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时间:2022-08-04 04:49:14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摘 要 通过分析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沿线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因素,结合施工规范要求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各个建设环节的环保措施,以达到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公路工程;污染;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29-01

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公路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侵占土地、大面积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废物和污染等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具有范围广、时间长、后果难于恢复且无法准确预测等特点,因此,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公路工程建设给沿线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 当前公路工程施工对沿线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施工过程对原有地貌的改变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场地清理,是将地表原有植被(包括树木和草皮)连同耕植土一起挖除,造成原地面局部生态环境改变。2)为了保证公路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公路工程施工需要通过填挖土方构筑路基或是建造桥梁、隧道等结构物,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3)取(弃)土坑、施工便道、料场、拌合场等施工临时用地,在利用过程中同样会对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破坏。4)全封闭、全立交等技术指标的要求,势必造成原有水系、路网改线,改变原有的路网、水系布局。5)路线线位经过居民密集的城镇,需要进行规模较大拆迁和安置,造成这些城镇必须重新规划。6)山岭隧道洞身开挖切断地下水流路径,改变原有水体分布。

1.2 施工过程的粉尘污染和施工机械产生有害气体排放

1)砂、石、石灰等原材料堆料场、混合料拌合场、石料加工场进出料过程产生扬尘。2)路拌法工艺施工石灰土,布灰、拌合过程产生的扬尘。3)隧道洞身开挖(钻爆法)、喷射混凝土施工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4)隧道工程特殊含气地质地层的洞身开挖的粉尘和易燃、有害气体。5)沥青混合料拌合、摊铺时沥青所含的挥发性有害气体的挥发。6)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的尾气排放。

1.3 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和破坏

1)桥梁工程桩基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工艺产生的泥浆向水体的不当排放。2)桥梁涵洞位置不当设置造成的沟渠的改移,破坏原有水系。3)隧道工程建造后,对地下水系的改变和破坏。4)取土坑,特别是利用低洼地或平地垂直下挖的取土坑的边坡安全以及形成新的蓄水容量对原有水体分布的影响。

1.4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有不利影响

1)路基土石方挖余,必须安排弃土场堆放。弃土场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和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2)作为施工辅助设施的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办公生活设施有很多临时建筑,撤场后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需要处理。

2 解决公路工程建设中环保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工程建设前期的环保措施

2.1.1 完善设计内容,合理规划公路用地

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设计有利于环境保护。

1)设计方案要充分体现“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的环保主义思想。利用公路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进行适当的投入,将施工中的临时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2)路线设计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特别是因公路建设需要进行较大规模征迁的城镇,其重新制订的城镇规划应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3)路线选线应避开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环境敏感性区域,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原则。

2.1.2 施工图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合理设计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

1)路基工程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低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应地形的原始状态。纵断面线形设计,路线纵坡和竖曲线要充分利用原地面的起伏情况合理设计,避免过分的高填深挖。2)注意路基土石方工程的填挖平衡设计。施工设计中应对各类线形组合的土石方平衡方案进行优化比选,控制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总体方量,合理进行路基土石方调配,减少借土或弃土的总体数量,并综合考虑对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下选定取(弃)土场位置。3)对于深开挖路堑和高填山谷,设计要多考虑采用隧道和桥梁跨越的设计方案。虽然这些方案增加工程造价,但能有效避免山体开挖,保护地表的森林植被,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和对地表水系的破坏,间接地保护了水土资源,控制了水土流失。4)路基边坡设计要在确保边坡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

土质边坡应采用较缓(大于1:1.5)的坡率并充分绿化,具体绿化效果应注意同周边外在环境景观的协调。石质边坡应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防护形式,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在边坡表层覆土植草,恢复自然景观。

2.1.3 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1)桥涵设计尽量适应河流水文、水流特征,避免新建结构堵塞水流或对原有水网进行不合理的改移。2)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保持水流顺畅,最低限度减轻对原有系统的破坏。3)做好路基自身的排水系统的连接,以及路基排水系统同周边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的衔接。特别要注意路基填方地段纵向排水沟的排水方向、线路以及同原有灌溉系统的接顺。

2.1.4 必要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的设计

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工程设施主要包括隔声屏障、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护坡、拦渣工程等。这些工程设施的结构型式、设置位置应结合实地条件和各类综合因素具体设计。

2.2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2.1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设计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土石方,平衡填挖方量,控制借土,合理处理或利用弃方

1)对于隧道和石质路堑地段的石方,在石质强度和数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集中破碎,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碎石材料,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的各类结构施工中予以利用。2)对路基清理施工产生的清表土、淤泥等不适于路基填筑的废弃土方,可以临时租用荒山、荒地集中堆放。路基成型后,将这些废弃土方运回用于边坡植草和中央分隔带回填,减少对弃土场的征用和处理费用。

2.2.2 执行设计意图,合理选用临时用地位置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新的生产用地或提高或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率

1)合理利用岗地或靠近城镇的山地借土,结合具体城镇规划确定借土位置、开挖标高,对借土后的场地进行整理,形成新的商业用地。2)按设计方案处理路基弃方,对取土场顶层进行耕植土覆盖,恢复成生产用地或对所占土地进行绿化;对取土场四周的临空面进行相应的支挡防护,减轻水土流失。3)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在利用前已对基础进行了充分的压实整平和硬化,相关设施遗留的建筑垃圾处理比较困难、不易复耕,但同周围的交通连接便利、水电设施齐全,因而相关位置的选定宜靠近村镇,施工结束后,稍加整理就可以转化成良好建筑用地。

2.2.3 施工中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的具体措施

1)料场、拌合场、预制场等临时工程的位置应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稳定土、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拌和场不得设在环境敏感区域内,堆料地点至少距环境敏感点下风向100 m、上风向300 m;水泥、石灰、矿粉要有指定地点堆放,并应采取密封存放的方式。2)对料场、拌合场、预制场以及施工便道用地范围进行硬化处理,减少扬尘。3)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中的粉尘排放。如拌合站使用自动回收烟尘和粉尘的拌合设备、软基处理搅拌桩喷粉和隧道初衬喷射混凝土的湿法施工工艺等。4)配备足够数量的洒水设备,及时洒水降尘。

2.2.4 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可能产生破坏的具体措施

1)对于工程施工中产生废弃土方、泥浆不得向池塘、河流填埋或排放,避免淤塞河道、污染水体。2)对施工队伍在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应按要求进行适当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3)桥梁、涵洞施工机械,应避免油污渗漏对水流造成的污染。

3 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的今天,已经渗透对了公路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要求公路施工的每一位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环保观念,在公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充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公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韦立林.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环保管理和措施[J].中南公路工程,2001,5.

[3]朱海鹰.高速公路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J].北京:国外公路,1996,12.

[4]张京,等.最新路桥工程建设实用手册项目管理分册[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3.

上一篇:软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处理 下一篇:高性能混凝土在客运专线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