一种以尊重为本、善于表达的行为规范。应本着遵时守信、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原则,从主客观立场同时出发,自律、真诚、适度的待人接物。作为一名合格的汽车4S店销售服务人员,起码应掌握的基本商务礼仪有:

2.1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礼仪、仪表礼仪、表情礼仪、举止礼仪。

2.2 拜访礼仪:包括拜访前的准备工作、拜访时的现场礼仪以及拜访时的礼貌细节,如行礼礼仪、称呼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问候礼仪、送礼礼仪等。

2.3 顾客接待礼仪:包括接待顾客前的准备工作及接待顾客时的礼仪细节。

2.4 职场礼仪:包括办公场所礼仪、电话礼仪、宴请礼仪、乘车礼仪、涉外礼仪等。

3 汽车专业传统《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认知程度不足

3.1.1 重视程度不足。《商务礼仪》是一门关乎日常各方面行为举止规范的课程,其理论知识通俗易懂,通过阅读教材即可掌握大部分内容,因此对于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容易形成思想上的松懈。他们通常在没有上第一堂课之前就把该课程划分到“副课”范畴,这点在汽车专业学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相比《底盘构造》、《发动机电控》等复杂的汽车专业考试课,《商务礼仪》作为考查课,在理解方面显然容易的多,与汽车本身的关联度表面上也不及上述考试课紧密,因此学生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难攻的考试课上,对《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3.1.2 理解程度不足。《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礼仪之邦,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接受各种礼仪训练,总认为自己所积累的礼仪常识足以应对日后汽车销售服务工作。其实他们还没有形成品牌文化概念,并不了解4S店希望销售人员具备哪些基本礼仪,也没有体会到自己所形成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礼仪习惯对日后工作将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从思想上不理解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更无从认识商务礼仪背后所折射出的汽车企业品牌文化内涵。

3.2 教学模式单一

《商务礼仪》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项礼仪规范都极易理解,但由于涉及自身、他人及所处环境的方方面面,各种礼仪规范叠加起来,难免繁复琐碎,有时还会前后冲突,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传统“教材加板书”的单一教学方法把该课程变成一门枯燥冗长的“思想品德说教课”,强加到学生身上的礼仪规范不仅使教师费力,学生也因没有切身体会而本能抵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3 学生参与度不够

目前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通过案例、图片及视频等途径将《商务礼仪》书本理论呈现出来,虽使教学内容稍显生动,但由于投影仪等设备限制,多媒体教室通常需要拉上窗帘“黑灯瞎火”学生才能看清屏幕,时间一久极易使学生因缺氧和视疲劳而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被动学习的模式仍没被打破、多媒体教学的实质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学生仍是听众而不是主人、对课程内容仍是死记硬背而非全面理解。综上所述,教学没有参与性,学习也就没有积极性。

3.4 考核方式单一

《商务礼仪》课程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性质为“考查课”,成绩组成为“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其中,期末成绩一般通过试卷或论文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或以上;平时成绩主要通过日常提问、作业等情况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或以下。但此课程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课程,所涉及的具体礼仪规范如果通过选择、填空、问答等试题进行考核,学生即使答对也只是死记硬背的理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理论也就忘的所剩无几,与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相违背。

4 对汽车《商务礼仪》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汽车专业《商务礼仪》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改进的核心为:

①鼓励参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②亲历实践,体会4S店销售及售后服务礼仪。

③任务驱动,感受礼仪所带来的实际效益。

教学中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保障实施,可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4.1 示范体验法

《商务礼仪》课程所教授的礼仪为何不被学生理解接受,就是因为学生知道课本上写的那些礼仪“是对的”,但并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是对的”,课堂讲授就是要解决“为什么是对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结合[2]。示范不能单纯是教师示范,还要鼓励学生体验。如在讲授“仪容礼仪”中“发型”一节时,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做真人模特,由教师示范,其他学生台下观摩。教师首先分析该模特的脸型,做出“最适合”该脸型的发型。其次,做出“最不适合”该脸型的发型进行对比,让台上台下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从而引出“长形脸适合留刘海,不适合两边头发过于单薄”的理论,如此示范加体验教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2 主题教学法

结合4S店对销售服务人员礼仪要求,将教学内容分为“个人礼仪”、“拜访礼仪”、“顾客接待礼仪”和“职场礼仪”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内容又细分为若干个小模块,各个小模块都有一个主题,将一节90分钟的课堂变为“主题课堂”。如讲授“服饰礼仪”中的“西装礼仪”时,要求学生应掌握西装的“三色三一原则”,并且学会如何打领带。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上本堂课时穿着“自己认为销售顾问应该穿的西装”,课堂以“谁的西装穿对了”为主题展开教学: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展示,首先由台下学生分组讨论“谁的西装穿对了”,然后由教师总结评价从而引出男士西装着装原则。在学习领带打法的时候,以“谁会打领带”为主题,鼓励会打领带的学生先上台做示范,教师只需点评并对学生没有涉及的领带打法予以补充即可。主题教学法不但可以明确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同时,其“主题班会”式的课堂也可强化学生的情感目标。

4.3 任务考核法

改进原有书面考核形式。针对《商务礼仪》课程特点及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任务为导向”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教师根据个人礼仪、拜访礼仪、顾客接待礼仪、职场礼仪等汽车销售服务人员基本商务礼仪进行任务角色设定。其中:

4.3.1 “个人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前台接待”,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前台接待人员,应掌握的妆面、服饰、姿态及表情等礼仪。

4.3.2 “拜访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保险查勘”,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查勘定损员,去事故现场查勘定损时应具备的行礼、称呼、介绍、握手、名片等礼仪。

4.3.3 “顾客接待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实车销售”,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销售顾问,在实车销售时所应具备的接待礼仪,如销售前的准备(个人仪容仪表、销售环境美化、销售资料、客用饮料等),销售时的礼仪细节(称呼准确、自我介绍、礼貌寒暄、适度引导、礼貌让座等),以及送客礼仪。

4.3.4 “职场礼仪”可布置的任务角色为“客服人员”,具体任务为考核学生作为汽车4S店客服人员应掌握的电话礼仪、邮件礼仪、宴请礼仪等。

教师每讲授完一个模块,就可进行相应任务考核。视任务大小及任务难易程度不同将学生以个人或群组为单位划分。考核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评估,考核结果占期末总评成绩的60%或更高,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商务礼仪实践中来。

5 验证及总结

笔者将以上教学方法对我院汽车工程系2009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保险实务专业、2010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进行实践后发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性高。在2011、2012年毕业招聘会就业率统计中,这两个专业学生实现100%就业,所招聘汽车企业一致反映我院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尤其是待人接物及处理问题能力强,工作上手快,能够迅速适应职场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也更说明了其课堂教学的宗旨是:将商务礼仪变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黄亚兰.营销礼仪的重要意义与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商贸,2011(9).

[2]严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3]韩慧如.探析教学改革环境下高职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J].价值工程,2011(13).

上课礼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育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教育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个人的素养联系起来,因此,学校不单单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素质与道德水准。礼仪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仪课程能够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1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者进行了一些改革,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礼仪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主要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必修课很少涉及礼仪课程,主要在一些服务型的专业领域开设礼仪课程,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其次,社交礼仪课程基本是大班、合班教学,上课人数多达一两百人,教学安排不合理,礼仪训练难以实践,只能进行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差,很难发挥礼仪课程应有的德育功能;再次,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礼仪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又没有专业的培训与进修,一部分教师很难胜任课程的教学。

1.2礼仪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不够明显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礼仪知识的传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而情感德育目标则没有有效实施;内容上也是重点关注一些热门章节,教学内容停留在实用内容的表面,忽略礼仪追求的思想境界,尽管学生确实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礼节,但却忽视了礼仪的本质特点———尊重,这样的内容是不科学的。礼仪的本质要求人们不仅仅只在表面上做到礼尚往来,而且还有能深刻理解礼仪的核心要求,注重道德修养。因此,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要明确礼仪课程不仅是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养与内涵。

1.3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礼仪内容为主,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违背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看,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仅满足于拿到课程学分,而没有进行实践,做不到“知行统一”;礼仪课程教学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授课方式呆板、不灵活,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德育的渗透力度。

1.4学生对礼仪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高职学生只关心礼仪表面上的光鲜,没有认真思考礼仪背后的内涵。他们对社会规范认知度不够,没有深刻理解怎样更好地做人、做事,没有理解礼仪需要“内外兼修”的深刻内涵。

1.5礼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到位

一些礼仪课教师自身对礼仪的本质都没有深刻的领悟,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传统礼仪知识缺乏继承、发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基础礼仪,重点讲授“交谈礼仪、仪表礼仪”等,对礼仪发展史则介绍较少;第二,缺乏专业的培训。大部分礼仪教师的专业与礼仪不相符合,只因为长相身形漂亮,就模仿视频,给学生上课,没有经过专业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理解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第三,缺乏实践经验。一些礼仪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礼仪规范,没有结合社会、行业的礼仪需求,与现实严重脱节。

2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对策

2.1有效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教育不仅教给人系统化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其周围的世界,让其有尊严地生活,进行正常的交往,并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实施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礼仪教育,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为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礼仪课程的建设,真正实现学生“学礼、懂礼、守礼、用礼”。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高职礼仪教育要与时代、国际接轨。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一部分学生对传统的错误评判,传统礼仪几乎荡然无存,很多学生已经不能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失礼行为比比皆是,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各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相互渗透,为我国礼仪赋予了新内容,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时代特点,针对不合时宜的礼仪内容,要进行改良,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2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也[1]”。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感、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文化涵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礼仪来实现,因此,学院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2.2.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完善自我

新时代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换言之,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学习科学、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时刻保持新鲜,富有时代特征,进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当中树立礼仪典范形象。

2.2.2极力塑造礼仪教师专业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礼仪教师的专业形象是教师内在素养与外在表象的结合,它能够反映出礼仪教师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职业技能等素质,在整个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专业水平,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起良好的职业形象。礼仪教师是个特殊的岗位,是语言美、行为美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教师自身的谈吐文明,仪表堂堂,穿着得体,风度翩翩,举止得当等都能体现礼仪的美。礼仪教师要从自己做起,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诠释良好礼仪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文明的氛围。

2.3完善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体系

2.3.1将利益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中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道德是礼仪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于礼仪的养成,首先是以“知”开始的,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终养成自主、自觉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作用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实现人性的和谐。因此,将礼仪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2.3.2开发高职院校校本礼仪教育课程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还比较薄弱,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常常停留在表面,没有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礼仪教师,礼仪教育仍处在薄弱地带,没有引起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学生礼仪认知低下,礼仪行为不端等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反映出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局面。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有较强的职业性,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固然是没有错的,但在保证人才职业性的同时还要兼顾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对校本礼仪课程进行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校本礼仪课程不是单纯的书本课程[2],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风俗及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将礼仪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第一,将礼仪知识的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第二,将礼仪知识有针对性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第三,将礼仪知识的操作性与道德性相结合。

2.4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家长认为学生步入校园之后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通常,家长的态度、情绪、价值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行为,专制或者放纵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礼仪极为不利。因此,家庭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紧跟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看待孩子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激励,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形成和谐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平等的家庭教育引导下,孩子能够较好的养成自立、自尊、谦逊、坦诚、友好等高尚的礼仪品质。

3礼仪教育策略可行性分析

我们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礼仪课堂上以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用到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开展教学,例如在乘车礼仪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驾驶员是专职司机,为什么要将身份尊贵的人安排在车辆后排右侧座位上?如果主人自己驾车为什么将其安排在副驾驶的位置?讨论之后,学生做简单陈述,老师给予一定指导与总结,学生便对乘车位次的相关礼仪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本专业礼仪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调查发现,教学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因此,实施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既有客观现实的必要性,也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还具备实践的可能性。

4结语

礼仪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部分。高职教育如果一味地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可能会造成学生人格的偏失,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需要完善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然而,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罗能铮 谢静 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华坤.多途径进行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张杰.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礼仪教育的缺失与模式构建[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上课礼篇6

【关键词】高职;岗位需求分析;礼仪课;改革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港口航运业的转型升级,港口航运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相关课程(如港航类高职礼仪课)的开设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一、礼仪课的开设剖析

礼仪课既是一门人文素质课,也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因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都积极开设此课程。一方面,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向学生传授礼仪知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礼仪实践训练教学,教会学生为人处事,人际交往,塑造完美自我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接受礼仪教育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环节。礼仪素质作为现代文明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课程教学是其主要获得途径。

但当前礼仪课的开设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较低。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设计,不从岗位需求出发

礼仪课,在高职院校通常作为公共课程进行开设。一般高职礼仪会面向各种不同的专业开设,诸如市场营销、物流信息管理、文秘、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高职学生。因为课程任务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滞后等各方面原因,职业礼仪课程教学虽然是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具体而言是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但在课程设计上经常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混淆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礼仪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增强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要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基于此,高职礼仪课程应依据《纲要》精神,深化对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创新高职礼仪课程设计思路。在市场营销、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职业礼仪课程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因此,职业礼仪不应以一般的通识课程来开设,必须在认清其作为专业技术实务课程性质和地位的前提下,结合各专业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整合与设计。

(二)教学方法

当前,我高职院校的礼仪课主要还是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理论讲授与案例讲解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考核的形式来检验教学成果与学习效果。而这种课程教学方式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它虽然可以使学生接受到比较系统正规的礼仪理论知识,让学生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却未能将礼仪课程所应具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出来,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造成的后果便是理论与实际相互脱离、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也难以保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案例分析和示范,但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在教室进行,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结果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显然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探索与教学改革。

(三)教学内容

课程具体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在反应相应岗位需求的变化上显得呆板,不够灵活。甚至有些高职类课程的设计并没有迅速跟上下游行业的发展与现实社会的发展速度显得脱节。例如在电子商务专业礼仪课程,伴随着网路时代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相应教学模块理应反应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而在国际贸易及应用英语等专业相应模块的教学中,则涉及一些涉外礼仪的知识和技能等。

(四)课程实效性较差

由于高职礼仪课开设、课程设计等没有针对性,没有区分普通礼仪与具体岗位的礼仪需求,有的甚至与岗位需求相距甚远,让课程因缺乏真实的情境性而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礼仪课教学模式跟不上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进度,考核方式传统单调,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较弱,总得来说,课程效果很不理想。

二、港航类高职礼仪课改革思路

礼仪有相通之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礼仪需求,同一行业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礼仪需求。如果依然按部就班的在不考虑岗位需求的形式下开展礼仪课教学,只会浪费高职有限的人文素质课课时,而并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对高职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极大的促进,更有助于学生礼仪知识的获得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笔者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任教,想立足于港口航运业的岗位需求来改革高职礼仪课,主要思路体现于以下一些方面:

(一)逻辑起点:分析港航类岗位礼仪需求

要进行礼仪课程改革,构思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立足于学院所有的专业,通过走访企业,和企业用人标准对接;通过设计毕业生调查问卷,全面把握所有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详细分析各类岗位群的礼仪需求,有针对性的展开课程设计,让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如何相得益彰,共同培养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群的礼仪素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可知,港口航运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是对物操作和对客服务两大类。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展开分析。对物操作类岗位,涉及到业务操作类岗位和专业技术类岗位。业务操作类岗位主要是围绕物流的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职能相关联的操作性岗位,如车辆调度员、理货员、仓管员、包装员、配送员、配货员等。专业技术类岗位主要是和一些物流设备相结合的岗位,如汽车驾驶员、叉车驾驶员、吊车司机等,这类操作人员往往需要考取相关设备操作资质证才能上岗。对物操作类岗位对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要求较高,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苦心钻研是提高业务能力的必需,礼仪需求相对较少。对客服务类岗位,涉及到业务拓展类岗位和业务服务类岗位。业务拓展类岗位,也即市场开拓类岗位,在一些货源不充足的企业,此类人员岗位至关重要,如:物流集货员、物流营销员、货代员等。业务服务类岗位主要是为企业物流岗位服务的岗位,如:办公室文员、前台接待员、物流业务咨询员等。很显然,一线窗口的对客服务岗位对礼仪素养的要求较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诸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很显然,虽然是同一个专业,但是不同的岗位群,对礼仪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在平时授课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显得非常困惑。

(二)基于港口航运业地位,拔高礼仪课教学理念

港口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国际物流中最重要的节点。港口航运业是窗口行业,港口功能之一的“窗口形象“意义重大。窗口虽小,关乎全局,窗口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港口航运业务起到重要作用,是港口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如何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港口航运业工作人员的文明服务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人、单位在本地区及全国的社会形象,服务水平的提升对树立品牌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品牌形象的塑造同样对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所以,港口航运业对从业人员的礼仪素养应该有很高的要求。

在某些普通行业,我们只需生活化的礼仪,在一些礼仪课的课堂上,一些老师更擅长讲授生活化的礼仪。笔者认为,在面向以后将在港口航运业工作的学生群体,不能仅满足于教授生活化的礼仪,生活化的礼仪固然要有,且讲授重点在于让他们形成礼仪生活化的习惯,还需拔高礼仪课的教学理念,应注重礼仪的道德承载。职业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1]

一般认为,礼仪的道德功能体现于三个方面,以礼引德、以礼显德、以礼保德。[2]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引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在理论教学课堂上,让他们掌握港航类就业岗位中所涉及到的接人待物方面、在仪态仪表方面的常用的礼仪,如爱国爱港、爱岗敬业、恭敬、谦逊、友好、礼貌,如端庄、落落大方、文雅、不吭不卑等。这实际上是人生的德育课,可以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从而成为有道德的人。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显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通过礼仪理论课堂上的情景模拟,抓好礼仪实训课,重视学生参观港航类企业实习实训机会,跟踪记录学生的仪态仪表、行为举止、语言文字,往往可以了解特定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修正、引导和提升。作为港航类高职的礼仪课程,礼仪的“保德”功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无论是理论课堂还是实践实训课堂,都必须选择合适的礼仪内容,强调砺技修德、注重岗位相关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相应的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把道德原则的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上,从而保证道德原则的实施。

(三)基于岗位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透过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引进的国际礼仪使本已浩瀚的礼仪海洋进一步扩容,作为掌控礼仪课堂的教师,首当其冲应该思考的问题即是在礼仪课堂上如何科学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对于港航类高职礼仪课教师理所当然也遇到这个问题。仔细思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职学生目前所学专业更能直接定位今后的工作岗位,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3],那么课程就应该根据工作岗位而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因此,要依据不同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架构,一方面要考虑到全体专业都涉及到的基本通用的礼仪模块,还得考虑到不同专业岗位需求而涉及到的差异化处理的礼仪模块内容。

现挑选港航类高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个不同专业航海技术、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船员和单证员岗位进行简单比较阐释。这两个专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通用模块主要有仪容形象、仪态形象、服装礼仪、公共场所中的礼节、面试礼仪等,只不过在讲授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注意内容的变化,在差异性模块,针对航海技术专业毕业后想当船员的学生,需要强化的是外事接待礼节、出国访问程序及礼节、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礼节礼貌等,针对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想从事单证员工作的,需强化职业化形象设计、办公室日常事务礼仪、沟通与协调礼仪技巧、公关交际礼仪技巧等方面。

(四)走进企业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礼仪课的实效性,建立了校内礼仪实训室。校内礼仪实训室的存在确实为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平台,但难免都受场地、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客观限制。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都倡导专业课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实际上,校企合作,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对礼仪课而言也是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在企业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企业所蕴含的资源能解决高职院校场地、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等客观限制。

以港口业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礼仪实训为例,毕业后想从事理货员岗位的学生走进真实的港口码头体验一下真实的生活,实践出真知,学生能获取和掌握在学校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在校外的大型实践场所自由发展,从中取得成效,也便于发现自身礼仪素质的问题。学生只有走入企业,融入社会,才会把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化内容推向外化。

能走进企业更好,如果外部实训条件不具备,那么在高职礼仪课程教学中,应逐步摒弃传统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强化知识认知为主的做法,构建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获取知识。

(五)多管齐下,创新考核形式

近些年,由于传统文化因素、社会风气因素、大学生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当今大学生学习普遍存在功利性[4]。有些大学生时时刻刻用“有用”“无用”去衡量、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不乏大学生将随堂考试的课程、课时较少的课程、选修课等直接看成是无用的。在某些高职院校,出于课时压力、师资力量、教育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将礼仪课设置为随堂笔试形式或者安排课时较少或选修课,那么礼仪课就成了无用的课程。笔者所教授的《社交礼仪》课,我院该课程负责人一直将此课程的考核形式中做成“随堂大作业”,在某些学生眼里,此门课就是“无用”的课。基于切肤之痛,笔者拟打算多管齐下,创新礼仪课考核形式,以提高礼仪课实效性。

具体设想如下:第一,面试演礼。考核时增加实践内容,如将面试礼仪专题增加到期末考试内容中,不是一张试卷定分数,而是基于以后的工作岗位设置多种面试情节和环节,由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全部礼仪知识融入到这个特定的面试情节和环节中进行展示。根据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打分,以达到以考促学的效果。第二,以赛代练、以赛促学。通过研究岗位群礼仪需求,通过举办“礼仪风采大赛”“岗位中的礼仪领悟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平时考核分数,并根据学生在校日常表现情况,随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表彰。第三,构建礼仪素质多方评价系统。笔者认为,学生的礼仪素质得分,不能单纯考虑授课教师的,还应该综合考虑辅导员老师、同班同学、实习单位的评价,而且应该特别重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礼仪素质的评价,从中揣测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礼仪需求。

(六)逻辑闭环:礼仪双师型队伍建设

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最终还得依赖礼仪教师去推进。现实情况是现如今很多高校的礼仪教师自身是没有相关礼仪的实践经验,没有从事过相关礼仪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礼仪实践操作能力,很多是依赖互联网而“现炒现卖”。所以,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路径,建设一支双师型礼仪队伍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

三、结语

岗位需求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原动力,是高职课程实效性的最重要的见证。本文针对港航类高职礼仪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从考察港航类岗位需求出发,衡量礼仪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在授课过程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紧跟行业和岗位发展趋势,落实、推广上述改革思路,使课程日益趋于合理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汤大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J].上海教育,2009(z2):8-10.

[2]蒋萍.礼仪的道德功能.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8日.

[3]王英强.田安国.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5-37.

[4]邓辉平.大学生学习功利化的心理机制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20.

作者简介:

阎芳(1980-),女,湖北浠水人,法学硕士,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上课礼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

旅游业是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优秀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迎合旅游行业的需求,必须培养适合各大旅游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各种类型的课程中,“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设置,显得更加重要。这门课程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塑造、完善个人形象;提升企业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旅游服务行业培养知礼仪、懂礼仪、遵守礼仪规范的优秀的应用型旅游服务人才。这门课程针对性强、实践性明显。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实背景

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硬件旅游服务设备、设施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对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依靠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胜任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景点景区讲解和旅游行政管理的服务型人才。所以展示良好的服务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展示个人的良好形象,增加服务竞争力方面至关重要。

(三)市场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薪假期的增加,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来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各行业竞争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学习“旅游服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四)专业教师

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要深入到一线的企业当中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才能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实践教学环节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与学,理论联系实际铺设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同时使任课教师真正走出课堂,了解旅游行业的真实的问题,提高旅游管理教师的专业素质。[1]

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较弱,进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旅游服务礼仪”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但大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将“旅游服务礼仪”设置为选修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以理论讲授为主,原来的“礼仪服务礼仪”课程一学期16周的课时,每周2小节课,由于场地和师资等客观上的原因,根本没有实践环节,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二)日常教育管理松懈

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日常教育管理来看,“旅游服务礼仪”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肤浅服务形式的教育上,根本没有什么“礼仪社团”、“礼仪协会”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组织的课外活动,所以学生得不到实际锻炼,与社会的服务类企业联系也很少,所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的服务技能、服务技巧和应变能力极其薄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礼仪素养教育欠缺

首先,很多院校将礼仪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学生自愿选择学习,这样导致无法对礼仪知识深入、系统的掌握;其次,教学资源不完善,许多院系没有专门的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的教室,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而大多数的教室都没有多媒体,这样同学们只能单纯地听任课教师讲授礼仪知识,缺乏直观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有些教师本身也是半路出家,教师素质本身就不达标,这些非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显带有原专业的色彩,而大部分教师在仪态示范课时,自身的形体和示范就不符合标准,很难给学生以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四)没有统一的旅游服务礼仪教材

作为全校公选课程的礼仪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只是任课教师讲授什么知识,学生就听什么,知识体系混乱,不系统、不完整;专业课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材,也不统一,每学期都换教材,致使每届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学习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不一致。而其他专业开设的“旅游社交礼仪”、“旅游营销礼仪”都是临时确定教材,也是频繁更换。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来讲授课程,频繁地更换教材,学生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这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在大一开课,其他的学期,就不再开设了。相关的礼仪课程也没有开设,学生大一学完,到大三或大四毕业时,基本的知识都遗忘了。

(五)重理论轻实践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实践教学脱节,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讲课模式还是以“满堂讲、独角戏”为主要的模式,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旅游服务礼仪”的课堂教学只是单一地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上,教师用空泛的理论传授知识,学生单纯地记笔记。单纯的授课方式,“问答式”教学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仅仅是观众,没有演出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不复存在,理论知识只是浅层次地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谈不上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最后出试卷,考核形式单一,仅仅以理论考核为主,缺乏实践环节的成绩。学生以追求打高分作为他们结课的标准,严重忽视了参与实践的重要性。[3]

(六)校企合作机会少

高等院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和相关的合作企业。学生学习的知识无处用,时间长了,就忘记了。在校期间缺乏“仿真”的模拟场景,另外,也没有企业愿意长期合作,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的人才出现了脱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三、“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改进措施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从大一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礼仪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二学习专业礼仪知识,引导学生热爱专业课程,大三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设置成专业必修课程。

(二)成立礼仪培训学生社团组织

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积极鼓励其他专业的爱好者,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定期举办大型的服务礼仪表演或礼仪竞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礼仪课程

首先,解决专业师资队伍的问题。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必须把知识学扎实,要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培训,把企业需要的相关人才培训的需求带到课堂上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学生也感觉学有所成。其次,把各个系院开设的跟礼仪相关的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也要求所有的在校生(各个专业)在校期间必须学习一门必选的公选课“礼仪训练”。提高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把全校学礼仪的思想意识深入贯彻下去。最后,建立健全“礼仪训练”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形体训练房,保证所需的设备、设施齐全。开设的礼仪课程一定要用多媒体授课,保证图文并茂,既形象又生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确定一套好教材

首先,专业课程的礼仪教材,最好结合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而且要完整、有序,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确保其实用性;其次,礼仪课程最好每学期都开课,这样能引起学生重视,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理论和实践并重

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同等重要的。首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改变课堂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1)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课堂讨论、指导训练、讲故事、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4]

(2)案例教学模式。这是比较容易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讲授典型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或学生自己来讲解相关案例,让其他同学去理解、感悟,启发思考,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或相关的知识点。[5]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以相关的任务为依据,分相关的几组模块来组织课堂教学。将相关的内容放在一块,以一定的任务为目标,让分组的每组学生来完成既定的任务,最后教师整合教学内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这样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模拟导游礼仪的训练,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6]

(4)实践教学模式。“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在校园内成立的各种社团、协会,充分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比如:酒店接待比赛、导游服务比赛等。还可以到企业去参加义务的宣传讲解,真正地学以致用。

(5)专家讲座教学模式。聘请旅游服务行业的专家、经理现身说法,讲授相关的实践知识,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另外,在课时量比较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教学模式,或“讨论式教学模式”等。

(六)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一定的知识后,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再重返课堂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发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人才,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锻炼,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欠缺,重返课堂后,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根植于中国礼仪文化传统教学,立足现代旅游服务业。使当代的大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新人,再到专业能手迅速成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现代教学改革的潮流要符合时展的需求,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知识渊博和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宏宇.新旅游服务礼仪教学方法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35-136.

[2]符江红.《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31-133.

[3]刘坤梅.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2014(9):43-46.

[4]伍艳玮.论高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4(5):150-151.

[5]谢芳.案例教学方法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的具体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48-150.

[6]韩枫.《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省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10):70-72.

上课礼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现状;实施途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重视礼尚往来。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并不断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便投入到日益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拟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加以探讨。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状况

高职学生的礼仪认知状况在笔者对不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72%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认为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在很多时候对做事成败有关键性影响。17%的学生认为重要,但觉得还不至于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较之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重要性不大,觉得可以在具备其他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注意就可以了。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礼仪不会掩盖其光芒,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才华,有无礼仪素养无所谓。4%的学生认为讲究礼仪有虚假之嫌,认为礼仪就像一个框框,限制了言行,约束了个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随性发挥,而是隔阂受限,不够真实,表示自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刻意用礼仪束缚自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但多数学生认识到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觉到了其在人际交往、个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部分实习返校的学生认识到礼仪对生活和工作具有协调促进作用,因此认为礼仪很重要,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礼仪教育开展状况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普及,我校30多个专业,将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实际开设的仅有6个专业,而这6个专业中有5个是旅游类专业,1个是文秘专业,课程的开设仅停留在职业礼仪层面,而其他专业均未开设礼仪课程。本地其他兄弟院校也均未开设礼仪课程。笔者通过对3所院校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学生的礼仪知识获取途径多来自网络和看礼仪方面的书籍自学,还有的来自学校或社团组织的礼仪讲座,很少有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礼仪知识,可见礼仪课程的开设率较低。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愿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礼仪知识,而且获取礼仪知识的主要途径应通过课堂教学。因此,礼仪作为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状况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就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重视不够。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融会贯通,对自身修养和个人品行的提升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认识,认为礼仪侧重说教,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阶段,从而感觉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厌倦心理。

2.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教学形式单一。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色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实施途径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素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所必需的。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人深知如何自尊、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更懂得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礼仪使人际之间的感情更容易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之后,应引导学生树立长久的“习礼意识”,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习惯。

强调礼仪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普及礼仪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面貌。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普及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改变将礼仪课当作公选课不加重视或根本不开设礼仪课的状况,礼仪课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之一应提高到必修课的地位。

设计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环节经过我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努力,礼仪课程已经被作为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我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是:(1)不断进行礼仪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礼仪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求主讲教师讲课要注意理论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特色,利用模拟实训、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课程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攻关的形式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实践环节是礼仪教学中最为欠缺的、但却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礼仪课的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站、坐、行、表情、手势、举止、体态、仪容仪表及语言表达等方面。

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根据贯穿课内课外、贴近专业特点的原则,从“强化实践意识、树立当下实践的理念、创建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建立了实践课教学体系。我校的礼仪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还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践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包括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三个环节。

1.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课堂模拟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模拟演示礼仪规范,加深理论学习的效果。利用课堂讨论、演示、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针对礼仪课实践性强的特点,我校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大胆创新,在教学计划上将礼仪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设置为1?1,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单双周交叉进行。同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积极引入校外人才,给学生讲授化妆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并根据礼仪课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上课形式,排练礼仪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塑造形象、提升素质。

2.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课外实践是礼仪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通过组建义务礼仪服务队进行课外实践,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进一步掌握礼仪服务的技能技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反响良好。义务礼仪服务队承担了我校历届运动会的颁奖仪式礼仪服务,并根据学校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接待活动的服务工作,学校各项活动均有礼仪队队员的身影。通过课外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实训效果很好。

3.社会实践——拓展性环节。我校与当地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实践。我们经常选派学生参与马鞍山市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如马鞍山市户外旅游节、马鞍山市团市委大型颁奖会、马鞍山市旅游行业先进表彰大会及马鞍山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等市级重大的庆典活动等,深受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利用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刻牢记“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马鞍山人”的承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砖添瓦。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出色的礼仪服务展现了自己,服务了社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责任心和自豪感,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进行多渠道、大力度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育,学校应不断整合资源,为礼仪课程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大礼仪教师培养力度,投入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接受专门的礼仪培训,建立一支懂理论、会实训的优秀的礼仪课程教师队伍。近五年来,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培养青年教师:(1)大力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提高专业理论水平。(2)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重视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3)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经常派青年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4)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技术培训,如“双师型”教师培训等。(5)通过产学研项目培养教师,如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通过多渠道、大力度的培养,提升了礼仪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为高质量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你幸福么范文 下一篇:正比例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