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中药变“毒药”

时间:2022-08-04 06:07:34

莫让中药变“毒药”

例一:中医医师张某在某地合法开设门诊,为患者诊断治病并配售中药。1993年3月24日中午1时30分许,袁某因牙痛到张某的门诊就医。张某给袁某诊断后便开了中药清胃散二服。因在此之前张某错将有毒的草乌装入放玄参的药斗内,在配药时将草乌当作玄参配给了袁某。袁将其中一服中药泡服后,即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经医院抢救无效,

例二,女,45岁,慢性精神病患者,反复发作。医生抄用偏方,并加大剂量给药,3周后患者出现全身无力、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咳嗽无力、言语不清,疑为砷中毒。经抢救

在很多人的认识里,相对于西药,中药无毒无害,副作用小,事实果真如此吗?

专家告诫我们,应谨慎地对待医和药,尤其是一般群众疏于防范的中药中毒。是药三分毒。这个“毒”,也可以解释为副作用。西医讲这个药有毒性,那个药有毒性,是说吃了这个药以后,它可能会对哪些脏器、哪些组织造成损害。西药的药物成分很明确,副作用也就很明确,说明书中会写得非常清楚。

西药有毒性,中药同样也有毒性,但中药中毒的机理有时难以查究。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且服法多样,或者为多种药物的迭加,甚至有时会有众多的中西药合用于同一病体,其相关作用十分复杂,很难掌握。在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药中毒并不鲜见。使用中药发生中毒,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使用不当。在许多情况下,使用中药出现中毒情况,并不是药品本身出了问题。而是使用者违背了中医药学理论所致。很多中药本身就有一定毒性,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称:“凡药物云有毒及有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者,亦能杀人。”现行药典在部分中药性味之下标明的“大毒”、“有毒”和“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比如,砒霜是中药中的大毒之品。严格按照用药原则使用,不但不会使人中毒,还能祛痰止哮、截疟、蚀腐、杀虫。对于这类药物,一方面医生应慎重使用,另一方面,如果您不懂中医。在尝试用偏方治病之前,一定要向中医师进行咨询。

二、过量使用。有人认为中药药力有限,经常加大剂量使用,殊不知中药剂量违量中毒案例不胜枚举,如关木通超量60克即可发生急性肾衰而致人于死地;益母草超量可导致内脏出血:生附子用2。克就会使人中毒。即便是中成药,因过量服用而致中毒的案例也不鲜见。

三、滥用误用。耐人寻味的是。中药中毒病例中有许多是服用了常规的补益药品而中毒的。专家指出,这是一些医生不顾患者具体情况及药物的具体性能而滥用“补药”的恶果。曾有报道称一对新婚夫妇入洞房前,煎40克红参服用以补身体,结果兴奋过度、神昏谵语,进了病房。

四、中西药混用。中西药混用在临床很常见,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特殊病人要忌服某些中药。如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压药期间,忌服麻黄、止咳定喘丸、麻杏石甘汤、川贝精片等中成药;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物期间,忌服用甘草、人参、鹿茸等中药。

专家提醒,在中西药合用时,中药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影响药物的吸收,如含有钙、镁、铝、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石膏、瓦楞子、龙骨、牡蛎等)与四环素族合用可生成不易被吸收的络合物。

影响药物代谢,如各种中药酒剂与巴比妥、苯妥英钠等同服,可使这些药物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疗效下降。

影响药物排泄,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不能同用,如酸性中药乌梅、山萸肉、五味子等与碱性西药同用,可减少吸收,降低疗效。

联用产生毒性,如大量甘草和洋地黄合用可诱发洋地黄中毒而加重心衰。

上述不良反应均为联用禁忌范围,医者在联用中西药之时,切忌盲目组合,草率从事,必须在明确中西药药性的前提下,以中西理论为指导,从而取得中西药联用的最佳组合效果。

药能治病,“毒”是药物的属性之一。药物的有毒无毒,毒性大小,都是相对的。有些药物的毒性成分,恰恰也是它的有效成分,西药如此,中药亦然。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认为中药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小,使用中药相对比较安全,将中药说成“没有毒副作用”,甚至说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等等。都是不科学的。正所谓:善用彼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痼疾;不善用者,则祸见于须臾之间。正确认识中药,是我们合理、安全使用中药的前提。

上一篇:正确饮食来减肥 下一篇:说与听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