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04 01:47:49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利用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利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舒张压(82.7±8.6)mmHg、收缩压(130.2±6.4)mmHg;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舒张压(98.7±7.6)mmHg、(144.1±8.5)mmHg,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高血压心脏病;血压;焦虑;抑郁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血压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进而累及到心脏,改变了心脏的结构、功能,致使左心室出现肥厚,提高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1]。高血压在临床上主要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无论哪种类型,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和程度的加重,都将加重左心室的负担,进而引发左心室增大、肥厚、功能不全等情况。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尽早治疗,同时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以逆转肥厚的心肌。为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实验结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沈阳市大东区辽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72.5±2.7)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7±1.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73.6±2.9)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8±1.7)年。所有患者均排除^发性高血压患者、精神疾病患者、重要脏器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利用一般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将疾病知识向患者讲解,并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等。实验组患者利用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高血压心脏病的特点、临床护理要求、患者的心理特征等,详细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面对患者时,语气一定要平和,态度一定要热情,一定要让患者感觉舒服,切不可流露出厌烦和同情的情感,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并发症等情况,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将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向患者详细讲解,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述,详细解答患者的提问,通过专业的知识强化患者的信心。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分析患者的心态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对策,并积极评估心理干预的效果,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患者,对患者多包容,在护理过程中更多的给予人文关怀。并指导患者家属一定要尽量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怀,提升患者的存在感,进而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分析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情况,积极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是患者可以集中精力配合治疗。要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家庭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指导患者合理休息。对于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要多关心,通过多种手段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询问患者的爱好,根据患者的爱好实施有效的放松手段,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通过SAS和SDS量表评估焦虑和抑郁情况,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情况越严重,反之则越轻。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1.0 for windows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利用(%)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通过护理后舒张压(82.7±8.6)mmHg、收缩压(130.2±6.4)mmHg;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舒张压(98.7±7.6)mmHg、(144.1±8.5)mmHg,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32.54±14.31)分、SDS评分(36.53±12.68)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53.07±17.26)分、SDS评分(56.32±16.25)分,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高血压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血管扩张、左心室负荷加重等。长期治疗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导致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提升,进一步促进患者血压的升高,加重患者的病情[2]。因此,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段,控制患者的血压是临床护理的关键。

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护理手段之一,其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蔓延,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防止血压持久性升高[3]。心理护理干预可强化患者的疾病认知,改进生活习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血压的进一步控制。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血压情况,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侯岩芳,姚恒臣,李晓雯,等.心理干预对介入治疗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0-13.

[2]王印伟,董红艳.健康理念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及血压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13(13):75-76.

[3]潘海飞,刘海燕,傅军民,等.适应性心理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12(5):236-237.

上一篇: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的特殊性及相应措施 下一篇: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