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低监理工作风险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8-04 03:53:10

关于降低监理工作风险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从监理单位角度出发,联系工程监理项目特点,分析监理项目存在的各方面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订风险对策,回避和缓解风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监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1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建筑行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而建筑工程中也逐渐建立起安全监理制度。监理单位作为工程参与的重要一方,在当前工程建设市场秩序还不规范这个大环境下,自身风险系数愈来愈高。如何直面风险,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作到“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回避、控制和缓解风险,是当前监理单位应着手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因素识别是风险管理中的首要步骤。从监理单位角度看,虽然风险因素种类繁多,成因复杂,但较普遍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业主的风险

1.不合理的工期。有的业主为追求竣工后较大的利润,制订的工期一般较短,经常出现边设计边施工边订货的现象,各专业各工种交叉作业,24小时突击会战;有的投资上亿的大型工程,不分昼夜会战,本来合理工期近3年,但为了要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将工期压至一年;还有的项目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需要形象进度,有时违背施工规范,不遗余力安排突击会战。上述情况,造成工程管理极不规范,使监理工作很难按正常秩序开展,留下了诸多质量和安全隐患。

2.施工队伍的安排。建设工程是敏感行业,各式各样的承建单位更是差异较大,有时业主安排的施工单位很难或根本不胜任其所承揽的工程,客观上将问题和风险转嫁给了监理单位。

3.大尾巴工程。有的项目缺乏严肃性,工程量不大,正常一年的工期,但不是设计图纸不齐、设备不到货、投资超概,就是领导改变想法,开开停停,一干就是3、4年。仅有的一点监理费弄的监理单位入不敷出。

4.盲目干预。设备、材料订货是建设工程项目最为敏感的问题,由业主采购,有时到货不合格,迫于工期或多方面原因,有时业主指令同意放行,为安全生产埋下了不安全隐患。

(二)来自施工单位的风险

1.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整体实力滑坡。由于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和受市场无序竞争的影响,使目前很多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整体实力下滑,有经验的工程师、技师和工人退休后,青黄不接,后继无人,技术力量明显不足,管理跟不上。有时为突击任务,不得不从市场上临时雇工,很难达到施工标准和规范。

2.挂靠的施工企业鱼目混珠。纵观工程建设市场,这样的施工单位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土建工程,他们打着大施工企业的招牌,根本不具备资质,要啥没啥,连起码的机具及技术人员都是临时拼凑的,是目前建设工程最大的风险因素来源。

3.偷工减料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为追求利润,降低成本,部分施工单位在工程材料上存在以小代大、以薄充厚、以次充好、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行为,如防腐、保温材料市场复杂,水份很大,稍不注意,就被其钻空子。在工程内容上,不按规范要求的程序和步骤施工,能少干就少干,低标准、老毛病屡禁屡犯,存在侥幸心理。

(三)监理单位内部的风险

1.管理体制问题。目前一些大型行业监理单位绝大部分还在国企之中,基本还停留在国企内部工程管理模式上,任务都是上级分配下来的,缺乏市场竞争机制,风险意识不强。这样的监理单位大都缺乏独立管理能力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2.虚假挂靠的监理单位鱼目混珠。受经济利益驱使,不正之风愈来愈严重侵蚀着专业监理队伍,一些个人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挂靠在某个大公司上,东挪西凑证件,临时雇人,根本不懂监理业务,也堂而皇之干起监理业务来。

3.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目前监理人员组成个体差异较大,整体素质偏低,现阶段即懂专业、经济、法律、管理的综合素质人材极少,高学历、高学位人员也为数不多;监理公司只能适应常规监理业务,对于较大型、较重要的施工方法、方案、技术措施等缺乏主观见解,自己拿不出有独立见解的东西,工程前沿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了解甚少,开展业务很被动。

4.不良环境的影响增多。由于不正之风及业主干预过多,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很难按正常秩序开展,加上监理单位自身管理跟不上,弄得监理单位人心涣散,队伍不稳,相当一部分监理工程师身心疲惫,前途渺茫,无力负责工作,结果是工作不到位,甚至失职。

二、风险评估

“知其所以危,则安矣”。风险管理的第二步要对其风险因素作进一步分析,即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将风险损失程度和发生可能性量化的过程。下面用定性方法,按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将其划分为灾难、严重、较大和一般风险,做出风险程度评估如下:

1.灾难风险

业主方面:关键工程施工队伍的安排。

施工方面:关键工程的综合管理及技术素质;技术人员不胜任工作;关键工序、重点部位不按规范施工。

监理方面:发现不了重大技术和质量问题。

2.严重风险

业主方面:不按合同规定计监理费;设备及主要材料不能及时到货;不尊重客观实际安排突击作业。

施工方面:现场缺少技术人员;弄虚作假、偷工减料。

监理方面:错误做出指令及批示;发现不了一般性问题导致质量失控。

3.较大风险

业主方面:合同工期定的太短;设计深度不够发生大量变更,超概算资金无来源。

施工方面:分包队伍的选择;一般部位或工序不按规范施工;

监理方面:总监,监理部整体素质较低;对本工程相应标准规范熟悉程度不足;个别人员工作水平不高,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制止或听之任之。

4.一般风险

业主方面:日常事物干预较多;大尾巴工程;由于甲方原因拖期;经济没有约束。

施工方面: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施工机具满足不了需要。

监理方面:监理人员与分管业主关系;与项目所在地的人际关系;主要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方法。

三、风险对策及实施

风险对策是整个项目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步骤,只有客观地面对风险,采取措施,才能回避、降低、分散或防范风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经过风险评估,找出了主要风险因素,相应风险对策如下所示:

1、事先做市场调研,了解业主的信誉和施工单位的能力水平。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分别建立相关记录,对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行分级,做到“心中有数”。

2、对信誉好的业主进行投标,否则不投标。

3、如业主委托监理进行招标,则帮助业主把关选择能力、水平强的施工单位。

4、多替业主考虑问题,如材料为甲供,则提请业主早作计划安排,早与材料供应商签订协议,以便及时供货。货到现场后,按国家规范进行验收,合格的使用;不合格的提请业主通知承包商换货;如业主坚持使用不合格产品,则请示公司退出监理现场。

5、当合同工期定的太短时,与业主进行协商,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和措施,尽力说服业主采用合理工期施工。否则,了解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如何。如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能力太差,则放弃此工程。

6、一拿到施工图,就组织监理人员进行内部图纸会审,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交业主,请设计确认,并确定造价的变化情况,让业主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早做打算。

7、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质量、技术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并检查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资格证和特种作业人员的上岗证,关键是人和证要对上,现场检查,以确保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为合格。

8、动态的检查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不称职者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调换。

9、监理单位对聘用人员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10、监理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对于亏本或保本的监理业务坚决放弃。不要为了业主的下一个工程而放弃本工程的合理利润,影响本企业的健康发展。

风险对策制定后,还需进一步落实到具体的应对计划和控制措施中,任务明确,逐项落实。监理规划、监理细则中有关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要有针对性,做好控制工作。当然,随着项目的进展要求,还要对风险对策的执行情况不断地进行检查,原有的风险有的会消失,还会有新的风险出现,还要重新识别,找出新的对策,开始新一轮风险管理过程。

“善避风险者胜”,笔者认为,一个日趋成熟的监理企业,虽然难以左右外部大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但只要做到准确定位、超前应对,才能真正做到“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回避、控制和缓解风险。

上一篇:加强道路施工的管理措施分析 下一篇:浅谈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