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时间:2022-08-04 09:52:21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探讨

《论语》是我们了解儒家文化的窗口,它重在记言,是孔子及其弟子以对话的方式开展的情境性极强的教学。为提高《〈论语〉选读》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教学方法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细化文字的深度

《论语》是古代汉语记录下来的以语录体方式呈现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对话,文字较浅易,情境性较强。因此,教学不宜讲求大学古代文学选修课的系统和深度,也不宜讲求必修课程文言文字字落实的要求,而应在兼顾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深入语境细化对语言文字的体悟。如“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论语·述而》)中的“无隐”。“隐”是隐瞒,是虚伪的表现,是人性的瑕疵,而“无隐”则是孔子的率真;颜渊死,孔子“哭之恸”,一个“恸”极显孔子作为老师对徒弟的深厚情感。“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论语·阳货》)“莞尔”是微笑的样子,微笑是人类最向往的品质。孔子的“莞尔”里有欣慰,有悲悯。我们把这样的感悟方式呈现给学生,他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孔子的性格,并进而由这些细节去探析《论语》的微言大义。

二、丰富教材的解读角度

《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连缀成篇的,而《〈论语〉选读》进入语文教材后则是按照特定的主题编排。教师仍然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灵活地设置解读角度,尽量避免逐条讲述,从而使学生对主题内涵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比如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解读“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仁者爱人”等;从政治与人生的角度来解读“为政以德”“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等;从教育角度来解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从择友标准、与友相处等方面呈现孔子的交友观;还可以赏析《论语》的文学性。总之,重视课程内容的开发,灵活地处理,巧妙地安排,在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方面的脉络的前提下,兼顾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和文学性,让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得到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丰收。

三、联系现实拓展宽度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批判与继承》中讲到:“中华民族之所以存在,因为中国文化存在;而中国文化,离不开儒家。”《论语》深层体现的是民族文化共同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追求,教学要立足于《论语》的文化平台,联系现实滋润学生的心灵,解决学生的困惑,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激励年轻人应当有志在天下的高远理想,有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提倡同学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来注解孔子的语录,学生的解读才会既个性十足又精彩纷呈。《论语》教会我们实现一种价值认同、一种境界追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促进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成长,达到继承传统文化价值的目的。

四、展开多样化的授课方式

“诵读教学”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舍弃,《论语》教学更应该充分朗诵,甚至熟读成诵;在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的基础上,我们在校文化节上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分别开展“孔子系列”“孟子系列”等活动来交流心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上台讲述、展板张贴方式进行直观的交流;课下展开写作实践,每一篇课文提炼一个主题,学生课后用三四百字写读后感或小评论深化认识;课下可以给学生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讲座,看易中天教授《百家争鸣》讲座中的《实话孔子》等相关内容,借助学者的力量来深化对经典的解读;《论语》中的名言警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巩固以强化学生的记忆理解。总之,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以丰富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热情。

五、仿造题型巩固学习效果

2011年宁夏高考新课改考纲中明确指出选修课程中“文化论著研读”是考试内容。我们要关注《论语》、《孟子》、《庄子》等书中与教材相关联的经典篇目并适当地加以拓展。在“国学”研读风起云涌和传统文化经典进课堂的大背景下,这个版块的题量和分值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2010年浙江省高考题:《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2010年自主招生面试题:谈谈对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理解。2011华约自主招生试题中两篇古文翻译,一篇是《论语》,一篇是韩非子的文章。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先秦诸子百家的看法中,你比较认可什么观点?

综合这些试题我们得到启示:高考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内涵的解读能力、对现代社会的洞察能力,考查学生运用联系、比较的方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不容易复习,所以平时课要上得有深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让学生能联系、会比较。另外,我们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巩固,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测查等多种方式强化基础知识,这样才对做高考题有利。

(马小凤 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 750002)

上一篇:浅论卢梭的“智育”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贴近学情,有效教学《我的第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