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县对俄农业合作战略升级研究

时间:2022-08-04 02:58:19

东宁县对俄农业合作战略升级研究

[关键词]农业合作;战略升级;研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黑龙江省积极打造对俄经贸合作大省,牡丹江市提出利用10年时间在俄罗斯再造一个牡丹江农业。作为拥有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的东宁县,在已成为龙江对俄农业开发排头兵的基础上,不断释放区位资源、发展空间、公共关系等比较优势,加快对俄农业合作战略升级,是亟须研究和破解的一大课题。

一、东宁县对俄农业合作现状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目前东宁县已在俄建立大型农场13处,家庭农场423处,综合开发利用俄土地102万亩,约占黑龙江省在俄土地开发面积的1/5,带动近万农民创业就业,年可实现总收入6.6亿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 000元以上,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提供了强力支撑。

1.经营规模逐年扩大。随着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的深化,东宁县与俄远东地区农业开发合作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县内实力企业、生产大户到俄租地种菜种粮,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土地经营面积逐年扩大。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不足5万亩,到2008年土地开发达43万亩,增长了7.6倍,2009年更是一举突破100万亩,比上年增长1.4倍。共建成6万亩以上的大型农庄6家,3万亩~6万亩的中型农场8家,1万亩~3万亩的小型农场9家,1 000~10 000亩以下的微型家庭农场420余家。每年仅境外务工人员汇往和带回“洋钱”超过2.5亿元,成为全省外派劳务试点县和境外开发面积最大的县。

2.开发地域不断延伸。东宁县大小农场在俄境内遍地开花,从俄滨海边疆区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周边延伸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阿尔泰等6个州的25区,最远到莫斯科附近。仅十月区到乌苏里斯克沿线90%以上的农场主都是东宁人,带动3 800人就业。目前,在俄发展微型家庭农场420多个,长期雇用农民6 000多人,形成超百万的小老板420多人,每年创造产值4亿多元,直接拉动农民增收超亿元。

3.合作范围逐步拓宽。东宁县华信、华宇、金迪、拓源等一批本土实力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及时转向对俄农业开发,目前累计投资4.87亿元,购置大型农机具580台(套),以独资、合作等方式签订承包年限49年俄土地76.5万亩,建成万头猪场2个,2 000头奶牛场1个,100头以上肉牛场2个。粮库、加工厂、制油厂、饲料厂、修配厂、物流公司等相关产业链条一应俱全,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年创造产值近4亿元。同时,在乌苏里斯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建成了16处以果菜、食品为主的商品综合批发市场,年经营果菜等农副产品40万吨以上,承担着俄远东地区10个联邦主体1/3的果菜供应量,成为俄远东最大的中国出口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

二、东宁县对俄农业合作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有效的对俄联络协商机制。目前,东宁县乃至黑龙江省与俄方合作的主体大部分是个体农场主和私营企业,经常出现纠纷问题,一些侵害中方劳务人员利益的事件得不到公平公正处理,在外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双方政府和农业及相关部门在中俄农业合作方面缺乏必要的组织、协商、管理,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

2.开发资金短缺。资金不足是制约“走出去”农业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障碍。境外开发涉及人员、设备过关,基础设施、生活设施投入,生产投入等,一次性投入高、风险大。企业自筹资金有限,国内外贷款都有很大困难。国家虽有“走出去”的相关扶持政策,但存在着政策不配套、一时难到位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跨年度的合作项目,由于资金短缺无法继续执行,不少企业只好忍痛中止合同,舍弃合作伙伴。

3.各种费用高,劳务负担重。赴俄工作的东宁劳务人员要交齐国内和国外两种费用,国内费用有护照费、保险费、费、签证费、体检费、培训费等,国外费用有邀请函、落地章、劳动大卡、人头税、保险费、移民管理费等。由于劳务点分散,各自为战,不能集中统一办理出国劳务所需的证照手续,20人左右的劳务团组办理护照费用都在每人1.2万元以上。另外,俄方还经常提高劳务人员的各种税费。

4.在俄个体农场生产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劳务人员科技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国内外培训和职业技能,新农业知识掌握得较少,经营观念老化,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同样的品种和生产设施,由于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在生产和效益上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一些个体农场存在着短期行为,没有长期外出创业的思想和规划,生产投入不足,管理手段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

三、东宁县对俄农业合作战略升级构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快东宁对俄农业合作战略升级,对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长远构想上,东宁应定位于打造沿边对俄农业合作第一县,努力实现战略升级。

1.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确保对俄农业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对俄农业开发融投资、资源合作、劳务输出为一体,涉及中俄双方的长期利益,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要有长远规划和相应的政府支持。政府在对俄农业开发工作中既是规划者、引导者也是服务者。一是确立有效管理机制。成立县级对俄农业合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涉外农业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协调,帮助开发主体解决涉外问题,减少盲目性和风险,有效保障对俄农业合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二是制定长远规划。制定《对俄农业合作发展规划》,研究确定发展目标,进而推动对俄农业合作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应通过上级政府向国家争取,借助各种途径延长赴俄劳务自带农业机械在俄使用时间,协商解决劳务许可证办理时间长、费用高、手续繁杂的问题,协商促使俄政府向中方企业公布相关政策规定。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近年来,国家和黑龙江省都逐年加大对境外农业开发的支持力度,因此东宁应进一步加大争取省政府扶持资金和农业部、商务部境外资源开发资金的力度,支持开发企业增加机械力量和流动资金投入,解决开发规模小、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强境外农业合作项目管理。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境外农业合作项目统一进行筛选和论证,对发展潜力巨大、合作优势突出的境外种养业、加工业、种子繁育、畜禽饲养等开发项目,统一纳入微机管理。对重点扶持开发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跟踪问效。三是强化对俄农业合作扶持。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物资投入,在土地、税收、融资、信贷、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3.加大典型培植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选择不同类型的境外开发重点项目,作为东宁农业境外开发典型示范区。本着“适当集中,综合开发,规模发展”的原则,积极鼓励境外开发个体农场向示范区集中,促进项目区建设上规模、上标准、上水平。同时,加快发展与之配套的农产品仓储、冷藏和精深加工项目。项目区生产的各种蔬菜、粮食及肉类产品均要达到俄产地标准。这些项目区将成为东宁乃至全省在俄远东地区农业生产的示范典型和展示窗口。

4.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建立对俄农业合作有效组织形式。总结自身的多年实践,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对俄农业合作经营模式。一是种养大户开发模式。种养大户有生产资金、机械力量和生产技术的优势,赴俄承包土地创办家庭式农场或与俄农场主联合经营,按出资比例分红。二是企业投资开发模式。实力雄厚的企业走出去,发挥其资金雄厚、管理先进、人脉广泛的优势,投资建设大型农庄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农民联户经营模式。通过政府引导,组织农户赴俄考察,使农民看到境外农业开发的有利机遇。农民自愿联合起来,共同出资金、出人力、出机械,赴俄承包土地,共同低御经营风险。这种模式主要以生产蔬菜为主,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四是中俄合资开发模式。部分境外开发主体与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成立合资企业,中方出资金、机械设备、技术人员,俄方出土地、场房及生产设施,双方按确定的出资比例分成。

5.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提高对俄农业合作整体水平。一是强化技能培训。有计划地对出国劳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抓好环境卫生、待人接物、文明礼貌、俄罗斯风俗、生活习惯等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逐步形成特色劳务品牌。二是应用农业新技术。加强农业科研、推广单位与境外开发项目联合与合作,将先进适用技术综合组装和筛选配套,根据俄罗斯人消费习惯和需求,把最先进的适用技术应用到境外农业开发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栽培模式,建设标准化棚室生产小区,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广使用大马力农用机械,发挥旋耕、播种、收获的突出作用。组建农机作业联合体,实行连片作业,统一耕种,解决一家一户缺少农机具的问题。四是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利用俄种子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适宜当地生产条件的大豆、水稻、玉米、蔬菜等优良品种,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五是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严格按照俄当地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编辑/丹桔)

上一篇: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 下一篇:浅析企业如何实行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