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追求与实践

时间:2022-08-04 01:35:10

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追求与实践

摘 要:本文探讨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追求,强调要在重视共性基础上追求个性化质量;在强调显性质量基础上追求隐性质量;在保障短效质量基础上追求长效质量;在满足外在需要基础上追求个体发展质量。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的教育实践,提出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制度,才能构建适合大学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具有鲜明的交通、电力、水利特色等行业特色与学科优势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面对来自各方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学校致力于探究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追求

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要在反思大学理念中明确自身的追求。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型大学如果没有合理定位,难免存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理念偏差:一是目标理念的盲目趋同,往往参照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质量要求办学;二是人才理念的单一取向,过高要求学生积累高深专门知识,而不是尊重学生个性,以期培养人格健全的多层次人才;三是师生关系理念单边倾斜,过于强调教师传播知识的权威作用,而提升学生探究真理的主体性不力;四是课程理念的内涵窄化,重视学科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忽视学生的体验价值与实践智慧;五是评估理念的误导,关注显性、量化与短期的评估质量观,却忽略隐性的、难以评估的、长期后效的人才潜质。正因为这样,针对高等教育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长沙理工大学构建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要“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的核心理念,强调全过程的质量管理”[1],坚持追求以下人才培养质量理念。

1. 在重视共性基础上追求个性化质量

从一所大学的办学定位来看,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既要体现作为大学的共性,也要体现每一所大学的个性,不能用一种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大学,或者用一种类型大学的标准来评价其他类型的大学。从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既要尊重所有学生的共性,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也就是说,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不能只重视学生共性素质的发展,而忽视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

2. 在强调显性质量基础上追求隐性质量

从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与结果来看,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既要强调人才培养的显性质量,更应追求人才培养的隐性质量。所谓“显性”质量,是指那些人才培养“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中能看得到的、能言说的、能客观量化的因素,比如大学中的教育投入、教师资格认证、课程设置与科研成果等,也包括大学生的生源情况、实践活动、在校学科成绩、各种奖项与言行举止等。所谓“隐性”质量,是指那些人才培养“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中不能完全看到、不能明确言说、不能客观量化的因素,包括大学声誉、大学文化、教师人格力量,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学习兴趣、内在动机、缄默知识、潜在能力、道德修养、理想信念、精神境界等。正如费希特所说,大学的存在不是为了传授信息,而是为了教诲如何进行批判性判断[2]。诸如人的批判精神,往往因为其隐性特质或不便于评估而被忽略。

3. 在保障短效质量基础上追求长效质量

从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实践来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既要重视人才培养的短期当下质量,更要追求长期后效质量。一方面,大学人才培养必然会产生短期效果,一定的教育投入、课程实施、社会调查或者社团活动,都会促进大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与心灵的陶冶,因此会表现出当下的或者短期的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大学办学主体、教师与学生以及家长都十分重视的环节。但从本质上来说,大学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方面来考量,既要注重当下短期目标,更应具有前瞻意识,以开放的态度、长远的眼光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4. 在满足外在需要基础上追求个体发展质量

从对人才培养质量满意度角度来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满足不同利益需求主体的质量观,一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满足社会主体(政府、市场、学生与家长),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二是遵循大学自身的运行逻辑,大学在科研投入、学术声誉、教师资格与学术成果、生源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符合大学办学要求;三是符合“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也就是说,大学自身的运行逻辑要求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既要体现“人本主义”管理精神,满足外在社会各方的满意度,同时又要立足于大学自身的发展,更追求学生个体对自身发展质量的满意度,回归大学的本质。建立比较完善的大学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必须以教育规律和学术逻辑为前提,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保证大学的独立价值,同时又要体现政治意志、遵循市场规律,在学术、政治与市场之间取得平衡[3]。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要满足来自社会各方的要求,但要以保障大学生获得自由、全面的个性发展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的社会功用。

二、构建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任何一所大学只追求共性而失去个性,只重视显性而忽视隐性,只关注当下而无意长远,拘泥于传统而不追求创新,最终将付出惨重代价。长沙理工大学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其他各类教育齐全的多层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格局与育人体系。构建大学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从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入手。

1. 确立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是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

首先要确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要明确大学自身的战略定位。长沙理工大学不去照搬985、211大学的办学目标,将自身定位为一所省属教学研究型大学,促进学校从单一工科院校逐步发展为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打造鲜明的交通、电力和水利特色,“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传承‘铺路石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基础产业”,因而形成长沙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与鲜明个性。二要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根据21世纪对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尽可能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自由地发展个性。三要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理念。在保障显性质量与隐性质量、外在满意度与内在满意度等之间取得平衡发展。比如,一方面,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坚持“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另一方面,学校依托行业优势,以合作为纽带,与189个大中型企业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的长期协议,构建一批高水平、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事实表明,因为学校坚守自身的大学理念,追求特色发展,主动适应社会,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赢得学校内部与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同。

上一篇:实验探究中提高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落实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成效