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期待成为枷锁

时间:2022-08-12 11:37:52

期待与赏识往往被运用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中。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正确地运用期待,导致学生在教师饱含期待的言语或眼神中不知所措,甚至畏缩不前。

一、过高期待成为精神负担

曾有个学生向我诉苦:“老师对我的期待和鼓励让我喘不过气来,他能不能放弃我啊。”字典中对期待是这样解释的:“期待:热切地或信心十足地等待某事的发生、出现或到来。”

这不是很好吗?教师不是一直在“热切、信心十足地”等待学生的进步吗?在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后,我清楚了:他将教师的期待和鼓励当成了“爱的枷锁”,深感自己如果学不好就太对不起老师了。他一直在努力,但就是学不好。他认为自己能毕业就不错了,可老师一直希望他能考一个不错的高中。“小鸡是无法在频繁的期待和鼓励中变成凤凰的”,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只小鸡!”这样的发现让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当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他的时候,他简直无地自容。相反,教师如果直接对共进行批评,他倒更好受一些。

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在某些情况下,“批评”和“期待”是一回事一只不过是教师同一种态度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同一种态度”即对学生的现状不满,“不同表达方式”即教师试图通过期待或者批评,使这种状况发生改变。

教师用期待代替批评,其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过高的期待在使学生感动之余,也可能给他们的心灵套上枷锁,带来压力。因此,教师仅有对学生的期待还不够,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体验。

二、不实期待成为心灵伤害

李某是一个借读生,在班级中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因长年随父母四处奔波,所以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这更增添了他的自卑感。但是,班主任没有放弃他,对他非常关心,慢慢地,他也向班主任敞开了心扉。当班主任问他有什么爱好时,他腼腆地答道:“我喜欢唱歌。”于是,班主任在多个场合鼓励李某大胆唱歌。尽管音乐教师向班主任坦诚地指出,李某并没有什么音乐天赋,但班主任仍然希望科任教师以及李某的家长对他多加鼓励。在多方不断的鼓励下,李某越来越认为自己很有“音乐天赋”,经常是歌不离口,他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活泼了。

毕业后,李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做一名歌手。尽管不断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李某:把唱歌当好还可以,当做事业对你似乎并不合适。但李某坚信“班主任说我是可以的!”于是,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四处寻找机会,即使四处碰壁仍难醒悟。

多年以后,师生见面了,李某给恩师弹唱了一曲之后,班主任竟想不起曾对他的歌唱表示过欣赏和鼓励,竟然“幽默”地说:“你这样的嗓子还唱歌?别招人笑话了。”听到恩师说出这样的话,李某万分惊讶――虽然多年来类似的话李某早已听了无数遍,可当这话从自己一直信赖的班主任口中说出时,强烈的刺激使他无比愤怒,在几乎崩溃的状态下,他摔碎了吉他。

教师欣赏学生应该是真诚的。不实期待虽然让李某成了一个敢于在人面前表现的学生,但也同时让李某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这样的结果似乎在意料之外,然而又何尝不在情理之中呢?

三、错位期待成为长期折磨

教师都期待学生能够取得自己预想的成绩。在这样的设定下,教师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耐心十足,关爱有加,然而有时也会出现类似下面的意外情景。

开学初,新班学生进行大扫除,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并不乐意参加劳动,同时也发现一些非常勤快的学生。如某位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挥汗如雨。但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远远不如他在劳动上的表现那样突出。

爱心和热心让班主任在方方面面眷顾这个学生。学生当然非常感激班主任对他的照顾,由于学习上难有大的进步,所以他更加卖力地通过体力劳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可是,因为这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所以班主任渐渐没了耐心,对他从最初的关心到熟视无睹。这位学生发现了班主任的这种变化,越发感到惶恐,无奈之下,他只有更为卖力地在劳动中表现自己。

结果,教师越来越冷漠,学生越来越惶恐。这是因为教师期待得到的,是学生不能满足的,学生所竭力表现的,却是教师不太需要的。教师的这种错位期待误导了学生,也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最终,失望的是教师,被伤害的是学生。

教师的期待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不可掉以轻心。

上一篇:我的困惑与惭愧 下一篇:让“三把火”烧得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