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演2008

时间:2022-08-04 07:57:19

正如之前的预测,IT技术在2008年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微软的Vista SP1与XP SP3先后出现,英特尔带来了全新的Nehalem微架构,AMD R700则在图形技术领域刮起一阵旋风,Google的Android也在手机平台开花结果……而且借着高速互联网的东风,高清视频相当普及了,大家已经开始将目光锁定在1TB以上的海量硬盘和蓝光DVD/HD DVD身上。变化太多,让我们在下文慢慢告诉大家。

NO.1 乱战,WindoWS XP SP3 Vs,Vista SP1,LeOpard,Linux

哪个操作系统能够独领?

XP SP3与Vista SP1。2008年,装了SP1补丁的Windows Vista仍然是“前辈”Windows XP的手下败将,WindowsXP支持者还是最多。SP3很大程度上延长了Windows XP的生命周期,SP3有效提升了Windows XP的运行性能,使windows XP在安全性及网络连接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改善。这一点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显得尤其重要,许多人已经准备等到Windows 7再进行平台升级了。所以,Vista SP1显得相对“悲情”。由于SP1并没有带来多少新功能,而主要针对Windows Vista的一些不足(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性能)进行修正,例如管理员可以通过BitLocker Drive Encryption将系统分区或者其它分区彻底加密起来;SP1还能针对硬件和某些标准提供额外的支持。这些标准包括ExtensibleFirmware Interface(延伸固件接口,EFI)和Extended File AllocationTable(延伸文件配置表,exFAT)。当然,SP1的确让Windows Vista变得更完善,兴许在2008年底之前,它在微软的强势推广下能够取代Windows XP成为主流。

苹果的Leopard与自由的Linux平台。2008年,苹果Leopard也开始在一些用户圈里大行其道了。借助ilPhone、iPod的光环以及一流的工业设计,苹果的计算机产品变得越来越流行,而最新的Mac OSX Leopard系统显然是其中的主角。与前一代Tiger相比,Leopard以来虽然已发现不少Bug,但它带来了超过200项改进,GPU加速技术的应用令桌面动感十足,GUI视觉元素更臻完美,称之为2007年度最杰出的桌面OS当之无愧(本期“DIY经验谈”栏目有相关文章报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读)。至于Linux系统因为KDE 4.0的正式推出也正式加入这场华丽的操作系统混战。精美的GUI元素、丰富的应用软件加上GPU硬件加速的帮助,KDE 4.0提供了不亚于Windows Vista、Leopard的软件品质。GNOME环境同样是创新不断,2008年推出的2.22版与2.24版都在现行基础上继续完善,并成为一款简洁、直观、可靠的优秀桌面环境。最为可怕的是,以Linux为核心的开源社区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自由程序员和Linux用户可以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在这样的群众攻势下,Linux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微软的头号公敌。

NO.2 Google Android与封闭体系的智能手机平台争霸赛

智能手机平台有望大换血?

Google的Android开放手机平台。苹果iPhone无疑可以继续荣膺2008年最赚钱的手机,但它并非唯一的手机明星,Google提出的Android开放手机平台成为了新热点。与iPhone不同,Android并不是一款手机产品,它是一套基于Linux 2.6内核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除了系统内核外,Android还包括X Server中间件、图形环境、应用程序及网络组件等等,并集成了所有要在移动电话上运行的软件,包括基于WebKit引擎的WEB浏览器、E-mail客户端,Google日历及Google地图等应用程序,堪称桌面OS的精简版。而且最关键的是,Android通过开源、开放、平等的协作模式使它获得了大量的支持者,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摩托罗拉、三星、博通、NTT DoCOMo、NVIDIA及中国移动在内的通讯行业巨头。所有厂商和程序员都可以通过Google的Android SDK进行程序开发,而这些成果又以开源的方式发行,手机厂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应用程序组台以及设计专属的用户界面。这与iPhone专属于苹果不同,任何手机厂商都可以推出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产品,Google得以借助OEM厂商来设计和制造自己的“Gphone”。

封闭体系的智能手机平台。虽然苹果有自家的iPhone,诺基亚专挂于Symbian,而摩托罗拉、三星在开发嵌入Linux的同时走多平台路线,但是Google Android的杀人让战局发生了变化。首先在iPhone方面,苹果采用的是封闭开发模式,虽然它的触摸屏看上去够酷,但这系列还是存在许多先天不足,比如无法支持3G导致网络浏览功能形同虚设,更糟糕的是,用户无法自行在iPhOne中安装没有苹果授权的软件,当然也没有游戏可玩。iPhone只能算一款大屏幕、支持触控操作的手机产品,并不属于智能手机体系。诺基亚自行发展的Symbian平台则没有这些问题,但Symbian系统与PC的交互性较差,现有SymbianW能手机大多未提供802.11无线网络支持(少数高端机型提供),对新技术跟进也不够快,这主要是由于Symbian封闭的开发模式所致。微软的WindowsMobile平台虽然在协作方面有优势,但它的软件相对臃肿、运行性能较差,且一线手机厂商更愿意开发自己的平台、不愿意成为微软的附属。

NO.3 桌面计算平台:英特尔Penryn/Nehalem力压AMD“蜘蛛”

是性能冠军还是以量取胜?

英特尔的Penryn/Nehalem。如果说Core微架构的出现让英特尔一举收复桌面市场失地的话,那么2007下半年上市的45nm Penryn处理器则进一步提升了英特尔平台的竞争力。相比前代产品,Penryn的改进包括集成6MB二级缓存、支持SSE4指令集等等,运行性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而45nm制造工艺以及优越的微架构令它保有出众的低功耗特性,使Penryn处理器成为高端用户的不二之选。

伴随着Penryn的推出,英特尔的服务器和移动平台都迁移到了45nm芯片体系。不过在服务器领域,虽然新一代Xeon在单机性能方面有明显增益, 但由于Xeon处理器必须通过北桥芯片共享内存资源,多处理器间的数据交换也必须经由内存进行,导致多路Xeon的协作效率不会特别出众。而且伴随着处理器数量的增加会出现内存资源使用冲突的问题,最终影响了整体性能,所以Xeon仍很难在多路系统中与AMD Opteron平台竞争。英特尔只能将希望寄托于2008下半年推出的“Nehalem”处理器身上。

Nehalem同样是基于Core微架构基础的,它继承了Penryn的超宽动态执行单元(较短的流水线、四路并行解码、宏操作融合与微操作融合技术)、sSE4指令集和共享大容量二级缓存等特征。但Nehalem集成了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可以实现更快的内存访问,而且Nehalem还将通过CSI直连总线与处理器、I/O芯片连接,这种连接架构有点类似于AMD的HyperTranport,总线,使处理器能够高效协作的同时不会遭受内存系统的制约,CPU的指令效能有了20%左右的升幅。

Nehalem重新支持多线程技术,并且允许操作系统动态开启或关闭某些核心,比如一颗8核心的Nehalem处理器看起来有16个逻辑核心,但操作系统会在必要时关闭部分核心使之成为“1.5核心处理器”。此外,Nehalem的功耗管理机制同样十分优秀,操作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管理各核心与缓存资源的工作状态,以实现能源最佳化运作;而得益于Nehalem优越的微架构与45nm制造工艺,Nehalem的TDP功耗将保持在现有水平线上,这对用户是个不小的安慰。

AMD的“蜘蛛”(Spider)。面对英特尔的强势紧逼,AMD在2008年处于退守位置。在桌面市场,65nm、K10架构的四核Phenom(中文名为“羿龙”)承担的是主力角色。不幸的是,K10架构带来的性能增益颇为有限,导致Phenora的性能明显低于同频率的四核Core 2 Ouad。更糟糕的是,Phenom频率提升较为困难,2.3GHz和2.2GHz两个型号(分别为Phenom 9500,9600)皆为95WTDP设计,2.4GHz(Phenom 9700)高阶版本的TDP功耗飙升到125W,2.6GHz(Phenom 9900)的TDP功耗甚至高达140W,成为Pentium 4之后的新电炉。

尽管如此,AMD的Phenom还是有一定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MD的“Spider”(蜘蛛)平台战略。蜘蛛平台由四核心/双核心的Phenom处理器、Radeon HD3870/3850与AMD 790芯片组构成。既然AMD无法在性能上取胜,那么性价比竞争又重新提上日程。蜘蛛平台对于注重环保的用户会有不小的吸引力。虽然Phanom的TDP功耗指标较高,但得益于Cool‘n’Quiet 2.0节能技术,95W TDP的实际功耗水平非常低:消费级应用平均32W、办公级应用平均29W,只有在运行大型3D游戏时才需要全功耗运作。RadeonHD 3870/3850都采用55nm工艺制造。功耗水平也较低,至于AMD790芯片组更是著名的节能先锋。如果你希望构建一套低功耗、性能不错又十分具有性价比的高端游戏平台,AMD的“Spider”将是理想的选择之一。

NO.4 高阶图形技术:革新与平滑升级,AMD R700Vs.NVIDIA G100

“多芯片”与“多显卡”谁更吸引人?

AMD R700的多芯片策略。2008年,AMD的R700与NVIDIA的G100成为了图形市场的主角。与以往的平滑升级方式不同,AMD在R700中采取非常特殊的设计思路,即R700芯片本身性能只相当于中端水平,但AMD通过多芯片封装的设计来形成更高端的型号。入门级的R700显卡只有一个GPU核心,主流级增至两个,高端显卡则提升到四个。多个GPU通过CrossFire X交火技术协同运作从而实现性能的翻倍。R700本身只包含近3亿个晶体管,45nm工艺生产,R700的芯片尺寸可以做到仅仅72mm2。如此算来,双芯片的主流版R700晶体管总数为6亿个、面积144mm2,而四芯片的高端R700的晶体管总数将高达12亿个、面积为288mm2。相比之下,目前的80nm R600 GPU集成7亿枚晶体管、核心尺寸高达408mm2,即便55nm的RV670(Radeon HD3870/3850)也集成了6.66亿个晶体管,核心面积达到192mm2。这种多芯片设计方案非常灵活,显卡厂商只要采购一种R700芯片,即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入门、主流或是高端显卡,有效降低了产品库存所造成的损失。对AMD而言,多芯片方案可以实现高中低端产品的同时推出,加之R700晶体管规模不大、芯片尺寸也很小,生产良率更容易控制,制造成本可以降得更低。

NVlDIA G100的平滑升级。NV-IDIA的G100将成为R700的对手,不过G100的架构并没有大的变动。它是G80体系的延续,增加了对DirectX 10.1、Shaher Model 4.1的支持,接口也将采用更快的PCI Express2.0。G100的另一项改进在于内建vP3视频处理器,它可以完成高清视频的全硬件解码(目前的G80/G92核心均无法对VC-1进行硬件加速,而AMD在R600时代即已具备此项功能)。虽然NVIDIA并没有透露G100会拥有多少个流处理器,但是它的芯片集成度无疑将创下新高。制造工艺方面,NVIDIA很可能采用台积电的55nm52艺,与AMDR700的45nm工艺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2008年还“是DirectX 10.1与PCIExpress 2.0的天下,多显卡交火平台也将进入游戏市场。AMD在蜘蛛平台中已经提供了对CrossFire X交火技术的支持。CrossFire X可以支持四块显卡的并行运作,NVIDIA也在推进自己的Quad SLI多显卡平台。在这一领域,NVIDIA和AMD的技术实力基本相当,只不过NVIDIA的SLI平台占着支持者更多的先机。但随着新一代GPU的到来。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AMD R700能够提供媲美对手的性能,那么凭借平台化策略,AMD将能在自己的平台中成功地推行CrossFire 而NVIDIA芯片组虽然在AMD平台的传统优势将会遭遇挑战,导致SU的份额不断失去,但英特尔平台却为NVIDIA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NVIDIA由此拥有更广阔 的发展空间。基本上,只要游戏用户选择了英特尔平台,那么必然会选择NVIDIA的SLI技术;而如果他看上的是AMD平台,那么AMD的CrossFire和NVIDIA SLI都可以选择。

NO.5 移动技术平台:强大挑战,英特尔Montevina Vs,AMD Puma

是更省电还是追求高性能?

代号为“Montevina”的迅驰5移动平台。英特尔的Montevina由45nmPenryn处理器、GM/PM45(开发代号“Cantiga”)芯片组、“Echo Peak”无线网络模块构成。处理器方面包括四核心的Penryn-QC、双核心的Penryn-DC和Penryn-DC/3M,以及单核心的Penryn-SC。其中Penryn-QC采用双芯片封装,拥有高达12MB的二级缓存,其功耗也达到惊人的45W,主要针对17英寸以上不追求移动性的游戏笔记本电脑;Penryn-DC则为6MB二级缓存版的双核芯片、TDP功耗为29W,主攻高端和主流市场;而Penryn-DC/3M虽然也是双核结构,但二级缓存削减至3MB,分别针对主流轻薄机型和Mini机型;单核心的Penryn-SC,二级缓存只有2MB,面向低端轻薄和Mini机型。除四核心处理器以外,Montevina的其它几款处理器功耗指标都优于目前的Merom,加上能源管理技术的配合,Montevina平台笔记本电脑有望拥有更优秀的电池性能。

此外,GM45芯片组在图形性能方面有了巨大改进。它整合了GMAX4500图形核心,可以支持DirectX10和Shader Model 4.0,并内建ClearVideo技术实现高清影像的硬件解码。理论上,GM45的图形性能相当于现行GM965芯片组的3倍,具备同NVIDIA、AMDA门级移动显卡竞争的能力。不过,英特尔必须解决驱动程序问题,早先版本的迅驰平台图形性能不佳很大程度是受到驱动程序的拖累。至于Echo Peak无线网络模块的变动比较有限,英特尔希望在802.11n基础上增加WiMAX的支持,但这―点对于国内移动用户毫无用处,毕竟国内通讯运营商还没有架设WiMAX网络。

AMD的“Puma”移动平台。迅驰5平霸市场的图谋也许已无法实现,AMD同期推出的“Purea”移动平台将给它带来巨大的挑战。该平台包括代号为“Griffin”的新一代移动处理器、RS780M芯片组以及AMD的Mobile Radeon HD 3000系列移动图形芯片。其中Griffin基于K10架构、采用65nm工艺制造,它的最大特点是在电源管理方面有了飞跃式的提升。Griffin的处理内核与内存控制器、Crossbar和HT3总线等I/O控制组件实现供电分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另外,Griffin处理器两个核心的供电也可以独立控制,每个核心的工作频率和电压都可以根据任务所需的独立动态调节;再者,Griffin引入DeepSleep(C4)深度睡眠状态,进一步降低TCPU在闲置状态下的能源消耗。

Puma平台的RS780M芯片组也颇值得称道。它将集成Radeon HD2000级别的图形核心,并拥有UVD视频引擎,可对VC-1及H.264等高清视频格式提供完整的硬件解码。这意味着播放高清视频时,Puma平台可以做到较低的CPU占用率,起到降低能耗、延长电池续航力的效果。不过RS780M最大的亮点在于支持“PowerXpregs”混合图形技术。Power Xpress可以让系统在集成图形核心与独立图形模块间实现平滑切换,例如在电池模式下不仅激活低能耗的集成图形核心,而当外接电源使用时则改用商性能的独立显卡,由此实现运行性能与电池续航力的平衡。而且,集成图形核心与独立显卡之间的切换无需重启系统,用户也不需要中断手头上的任务。但要让Puma平台的Power Xpress功能发挥效用,笔记本厂商就必须选择AMD的Mobile Radeon HD系列移动GPU,这也是Puma平台的一个要求。RS780M将采用55nm工艺制造,它的功耗指标将创下新低 AMD790FX芯片组是RS780M的桌面版本,它的TDP功耗仅有8W,相比之下,英特尔迅驰4平台的GM965功耗竟高达13.8W,因此RS780M在面对Montevina平台的GM/PM45时仍将具功耗优势。

作为新概・念的超便携机种,UMPC在过去的两年中逐渐发展成熟。2008年,英特尔推出了代号为“Menlow”的新一代UMPC平台。Menlow将由2GHz的64位低功耗处理器、400/533MHz的DDR2内存、NAND固态硬盘以及专用的集成芯片组构成。它的目标是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大幅提升UMPC的电池使用时间。英特尔表示,基于Menlow平台的UMPC在日常使用时可用6小时,待机时间则达到10.5小时,相当于目前UMPC产品的两倍。电池性能的大幅度改善也有助于UMPC的普及推广,现在多数UMPC只能支撑2~3个小时,用户勉强只能观看一部压缩格式的电影。而Menlow有效改善了这一不足,虽然它的6小时运作也很难让人完全满意。

NO.6 高清应用:BD/8D DVD光驱进入PC在即

高清光驱降价了,你要吗?

由于蓝光激光器的成本颇高,导致高清光驱的价格居高不下。2006年一部BD刻录机的OEM价格高达1000美元,2007年也仅下跌到800美元,过高的价格令高清光驱的推广工作开展地很不理想,整个2007年度只有不到1%的PC和笔记本电脑搭载高清光驱。但这种情况将在2008年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伴随着生产良率的提高以及蓝光激光头、控制芯片组产量的增加,高清光驱的OEM价格将会降至500美元,具备在高端PC中普及的能力,而惠普、戴尔、联想、宏及华硕等PC大厂都对高清光驱或刻录机颇感兴趣。乐观估讹2008年高清光驱在PC中占据的比例可在8%以上,甚至可能达到10%,市场规模的快速增加又会带动成本的降低,进入主流市场也指日可待。

为了防范盗版,无论BD还是HDDVD都采用非常严密的保护技术,好莱坞对不花钱看电影的行为几乎深恶痛疾!不过,许多黑客们并不这么想。他们热衷于加密一破解的猫鼠游戏,并且屡战屡胜。在2007年初,HD DVD就宣告被破解,黑客利用播放软件泄漏的密钥成功地将HD DVD光盘中的高清视频数据提取,紧接着,蓝光DVD也被依法炮制,在2007年6月份,索尼宣布为蓝光DVD引入BDⅡ密技术,该技术相当于在蓝光播放设备内部建立一个高效的虚拟机。虚拟机中嵌入各种防范盗版的可执行 程序,例如BD+虚拟机可以验证播放器是否被修改及密钥是否被改变等等,索尼宣称BD+在抗盗版方面的安全性是AACS的四倍以上,并夸口十年之内无人可破解。然而不过时隔半年,BD+即已告破,Slysoft制作了AnyDVD v6.2.0.1程序,可直接从BD+保护的蓝光DVD中提取高清视频数据。在这样的攻防之战中,电影工业一方完全不是对手,尽管今后它们仍然会不断带来新的防盗版技术,但破解之战将会持续,电影工业将无法阻止高清视频在互联网上自由传播。

但是,高清视频的流行将给互联网带来太麻烦。现在在线视频、P2P传输已经让互联网陷于堵塞的危机,而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量每年都在爆发式成长,如果要满足用户对带宽的需求,网络运营商就必须保证提供1400亿美元的巨资用于建设新的网络基础设施,否则互联网容量将于2010年耗尽。不幸的是,运营商并没有如此庞大的投入计划,他们在未来两年的预计投入不到1400亿美元的一半,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互联网的堵塞将变得非常严重。

芯片组:平台化策略之下的附庸

英特尔、AMD与NVIDIA之间,谁会成为2008年的胜利者?

现在,芯片组已经成为计算平台的子集,无论是AMD还是英特尔的下一代架构,内存控制器都将被CPU直接集成,那么芯片组的功能仅在于提供PCI Express扩展以及其它的I/O扩展,而这些功能都相对稳定,不需要频繁的技术更新,这就导致芯片组变得不是那么重要。

X48是英特尔2008年的重头戏。X48将是英特尔最后一款传统架构的芯片组产品。它支持Penryn处理器、1600MHz前端总线、双通道DDR31600内存以及PCI Express 2.0规范,并与ICH10南桥搭配。但相比现行的1CH9,ICH10南桥的功能并没有太大变化,虽然它加入了对万兆以太网的支持,但对于家庭和普通商业用户来说,这项功能基本无实用价值。此外,为了与Nehalem新架构配合,英特尔也将在明年下半年推出代号为“Tylersburg”的芯片组产品,它的整体功能与X48类似,但不再需要内存控制器,而且与CPU连接的总线也将变为英特尔的CSI。

AMD的主力是7系列芯片组。AMD的7系列包括商端的790FX及其衍生型号,它的功能特点我们在前面关于AMD“蜘蛛”桌面平台、Puma移动平台的介绍中已有详细的描述。相对于英特尔的X48,AMD平台在多显卡支持方面具有优势。虽然英特尔的X48能够支持双显卡运作,但能否获得NVIDIA授权还是未知数。

作为唯一一家能够同时与英特尔与AMD在芯片组对抗的厂商,NVIDIA在双A合并之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在AMD平台,NVIDIA nForce芯片组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固,如果用户想要构建SLI多显卡平台或者青睐NVIDIA显卡,那么nForee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英特尔平台方面同样如此,虽然英特尔自家的芯片组品质一流,但NVIDIA凭借图形技术的优势顺利占领了高端市场!

对于多数不苛求高性能的用户而言,低成本、高效益的图形芯片组是最佳选择,这也是图形芯片组市场份额一再扩大的主要原因。在这一领域,NVIDIA、AMD与英特尔同样处于缠斗阶段。在英特尔平台,NVIDIA的产品拥有明显的性能优势。而且现在NVIDIA还握有一个关键武器――Hybrid SLI。Hybrid SLI与AMD的Power Xpress功能有些相似,均可实现不同环境下集成图形核心与独立显卡之间的工作转换。只不过Hybrid SLI在激活独立显卡后并不会关闭芯片组整合的图形核心,而是让两者协同工作来进一步提升整机的图形性能,NVIDIA对HybridSLI寄予厚望,首先将它使用在支持AMD Phenom/Athlon处理器的MCP78芯片组中,而英特尔的支持者必须等MCP7A主板明年上市才能接触到Hybrid SLI了,至于英特尔与AMD的竞争,天枰显然朝向AMD平台倾斜,毕竟AMD在图形技术领域的实力非英特尔可比。因此虽然CPU性能不如对手,但凭借图形芯片组的优异表现,AMD的集成平台往往可以在图形性能方面胜出。而从技术方面而言,2008年集成图形的风向显然是统一渲染架构、DirectX 10以及高清视频全硬件加速,在这一领域,NVIDIA与AMD还是领跑者,英特尔的新一代产品依然处于垫底位置。

单反普及年

单反数码相机风潮已到?

数码摄像技术在过去的一年问同样保持高速的发展。现在,高端拍照手机已经可以拍出不错的图片,这让那些人门级数码相机及卡片机不断失去生存空间。

为此,数码相机厂商必须坦然迎接新技术的挑战。―方面,让主流的消费机种能够提供千万像素和卓越的拍摄质量,另一方面,用户对相机的拍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级产品已经很难引起高端用户的兴趣。这些用户将目光转向数码单反领域,并带动数码单反的高速成长。在这一领域,除了佳能和尼康两大传统势力外,索尼、奥林巴斯、松下、富士、宾得纷纷加入战团,数码单反市场也迎来火爆的局面。

最 后

技术的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2008,我们将看到每一个领域的持续进步,无论在操作系统、CPU、核心平台、图形技术、互联网或高清应用等各个领域,一系列的技术进步都在坚挺行进中,这一切又将酝酿着质变的开始。在未来的2009年,我们有机会看到高速互联网接人的出现,正如当年宽带接入的巨大影响一样,高速互联网将带来一场应用上的新革命:更瘦的操作系统、Web软件开始大行其道、3D图形技术与高速网络结合、高清应用成为主导,IT产业界也将在这样的量变与质变中前行,将不再只是英特尔、微软、IBM、Google、AMD和NVIDIA这些企业的舞台,数量庞大的用户将参与其中。

上一篇:给你最灿烂的光芒等 下一篇:3D打印技术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