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04 06:21:18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目标之一落实到初中物理课程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素养是由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科学知识与技能以及科学方法与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它以科学观为核心,科学技能为基础,科学行为的养成为标志。所以科学教育应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立足学生发展还意味着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关注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价值取向,就必须深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使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为这一目标服务。在当今初中物理课堂中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阻碍甚至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的改革,教师必须关注怎样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1]。

1、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定义

提问的有效性很难用量化的方法来研究制定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程序,而且一个问题的有效与否是具有相对性的,不能绝对地判断问题的有效性,因而只能从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去寻找那些有效提问所具有的特点,从而把握什么是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的标准是:其一,它能产生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效果(不是记忆、复述的,而是需要分析、综合、评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其二,它能清楚的描述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问什么;其三,所提的问题使学生能明确地、创造性地做出回应;其四,这些问题是一种恳请式的,而不是威胁式的,令学生坦然说出他们最好的想法;其五,它要求学生发表自己观点之后感到安宁和轻松;其六,它要求学生呈现自己怎样从材料中推导问题的,允许他们使用所知道的知识去理解主要的概念[2]。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的话,有效的提问是指: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了的提问。这种提问是包含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提问目的的,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意的提问。(1)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提问。这种提问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完美体现,而且要涉及一定的、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得整合的、综合的、全面的信息来了解世界,而不是将那些与课程内容毫不相干的、支离破碎的、毫无意义的观点,概念拼凑到一起。为了“提问”而“提问”。(2)教师考虑到全班学生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的提问要面向班内所有学生,使得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的水平上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而不仅仅面向那些在各个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进行提问。

因此将有效提问定义如下:有效提问就是指教师清楚明了地、有目的、有组织地提出简短的、发人深省的、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能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提问。

2、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1提问方式上的准备

教师以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提出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很大影响的。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挑战的语气提出的问题就要比教师以平淡的、实事求是的语气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提问的热情传达给了学生,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自然地高涨了。当然了教师不能每时每刻都以高度的热情来提问,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变换提问的语气语调,时而热情,时而充满疑问,时而平淡,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得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升华。

2.2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就课堂提问而言,可以从提问的发起者和接收者的角色以及先后顺序分为三种模式:“师—生课堂提问模式”、“生—师提问模式”、“生—生提问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提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以至于大多数人提到课堂提问时,往往将课堂提问理解为这种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随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更能增强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从思维激发的角度看最具有价值。问题来自于学生,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更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与思的结合,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单纯地“授人以鱼”。

2.3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尊重学生差异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应当看到,处于发展过程的学生可塑性很大,其个别差异具有不稳定性,某一方面的短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一些老师下意识地只叫可能知道答案的学生,并把这作为一种自我强化的策略。他们只想要“正确”答案,更多的是关心知识点和按部就班地上课,而不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其实教师需要意识到,无论他们上课计划得多么万无一失,学生常常会在观点的理解上出差错,这就要求教师用不同的程序和例子进行重教。如果教师想要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材料,就需要从有代表的学生样本中获得反馈,其中包括胆小的学生和学困生。老师通常不怎么叫很少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诸如害羞的学生或学困生。那些回避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的学生,需要给予机会学会成功地参与。并且,如果学生知道老师只会叫举手的同学,他们就会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叫一下不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结论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麻昌港.课堂教学提问的优化组合[J].高教论坛,2003,(10)

[2]穆凤良课堂对话和提问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上一篇: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探析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