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练习曲op10.no1《圣咏》

时间:2022-08-04 09:40:17

摘要:肖邦的练习曲在多方面概括了他对钢琴技术可能性的探索, 他的创作特征在练习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本文浅析了练习曲op10no1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练习中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肖邦 练习曲 演奏技术

练习曲(Etude)在肖邦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肖邦练习曲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纯技术练习曲的创作方法,除了包含高难度的技巧训练外还赋予练习曲塑造鲜活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的作用,体现了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练习曲这种体裁第一次成为音乐会演奏曲目,开创了钢琴练习曲风格的新的时代,对同时期及后世作曲家钢琴练习曲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钢琴练习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练习曲op10.no1练习曲作于1829年,属于肖邦的早期作品,是一首琶音技巧练习曲。这首练习曲的音型是分解的三和弦和七和弦琶音,如果将这些琶音和弦浓缩成柱式和弦的话,便具有了圣咏合唱的形态,和声朴素,音乐性质明朗庄重,近似于格里高利圣咏,被人称为《圣咏》。

在创作上,肖邦受巴赫的影响很深,巴赫让他无限景仰。肖邦透彻的研究巴赫的音乐,将巴赫的作曲理想贯穿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在创作中追求巴赫那样的激情和理性之间的平衡。李斯特称肖邦为“巴赫的狂热弟子”。这首练习曲和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在音型上两首乐曲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其次,调性相同,都是C大调,并且都是曲集中开卷第一曲;最后,和声都是严谨朴素的,音调明朗,情绪庄重,近似圣咏。在这首练习曲中肖邦继承并再现了巴赫的传统,但不是单纯的模仿巴赫,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曲中的和声比巴赫前奏曲要复杂、强烈,色彩更加鲜明;而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钢琴技巧,瀑布般倾泻的琶音使全曲具有了英雄式的气势。这首练习曲中所具有的是肖邦式的而不是巴赫式的圣咏性。

这首练习曲采用快板(Allegro),织体是带附加音的分解和弦音型群。C大调,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呈示部(1―28小节)主题的陈述,开放性乐段。宽广沉稳的主题乐思,主题和弦先是在C大调上展开,第一乐句终止在重属进行至属的离调终止,第二乐句结束在C大调主和弦,第三乐句是向C大调各副属方向展开,第四乐句结束在C大调属和弦。

中部(33―48小节)根音呈现了和声的序进,30小节起低音声部先出现了bG-F和bC-bB的二度模进,然后接着是A-D、G-C和F-B的连续的四度模进。46小节起在C大调Ⅵ级的重属和弦和副属和弦上为再现做准备。

再现部(49―79小节)和声已基本归于平静,72小节起在属功能上准备结束。

这首练习曲是钢琴练习曲中第一次训练用大幅度的手指伸张动作来弹奏有力的超过八度的分解和弦的技术,体现了肖邦在钢琴技巧上的创新。曲中右手在快速的琶音音流中迅速地从收拢状态自如地过渡到伸张状态或是相反从伸张状态迅速进入到收拢状态,手指间的伸张幅度通过琶音音程的不同的组合而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达到训练手指(特别是一五指之间)迅速自如的伸展或收拢以及分解和弦弹奏准确性的目的。左手八度低音声部是练习曲的主旋律,全曲是通过左手声部来划分乐句,左手声部体现了音乐的变化。德国著名指挥家、钢琴家封・彪罗评论说“左手的八度音要弹得重些。要弹的壮大,雄赳赳的,而且要有优美感,才能发挥乐曲的效果。尤其是要把握住乐曲构成基础的单纯、透明的和声。”

对于右手的演奏,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解决分解和弦弹奏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经常的预习乐谱来熟悉分解和弦的构造;可以将分解和弦还原成柱式和弦弹奏,熟悉手指弹奏分解和弦时打开的把位以及全曲的和声进行;变节奏或是跳音慢练也都可以作为提高弹奏准确性的练习方法。

在肖邦的作品中对连音的弹奏有着比在古典钢琴音乐中更高的要求。在弹奏音程跨度比较大的琶音时,要求每个手指的音色和力度要均匀,演奏流畅结实,这需要弹奏时手指有很好的控制。右手以放松的肩部带动手臂,小臂带动手指,注意体会手臂力量的转移来连贯的发音。重属或副属和弦的弹奏中要注意和弦解决时和声和乐句的终止感。在大小调交替时,大调色彩明亮,小调色彩暗淡,所以小调可以弹得稍弱些。左手声部体现了音乐的语气和乐句的划分,所以要注意左手长线条的保持,体现出音乐的气息和情绪的起伏与发展。练习时左手用肩部的重量以深沉稳健的触键来获得有力深厚的声音。

肖邦标题性练习曲不能够用练习车尔尼克莱门蒂传统的纯技术性练习曲的训练方法来练习的。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多方面艺术修养,以各音乐要素为切入口来发掘作品中的音乐内容,理性的积淀,对各种艰深的技巧合理的解读与分析,找到符合作品音乐内容的技术练习方法和演奏手段,有创意、有内涵的诠释作品,才能达到标题性练习曲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润洋.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苏]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林育.怎样弹好肖邦练习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上一篇:生命之美在于德 下一篇: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